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个超级家族,第一个是孔子的孔家,第二个就是张天师的张家,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被称为是帝王必读的驭民之术,与封建王朝共同传承了两千余年,张天师的道教理念一直都在与外传佛教分庭抗礼,是唯一诞生于我们自己国家的本土宗教,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我们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关于张天师的道教理念却很少人能窥得起真相,今天我们就从第一代族长张道陵的前世今生,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庞大的张氏家族是如何诞生的。

张道陵

时间来到后汉时期,被人称为是位面之子的刘秀正在与更始帝决一死战,整个天下都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所幸的是刘秀的大军已经胜券在握,更始帝的玄汉政权已经进入死局,汉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在丰县的阿房村,也就是现在江苏省徐州丰县的一处村落之中诞下了一名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将来中国第一大教派的创始人张道陵。

据说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在西汉时期,张良靠着一手奇门遁甲助刘邦夺得了天下,功成名就之后隐居于黄石寨,因为其通晓阴阳五行之道,所以在后世的众多文献记载中都说张良已经参透了世间真理,最终化成仙去,因此张道陵的父亲张大顺也颇爱神仙之道,他自称为是桐柏真人,希望自己可以像先祖一样远离尘世纳入仙道。

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张道陵从小便有了长生成仙的理想,虽然这个理想有些梦幻,但张道陵确实有些超脱常人的地方,在其他小孩还在满地打滚的时候,张道陵就已经通读了道家经典道德经,在唐宋之前有诸多道家经典并没有被纳入到科学考试之中,汉代时期的主要考试科目是八股文,想要考取公民,必须要钻研的书籍就是《诗》、《书》、《礼》、《义》以及《春秋》,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关系,所以当时的政权往往会引导学生们诵读一些儒家经典。

尽管此类书籍与张道陵喜欢的道家思想相差甚远,但在他26岁时仍旧考取了功名,他最大的官位做到了江州令,江州就是重庆地区,江州令就等于重庆地区的行政长官,为官之后的张道陵时常深思,他认为自己所读的儒学无法为自己解惑,所以不久后张道陵开始了辞官隐居的生活,在洛阳的北邙山上隐居了一段时间之后张道陵开始遍访名川大山,他有种奇怪的感觉,似乎关于道的终极秘密就隐藏在一个不知名的大山之中,悄悄的等着他。

兜兜转转之后,张大林与他在沿途中收纳的两位弟子来到了云锦山,云锦山在江西鹰潭市的西南处,山上的丹霞绝美,相传远古时期的一个族群曾经隐居一次,张道陵来到此处之后,发现在其悬崖峭壁处有座悬棺,悬棺就落在云锦山的半山腰处,根据其上造型,张道陵猜测这些悬棺是出自于古越人之手,古越人所在的族群就是古越族,这个族群诞生于远古时期,消失于秦朝时期,属于一个神秘的部落,所以张道陵认为这是古仙人的栖息之所。

于是张道陵开始在云锦山上筑坛炼丹,这一炼制就是三年的时间,传说三年之后张道陵的神丹终于练成,丹成之时山上有龙虎出现,所以后世人也常称此山为龙虎山,这也是后世天师府的所在之地江西龙虎山,这个时候的张道陵就已经60岁了。

开山立派

古人常讲开山立派,既然张道陵已经完成了开山,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立派,在蜀地有文献记载,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其中巴蜀指的就是四川地区,疹气在《伤痕九十论》中有记载,或云头隐隐或琐碎小粒者为疹,疹在古代属于一种过敏症,疹气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毒气,被这种毒气感染之后会全身发红,呼吸困难,最后窒息而亡,因为张道陵常读上古著作,所以就准备用上古时期的治病方法去对抗疹气,这些方法就是丹和符。

很多人都以为符箓是张道陵创立的,其实上古时期的人们在祈天时就会用到一些特定的字符,所以最早的符箓是源于上古时期的,只不过张道陵将其发扬光大了,丹就更不用说了,从秦始皇时期开始就炼丹成仙,炼丹治病的说法,张道陵在纸符上书写文字之后将其溶于水中,然后用纸符做的水与丹药相互混合,让病人服下,以此来治疗疹气,因为治病方法特殊,所以久而久之,巴蜀地区的人就认为张道陵是天神下凡,于是这个时候的张道陵就以此创建了道教最早的一个组织五斗米道。

他自称太清玄元,开始在巴蜀地区收徒设教,当然五斗米道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加入的,想要加入此道就必须向其缴纳五斗米,也因此才有了五斗米道这个名称,那五斗米大约是多少呢?按照当时的换算比例来看,一斗米大约就有十升,差不多就是15斤,那五斗米差不多就有75斤,就那个时期来讲,75斤的大米也算是不少了,按照最低的比例来看,大约也是一户人家一个半月的口粮,由此来看,在当时可以说是小有资产的人才能加入教派,然后张道陵拿着这些人的口粮分给穷人。

除了粮食之外,他还教授人们取盐之法,张道陵认为一个人是否生病是有天数的,所以身患疾病者要将自己所犯之罪写于纸上,之后投入水中,立下从此不再犯的誓言。到了汉安帝元年,张道陵好像突然开悟一样,他说自己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传授,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张道陵尊奉老子为师,尊奉道家思想为道教主要理念,老子传授张道陵三天正法,并且命其为天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张天师的名号首次出现。

这个时候的五斗米道正式改名为正一道,以前的五斗米道属于一个小型的组织,到了正一道成立,真正的教派雏形才开始出现,紧接着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建立了24个中心,这24个中心分布在24个不同的地区,在每个地区都设置了相关的负责人,他们对外宣称是正一盟威道,后世人也常称他们为天师道。

老子想尔注

既然成立了教派,那这个教派主要尊奉的书籍和经典是什么呢,比如说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佛教有《楞严经》,那么张道陵的天师道有什么呢?据说张道陵活了岁,自从丹成之后,张道陵就精通于变化和符箓之道,之所以他能够修炼到仙人这个层次,就是因为他读通了读懂了道德经,并且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注释了一遍道德经,他将这些注释编织成了一本叫做《老子想尔注》的书籍。

这本《老子想尔注》就是早期天师道所信奉的经典之一,张道陵将《道德经》拆封后又总结,将其归纳为三部分,并且记录到了《老子想尔注》之中,这三部分分别是守道、长生和行道,我们大体来看一下:

首先是守道的部分,张道陵认为道是专一的、真诚的、亲近自然的,老子认为的道是天地规律,人们要无为而治,遵循天地规律,张道陵则将这些规律更加具象化,他将规律改写为道家的戒规,他认为只要人们遵守这些戒规,那么就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如此一来自然就能够延年益寿,除灾得福。

第二部分是长生,张道陵认为长生的方法就是守精,想要守精那么就要做到无私欲、无所求,不去争强好胜、不去贪荣求宠,如果能够守住自己的精气,那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能够实现长寿。

第三部分是行道

怎么理解行道呢?这个行道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这个行道说的是一种心态和方法,道指的是天地规律,行道就是要遵守天地规律,在第三部分中认为不只是平凡人要行道,就算是帝王也要学会行道,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统治更加长久,最后张道陵认为代表着宇宙背后的造物主,道生一的意思就是造物主孕育了老子,老子就是一,老子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其次再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师道传承

张道陵为天师派的第一代天师,所以在道教中被尊奉为祖天师,天师职位的继承采用世袭嗣教制度,祖天师化去后由儿子张衡接任,史称嗣天师,张衡化去后,又由其子张鲁接任,视为系天师,到了第四代张盛之时,天师道的主址由四川迁到了江西龙虎山,张天师的张氏家族一脉开始代代相传,一般他们会自称自己为第多少代天师,但是不管怎么变换,他们始终都被称为是张天师,天师称号传到民国年前一共传了63代。

张恩溥出生于年,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62代天师张元旭,年年仅20岁的张恩溥继承天师之位,掌管天师道的玉印、法剑,成为正一派63代天师,年国民党在大陆败退时,张恩溥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从此远离了龙虎山,张恩溥逃到台湾时带去了正义道德两件祖传法宝,也就是象征天师地位的玉印以及法界,并且还把自己的长子张源先带到了台湾。

年张恩溥羽化,终年65岁,张恩溥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第63代天师,但是在他羽化之后,六十四代的天师该由谁继承却引来了争议,按理来说,张恩溥的长子张源先最有资格继承大天师,可惜他早逝,这就导致了天师之位的空缺,最终由张恩溥的堂侄张源先继承,张源先也自称为代天师,不过张源先的争议也很大,目前来看易经六十四卦,但可能再也没有第六十四位天师了。

终章

有人时常会疑问,为什么道教越来越隐了,其实这就是这个教派的意义,而且我认为这个教派越隐越好,他们就该把那些没有用的鸡汤隐去,去把大道理隐去,把怪力乱神隐去,身在世俗中吃喝拉撒,七情六欲都是在所难免的,想钱财,想美女,想当官,想父母,一个追求修行的宗教,为什么非要天天跑出来吆喝呢?他不就应该隐藏在深山之中自己去慢慢钻研吗,度化世人,不见得吧?再怎么度化世人也会和利益挂钩吧!,所以说还是隐了好,隐了与各种利益就都不挂钩了,说真说假无所谓了,这个时候真的东西就出来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