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天师道是在我国汉代顺帝年间(公元年-年)由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立的中国本土宗教,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在此之前,中国以《易经》(八卦)文化为基石,已经有了“道”的文化。在诸子百家中,以老子(李耳,又名李聃)《道德经》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庄子》、《列子》等人的思想理论和著作,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道家学说”。
简而言之,道家是以“道”为中心的学术派别,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道”的自然法则,体现的是道家人物的宇宙观,人伦观和方法论。道教则是以道家理论为指导,以有组织的宗教为特征的宗教团体。
最早创立这个团体的人,就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
据传张道陵出生于浙江,曾在江州(今重庆)当过地方官,后弃官归隐。永元二年(公元90年),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来到江西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一共炼了三年丹才炼成,因“丹成而龙虎现”,云锦山从此改名为“龙虎山”。
张道陵在龙虎山修道、传道,前后达30年之久。顺帝年间(公元-年),因蜀地瘟疫为害,张道陵来到四川一方面用符水为人治病,一方面教导当地人民挖井取盐,把当地人民组织起来,从而正式创立了“正一盟威之道”。又因入道者要交五斗信米,用以赈济灾民,故又称“五斗米道”。张道陵是第一代天师。
东汉末年,第三代天师张鲁据守汉中统治了三十年,后降曹操,被迁往邺城(今河北省漳河一带),“又在北方得到了传播和发展。
三国末期,第四代天师张盛遵从父亲张鲁的嘱托,带着印、剑、符箓回到龙虎山祖坛遗址,从此,正一天师道就一直在龙虎山扎根。
再之后,从正一道中分化出“上清派”、“茅山宗”、“灵宝派”、“北天师道”、“南天师道”等,从第四代天师张盛以下到第九代天师张符,则仍以龙虎山为中心开坛传箓,称为“龙虎宗”。
唐代因皇帝为李姓,尊老子李耳为始祖,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道教得到了朝廷的大力扶持。
唐高宗曾召见第十二代天师张恒,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天师以“无为而治”对答,得到皇帝的赏识。
开元年间(公元年)大兴“玄元庙”(奉祀老子),立玄学博士。嫔妃、公主皆敕入宫观为道士并赐道号。又于天宝年七年(公元年)册封汉天师张道陵为国师,于京都(长安)设“授箓院”,皇帝亲赐十五代天师张高手书,在龙虎山建醮,修建“真仙观”(即今之大上清宫),整个道教盛极一时,天师道得到重视和振兴。
宋朝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崇信,并不亚于唐朝。宋初,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道士,名叫陈抟,字图南,号希夷先生,他精通《易》学,出“大极图”,另有张紫阳(伯端),是道教内丹派南宗的开山始祖,著《悟真篇》传世,他们都受到皇帝的召见和封赐。
而此时正是天师道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嗣教,他也受到皇帝的召见,并赐号为“真静先生”,立授箓院向全国弟子授箓,同时,也开了天师世袭为“先生”的先河。南宋嘉熙三年(公元年)敕命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并御前诸宫观道教公事,主领凤翔宫,江南三大道派(上清、灵宝、正一)统归张天师管理,从此,龙虎山天师府就成了江南道教的祖庭。
元朝时龙虎山天师道仍然受到特殊的礼遇,历代天师“掌江南诸路道教事”,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其中,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官封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秩一品;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的徒弟张留孙进上卿,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三代为“魏国公”,秩一品,人称神仙宰相。
明朝,洪武元年(年),封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正一嗣教大真人”,赐银钱、秩视二品,第二年又加封“永掌天下道教事”。皇帝亲下诏书,严禁伪造私出符箓,以保证天师符箓的推行。明嘉靖五年(公元年)赐“万法宗坛”匾额,凡天下道教事务(包括金元时期创立的全真道派和南宋时创立的净明道派)均归天师管辖,龙虎山天师府作为中国道教祖庭的地位得以确立。
清朝统治期间龙虎山正一天师道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历代天师(共有10代天师)依然受到朝廷的封赐,其世袭的地位也没有改变。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年)起,天师秩封三品,而且“永为例”。
从第一代天师创教,世代相传,唐朝天师道复兴,历宋、元、明、清,正一天师道一直居中国道教的领袖地位,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成为道教祖庭,其声望和地位一直受到尊崇,故有“南张北孔”(主要指世袭地位)之说。直到公元年,第63代天师张恩溥在台湾羽化,共传承63代天师,历余年,从而创造了正一天师道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
年,国务院颁布嗣汉天师府为全国重点保护宫观之一并对外开放。在各方努力下,中国龙虎山天师道迎来了全面复兴的历史时期。
西安的刘怀堂先生极为正一道法师,擅长易经预测占卜起名算命,欢迎朋友们多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