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位于鹰潭市郊,是道教发源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当年就是在此修炼得道的。龙虎山的外貌和武夷山相似,都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是世界自然遗产。乘竹筏在泸溪河上看两岸的山景感觉非常棒,而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升棺表演也是很夺人眼球的看点。主要景点沿着泸溪两岸由北向南分布,依次是象鼻山-仙水岩-无蚊村-正一观-上清古镇(上清宫),紧凑点可一天游玩主要景点,也可分为两天细细游览。景区是一票制(每个景点可游览一次),通常会买全程票,包含观光车和漂流(或游船)费用,比较合算。观光车招手即停,可多次乘坐。如果需要在此留宿,鹰潭市区以及景区的游客中心、仙水岩、上清镇、九曲洲附近均有住宿,但通常以游客中心附近为大本营。
从龙虎山山麓沿泸溪河乘竹筏西行,在七里之内有一百多座山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仙水岩”的24座山峰。这里的清溪绕山蜿蜒、奇峰横卧碧波,四野景色美不胜收,有“小漓江”之称。两岸的岩石千奇百怪、气象万千。从上清码头可以乘到竹筏,一路上不仅可以看到“十不得”景点,还能看古代悬棺表演。在二十四岩的尽头有水岩,这是一个临溪的大岩洞,里面可容纳数百人。洞前江水澄清、洞顶悬空伸出江面,人站在洞口颇有些惊险之感。在漂流过程中,如果看到当地农民划着竹筏来卖茶叶蛋,千万要买来尝尝,这种鸡蛋是土鸡下的,味道非常香。
上清古镇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该镇属龙虎山风景区,距鹰潭市区25公里。古镇依水而建,周围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
古镇上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镇东面有上清宫、东岳宫,泸溪河对岸有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以及当年红十一军和中央红军会师之处。在距古镇4公里的地方,还有天门山生态游览区,那里有原始森林、瀑布群以及一些古民居
天师府位于上清镇,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张天师的名号已传到63代,是我国最长的受皇帝册封的一姓嗣教,民间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说。张天师本名张道陵,据说是张良的八世孙。传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十分威武。汉光武年间,他出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魁星而感应怀孕生下了他。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成年后又在深山中刻苦修炼,不久得道。他曾在龙虎山炼丹,三年丹成。不久后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能够除魔去病,拜他为师的人竟有好几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道教团体。据说在东汉桓帝永寿元年的九月九日,张道陵被仙人封为正一真人,羽化登升。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传到今天,由於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环境清静,风景十分优美。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府第规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点,在布局上保持了鲜明的道教正一派风格。每年的10月初,这里会举行龙虎山道教文化节,游客可以观看到道教法会表演。
无蚊村位于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色秀丽。村里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该村为何没有蚊子?至今仍是个谜。一说该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二说该村周围种满了桉树有驱蚊功能;三说距村庄不远处有一山洞,洞内有成千上万只蝙蝠,一到夜晚便进村捕食蚊虫;四说和这里流传的“张天师驱蚊孝母”有关。据说当年张天师事母至孝,每到夏天,为了使母亲免受蚊叮之苦,便不停地为她驱逐蚊子,所以至今这个村庄里都没有蚊子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人,俱铜像俗金,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玉皇殿五间,东西建钟鼓楼。原是龙虎山是道教著名宫观之一。正一观最早的名称叫“祖天师庙”,是第四代天师张盛自四川回龙虎山“永宣祖教”,为祭祀祖天师而建的庙宇。宋代时改称演法观。明嘉靖年间称正一观。现在的正一观是0年在被毁正一观原地上按宋代建筑风格新建的,占地60余亩,座东朝西,南北对称,主要包括七星池、正门、仪门、钟鼓楼、元坛殿、从祀殿、祖师殿、玉皇楼、丹房、红门、廊庑以及生活用房等。整个建筑群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正一神观”是龙虎山陆路八大景观之一。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入云锦山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云锦山便由此而改名为“龙虎山”。第四代天师张盛回龙虎山,为祭祀祖天师而兴建起“祖天师庙”,每逢三元节,登坛传录,各地学道者纷至沓来,形成了“昼夜长明羽人国”的繁华景象。桑海沧田,“天师庙”也几经修葺,名称也多次更改,明嘉靖时改为“正一观”至今。现在的“正一观”,是在原址按宋代建筑风格重建,并吸收了明、清时的一些合理建制和艺术特点,整个建筑灰瓦白墙,古朴典雅,气势雄伟,仙骨傲然。
大地之母又名“仙女岩”,在龙虎山禾觚岩与金钟峰之间。
其本质就是个庞大的岩壁,酷似一个裸体女子的下身。岩石是那样逼真自然,很难想象,这会是天然形成的。然而,它的的确是大自然所孕育的,没有丝毫人工雕凿的痕迹。
丹崖绝壁上的崖墓与仙女岩一个是生命的起点,一个是生命的终结,大自然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在创建道教的龙虎山中,这里面蕴含着多少宇宙间的奥秘,由大家去深思和遐想吧。
三叠岩位于龙虎山景区内,这块岩石分为三层,从岩层形成来看,经历了丹霞地貌发育的三个时期,即白垩纪时代的幼年期、壮年期、晚年期,历经一亿五千万年,可以说是世纪三叠。
仙水岩的悬崖峭壁上散布着数百座距今多年的崖墓,这些洞穴大小不一,里面陈放着古棺,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现已发掘出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种陶器、青瓷器、丝麻织品、乐器、木竹器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经鉴定,这些墓葬都是战国早期的墓葬。仙水岩的悬棺奇迹吸引着国内外考古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文物考古学的科研基地。目前当地有悬棺仿古吊装表演,你可以参观一下。
象鼻山地质公园是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泸溪河东侧,与清澈见底的河水并驾齐驱,形成龙虎山水陆联游的最佳线路。这里一座形象逼真、巨大无比的天然石象立于山中,硕大的象鼻似乎从天而降,又深深扎入大地之中,惟妙惟肖、灵性暗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象鼻山游览区是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峰崖崔嵬,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腾萝倒挂,瀑布斜飞,极具奇、险、秀、美、幽之景观特点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特征,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锦和科考、休闲之地。
该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古代这里称为仙源乡招宾里。其街曰:“琼林”。左拥象山,右注沂溪。溪山环拱,实乃仙灵都会也,古老相传。这里是九龙聚会的宝地。民谣云:“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这九龙指的是上清宫周围的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和圣井山。
骆驼峰位于龙虎山景区内,因形似骆驼而得名。传说太上老君知道他的徒弟张天师在龙虎山炼丹,第一天差遣龙和虎来守护丹炉,第二天又差遣一只骆驼送来经书。那些守护张天师丹炉的衙役弟子没见过西方的骆驼就不让它进山,骆驼昂首张望也看不见张天师,没办法就把那些经书放在西仙源的壁鲁洞,自己在这等着张天师出来,天长日久化成了石山。张天师后来知道了这事,又爱又气,爱的是弟子们忠于职守不让任何人打扰,使他能练成九天神丹;气的是弟子不让骆驼进山送经书使他不能炼成即刻飞升成仙的仙丹,所以他的丹只能是吃了后使人容貌年轻精力充沛。张天师一气之下给了那个弟子一巴掌,从而这骆驼的山峰格外突起,那是被天师扇了一掌后肿胀的一个包包,当地人叫鹅公包。张天师后来去了壁鲁洞,得到了《制命五岳檄召万灵》、《神虎秘文》,这二本经书,为日后创立五斗米教(早期道教)起了关键作用。
飞仙台位于龙虎山景区内,其形似一只海豚在昂首游动。据说第五代天师张昭成,道法极高,可神游千里,降虎豹蛇,避水火之灾。他活到岁时,有人看到他从这里骑仙鹤飞升成仙。那时他已经羽化入葬,当大家把他的坟墓启开,看见棺内只有衣帽和布鞋,才明白他是成仙而去,于是就称这山峰为飞仙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