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头发,结实的身板,憨厚的笑容,初次见到陈道长时,怎么也不能把眼前这位朴实的古稀老人,与独树一帜的道长划上等号,分明就是一位农家大爷嘛。但聊了一会儿,这个第一印象就会完全瓦解——人生阅历造就了这位老爷子特有的内涵和智慧。
一进门,率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墙上严然挂着的“道法自在然”、“厚德载物”字样的墨宝。现为福建省风水文化研究院理事的陈道长告诉我们,他从13岁便跟随叔父学习纸扎工艺,这一承载了道教文化和丧葬文化的上百年手工艺技术。年出生于德化县的小山村,从小就热爱道教文化的他,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通过高考跻身大学行列,而是另辟蹊径只身前往江西拜正一派道士张继元为师,并先后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嗣汗天师府、江西南昌万寿宫、西山万寿宫进修,学习科仪等技艺,并取得正一传度授篆职牒、专业能证书于年10月4日正式皈依,主攻业务为道师、看风水、纸扎工艺等,被评为优秀风水大师。
从小家里虽然一贫如洗,常常揭不开锅,但父母对陈少冰寄予厚望,盼他能成为“秀才”,光宗耀祖。母亲笃信乡下流行的“七通八愚九灵童”的传言,在少冰九岁那年咬紧牙关让他上学。“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上学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小少冰自知学习的机会弥足珍贵,极为认真听讲,不漏过老师说的一个字;放学后,他总是快速做完家务活,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在小凳子上学习。每到农忙季节,小少冰白天和七个兄弟姐妹一起拼命地干农活,晚上就在昏暗的“番仔油”灯下做作业,每至深夜,母亲总会心疼地数落他一番。小少冰就是在这种贫困艰难的家庭背景下读了八年的书,17岁那年于尾亭中学修完初中学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由于父亲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正当壮年却撒手人寰。而这个贫苦的家庭,根本无法料理后事,还是好心的姨姨出资的。家庭经济失去了父亲这“顶梁柱”,更是雪上加霜,国元不得不放下学业走上社会。
新中国百业待兴,急需人才。年,也就是陈道长走上社会的第二年,品学兼优的他成为德化县小学的一名公办教师。国元自小对教师职业怀着深深的向往,这次能够梦想成真,自然全身心地投入,他兢兢业业的工作获得了校领导和群众的赞许。
正是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崎岖的岁月,历练了陈道长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越挫越勇的品质。
陈道长为人处世讲求“随缘”二字,不喜欢包装自我的甚至没有对三清观做过多的宣传,亦不做旅游产业的,坚持认为道士需要熟悉道教理论,是一门值得不断、不断进取的学问。在他看来,自己的修行旨在帮助众人是一种非盈利性之德”行为,他强调道教文化是一种“玄学”而非迷信,好比人家请他去看风水,实质上他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去改变磁场,化解矛盾。张富蕴还告诉我们,先贤老子的《道德经》称《德道经》,强调先有德后有道,同理而言,作为一名,人品好才是先决条件,而这其中讲究的亦是一种修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