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县城北三十里地的群山之中,有座山怪石嶙峋,山石层层盘旋而上,形如蟠龙,这座山就是蟠龙山。蟠龙山上,那嶙峋的石片是龙的鳞甲,红色的泥土是龙的血肉,隆起的盘石是龙的脊梁。龙嘴是山顶的清泉,龙尾是大地的溪流。这里是龙的故乡,龙的传人。
这座蟠龙山山顶,不知始于何时就建有玉皇阁、灵霄殿,琼楼玉宇,巍然壮观。传说主宰万物的神主张玉皇就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有何为证?且听慢慢道来——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在离夏丘(今泗州)很远很远的地方有座龙虎山,山上古木参天,蓊蓊郁郁。山下有个姓赵的员外,家有万贯家财,世称赵善人。一天,有个和尚到赵家化缘,赵员外以礼相待,谈话间得知他姓张,名叫张大帝,家在夏丘城北三十里地的蟠龙山。从此以后,张大帝就成了赵家的常客。后来张大帝又云游四方,一晃3年,杳无音信。3年之后,张大帝再次来到龙虎山下找到赵员外说:“我这次来是有求于你,请你从龙虎山上砍伐一批千年古木运到蟠龙山上帮我修建庙宇。”赵员外闻说慷慨解囊,答应照办。但他却说:“这木材好砍,可路程相隔数千里,怎么运呀?”张大帝看赵员外面有难色,便道:“这个你不必担心,你将砍掉的木材放到河里,任其漂流,我自有办法。”张大帝走了。赵员外按照张大帝的吩咐悉数照办。但张大帝从此却又不见了踪影。久而久之,赵员外思友心切,便收拾行囊踏上了访友的征途。于是他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一路访查,直奔夏丘的蟠龙山而来。赵员外,一路免不得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一日,来到蟠龙山上。他问遍所有的和尚,都说这里没有张大帝这个人。当赵员外提到施舍运送木料一事时,众人无不骇然。原来在二年前的一天早晨,从庙院内那口深不可测的井里,木材一根接一根地往外冒,恰巧和赵员外砍放到河里的木料根数相同,一共根。方丈告诉赵员外:“这修建龙霄殿的木料都是从那口井里冒出来的,只是没有叫张大帝的和尚。”在蟠龙山上,赵员外虽然受到方丈的盛情款待,但终因没有访到朋友张大帝而闷闷不乐。一日,赵员外告别方丈到山下访查,可走遍蟠龙山下方圆几十里地,都遍访无着,结果弄得囊空如洗,贫困潦倒,只得沿途讨饭访查。七月流火,天气炎热。一日,赵员外累倒在土地庙前的一棵大树下睡着了。冥冥中,只见土地爷浑身大汗淋漓,跑到赵员外跟前对他说:“施主,玉皇大帝差我向你禀报,他身为神主,生于此地,为建家乡蟠龙山上的龙霄宝殿,只能和你在龙虎山相见两次。现在玉帝念你真诚,差我告诉你快点回去,不要再访他了,日后自有厚报!”土地言讫遁去,踪迹全无。赵员外惊觉中醒来乃是南柯一梦。赵员外在大惊中慌忙跪拜土地夫妇,只见土地爷的石刻像浑身潮湿,大汗淋漓,而土地奶奶的石像却一身干燥,显然,土地爷是从天庭奉命赶来才累得满头大汗的。于是,赵员外磕头跪拜,千恩万谢之后便立即返乡了……后来,赵员外的三个儿子相继入朝为官,且为政清廉,誉满朝野。在垂暮之年,赵员外再次来到蟠龙山上,并把这个故事走到哪里讲到哪里。从此,人们才知道,张大帝就是神主玉皇大帝,他的家就在蟠龙山下。那真正的灵霄宝殿不是在虚无飘渺的太空,而是在夏丘的蟠龙山上。据考,夏丘古邑遗址就在现在安徽省泗县城东南一里地许。蟠龙山就在泗县城北三十里的徐贺乡境内。山石盘旋而上,状如盘龙,且鳞甲宛然。山顶的玉皇阁、灵霄殿均在年毁于炮火。改革开放后,民间有人斥资在山顶建庙,建有东西大殿和正殿,层楼迭起,翘角飞檐,雄伟壮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