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521/7156728.html

面对靖难当中这些功臣,朱棣对他们是如何奖赏的呢?首先,我们第一个要讲常败将军李景隆。在年的6月份,朱棣继位当皇帝,大臣们给他拟定的年号叫永清。但是他觉得这个“清”字并不好,所以把这个名字改成叫永乐,后来也被我们称为永乐皇帝。

李景隆在金川门之变的时候,打开了大门迎接朱棣进城,当然是立下了功劳。史书上记载,朱棣给他的功劳是“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予“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还进一步加封“太子太师”。除了加官进爵之外,每年的俸禄还增加石。朝堂上每次开会的时候,李景隆还位列群臣之首,经常发表点意见。这样一来,归顺的大臣和靖难的功臣,对他都不满意。

归顺的这些大臣是羡慕嫉妒恨,你说你神气什么?不就仗着有个好爹,不就仗着你吃了败仗吗?仗着你守着城门近,早早把门打开。如果让我们去那位置,比你开城门开的还快。另外靖难的功臣很不满意,虽然大家普遍得到封赏,但是我们是怎么打仗的?你是怎么打仗的?也有一些人是愤愤不平。

初期的时候,还没有更多的人弹劾。等到永乐2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李景隆发难了。周王朱橚首先上奏,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帝期间收受贿赂的事件,刑部尚书郑赐也来上书弹劾,但是罪名就大得多,说李景隆这个人“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这就是往谋反的死罪上叨了。

但是没想到,这些奏章拿出来之后,明成祖是不予追究不当回事,为什么呀?就这草包他谋反,他哪有那个胆。但是后来弹劾的人越来越多了,成国公朱能加上吏部尚书简义,还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一大帮人,又来弹劾李景隆了,说李景隆和弟弟李增枝蓄意谋反。朱棣本身也不相信这些事情,但是不能不考虑到大臣的感情和民愤。于是,就把李景隆的功臣称号给取消了,不允许上殿面君。但是你世袭的国公爵位,我还给你保留,你回家待着吧。

大臣们一看,这下好了,不上朝在家里更香了。那谁受得了?于是,礼部尚书李志刚继续上奏,说李景隆这小子在家里什么情况,接受仆人的跪拜,三叩九拜就跟皇上似的。他弟弟也蓄养了一批家丁,有上百人之多,多危险的一事情。李景隆这点事,让大臣说的好像大明江山,几乎就处于风雨飘摇当中了。这一下把朱棣也弄烦了,干脆就把他爵位也给取消了。把他弟弟还有家里这些人,都关在他们家那个王府当中,你就在这待着,把这家里人一直软禁,并且把家产都给没收了。

这下看大臣们还怎么说,你怎么谋烦。有些笔记当中记载,说李景隆当时绝食十天,但是没死,一直活到多久呢?一直活到永乐皇帝的末年。要知道朱棣可是当了22年的皇帝,这位仁兄是真能活。对于其他的功臣,燕王朱棣是大封特封。首先,是以朱能为首的这些靖难功臣,全都给予封赏,功臣之首的是朱能。

在文臣当中,朱棣是重赏了道衍和尚姚广孝,封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这都是正二品的官职了。朱棣还特意让他还俗,恢复俗家的名称姚广孝。让他蓄发娶妻生子,继承他的家业和爵位,但是姚广孝这个人坚决不要任何封赏。我也不要女人,我也不要钱财。白天正常上朝廷当中上班,晚上回到寺庙当中居住。姚广孝在得到一些赏赐之后,也都分给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是在史书当中有明确记载的。而且在明清的时候,还有一些笔记小说,记载了关于姚广孝的一些奇闻趣事,讲的是姚广孝在回苏州老家祭祖的时候,一路上地方的官员高接远迎都来拜见。

姚广孝把大家叫进来之后,就告诉他们一定要为官清正廉洁,爱护百姓慎用这些刑法,与民休养生息。距离家乡苏州城还有十几里的路上,秘密停船,换上了僧袍,微服出访。结果进到城中的时候,看到有两名官吏飞马前行,行人纷纷避让了,他就忍不住冲着两个官吏怒目而视。结果两个官吏一瞅,你这个和尚居然斜眼看我,结果姚广孝丝毫没有退让之意。这让两个官员非常不满意,立刻叫来仆从,直接按倒在地,打了20大板。

姚广孝也不反抗,任凭他们打了20大板。这个时候姚广孝的侍卫不放心跟了过来。这才发现情况,马上把这两个官员抓起来,扭送到苏州府衙门。等到苏州府的官员都来了,姚广孝就跟大家讲了,其实我挨这顿板子是还前世的债。当年我曾经是县官,这两位官吏是当时的百姓,我判了冤案,让他们平白无故得了20板子,这一世就是我来还债的。我希望这件事大家能够明白,一定要爱惜百姓,不要轻易动用刑律。

接下来,让人取出笔墨刷刷点点写了一首诗“奏准丹诏敕南旋,袈裟犹带御炉烟。特来面会曹公相,二十官刑了宿愆”说完之后,让人不再难为这两官吏,派人取来热水沐浴之后,穿好袈裟就此圆寂了。当然这是一个笔记,但是它意味着人们敏锐的感觉到姚广孝对杀戮带来的愧疚。因为经过靖难这几年打仗,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大的影响,百姓流离失所,迫切需要安定。

姚广孝做一个僧人,一定会比别人更加敏感。姚广孝的墓塔,现在还在北京房山常乐寺村,如果有感兴趣的人,可以去凭吊一番。跟着朱棣造反的人群当中,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人物,就是拥有“朵颜三卫”的宁王。当时这位仁兄是被朱棣挟持着参加了造反,朱棣还特意答应他,说得到天下之后一分为二,咱们俩做“一字并肩王”。但是真正得到天下之后,宁王还敢提着要求吗?当然不敢了。能有一块养老的地方,这就已经不错了。

于是宁王就找朱棣来谈了,说哥哥现在天下已定,你给我安排到什么地方呢?朱棣说你想去哪?宁王说你让我去苏州行不行?朱棣回答说“苏州属于畿内”,他属于京畿周围的重地,离首都太近,你去那不合适。结果宁王又说了,那我离苏州远点,我到钱塘行不行?钱塘就是今天杭州一带,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看人家宁王挑这两个地方。但是朱棣怎么回答呢?“先父把钱塘赐给五弟,终无结果。建文帝无道,在钱塘封其弟为王,也未能享受”除此之外,建宁、重庆、荆州、东昌这都是好地方,你在这些地方里选一个。

宁王改听到这,心里也就明白了,干脆我也不选了,你封我去哪我就去哪,最后朱棣把宁王改封到南昌。但是宁王朱权到了南昌之后,就发现他跟其他大臣一样,也经常有人弹劾他。当时有人告发说朱权用巫术开始害人,朱棣专门派人明察秘访,没有发现确实的证据。经过这些事之后,朱权是专门给自己造了一个书房。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里做学问。在永乐年间,再也没有受过任何祸事的牵连。他给自己起了一个雅号叫“臞仙”,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他专门编著了《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而且是特别善于动手,亲手制作了“飞瀑连珠琴”,这是当时明朝四大古琴之一。

这个人特别好喝茶,专门写了一本书叫做《茶谱》。他非常喜欢听戏,还写了《私奔相如》这样的十几部戏曲作品。因为他封地在南昌,距离龙虎山很近,专门拜龙虎山天师张道陵的第43代传人为师,学习丹道。还专门写了《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一共是8卷。其他来说,重修了家训,还专门写了历史著作《汉唐秘史》。除此之外,他也特别爱好书画。后来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那就是他的直系后人。这位宁王朱权最终是寿终正寝,他处理了叛臣和功臣,永乐皇帝更改了年号,自己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如愿以偿登上皇帝位置的朱棣,一切会那么顺利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