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从古至今都一直受到无尽的推崇与敬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国外兴起的基督教还是我国本土兴起的道教。小编个人认为,宗教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宗教不仅能够给予人们心灵上的寄托,更能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有方向也更有趣。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道教创始人“张天师”

说到道教,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老子李聃了吧,毕竟老子是我们每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必然会学到的一个人物。但细心一点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老子只是道家的创始人,而道家则是一个思想流派。但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则是我国国教道教的创始人——“张天师”及其门派传人。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原名张陵,因其最初创立的教派又称天师道,故他也被称为张天师。根据传说记载,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世孙,虽然后来被称为教祖,但张道陵最初也只是一介书生。

据传,张道陵七岁熟读《道德经》,十几岁时进入东汉太学便能通晓天文地理,年纪轻轻就有不少人拜他为师听他讲学。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天资聪颖的张道陵早早就开始思考人生参禅悟道。

通过研究学习与思考,张道陵逐渐发现,当时盛行的儒家学说并不足以解答他心中关于有关生死的难题。于是他决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参悟人生之道。

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谶纬秘术盛行,为张道陵的思考提供了一个从容恬静的空间。但是在他26岁时却被东汉朝廷召封为江州令,入朝为官使得张道陵的悟道之路被迫暂停了,但没过多久他便辞官隐退到洛阳的北邙山中,集中精力思考长生不老之道。

后来,他云游四海,寻仙问友,迁云绵山,结炉筑丹,神丹练成,龙虎显现,改称龙虎山。

再后来,花甲之年,悟透世间冷暖人生百态的张道陵走出龙虎山来到鹤鸣山,从江西来到四川继续修炼传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因为入教时需要缴纳五斗米作为学费,因此也被称为“五斗米教”。

相传,张道陵活到岁才驾鹤西去。在临终前,他将象征法器的丹药、斩邪二剑、玉印等器物传给了长子张衡,并立下遗嘱,道教掌门人必须由张家宗亲子孙继承。

“张天师”世代相传

就这样,张道陵仙去后,其长子张衡继承其衣钵,张衡带领下的天师道平平无奇没有太大的波澜,于是顺理成章将道教传给了第三代,也就是张道陵的孙子张鲁。

张鲁生逢乱世,盘踞汉中,是刘备与曹操争霸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缓冲,对于两大枭雄来说,以教法治城的张鲁本质上根本不足为虑。但其出色的治城理念使得汉中地区人口迅速扩张,使小城变为一块富而流油的肥肉,眼疾手快地曹操立马让自己的儿子娶了张鲁的女儿然后顺势将汉中这块肥肉收入囊中,而张鲁则被曹操监视起来,从此销声匿迹。

虽然张道陵的儿子与孙子都籍籍无名没有太大作为,但其实,道教的传承才就此拉开序幕。张鲁归顺曹操,这就意味着天师道的重心也从西南转移到了江南,历史上著名的王羲之写《黄庭经》与道士换鹅的故事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到了唐代,天师道才真正进入到鼎盛时期,当唐高宗李治召见第十二代传人张恒时,也意味着张天师家族正式开启了与帝国的合作之旅,而不再是民间小教了。

道教的盛行之风一直从唐朝延续到宋代,年,宋真宗亲自召见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并赋予历代天师以“先生”的称号,意味着天师道与皇权的联系更加紧密。

后来,到明前期,张天师家族正式成为兼有名号和实权的道家最高领袖,进而成为北孔南张中的南张,获得了可以与孔家平起平坐的社会地位。纵观天师府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唐早期到明早期是天师道发展最盛的时期,而明中之后的路,就再也没有所谓的坦途了。

没落的天师道

但是到了明晚期,随着喇嘛教的传入,道教的光芒逐渐减弱,其品阶也逐渐从正一品直降至正五品,后来,还是因为第57代天师张存义祈雨有功,才勉强提升为正三品,并恢复了觐见的资格。

但是从此,张天师家族的地位一降再降,到了民国时期,第63代天师张恩溥更是只能流连于上海、无锡、苏州等地靠主持做法,出售符篆来贴补家用了。

生逢民国乱世,无可依靠的张恩溥颠沛流离随着蒋介石逃到台湾,但是不知为何,来台湾时,张恩溥并没有拿上传世印剑,所以,当他去世后,因为一直找不到印剑,所以第64任天师的地位一直得不到确定。尽管这样,即使后来又持续三任传人称自己为新一任天师,但是严格意义上讲,到第63任时,天师的传承之路就就此中断了。

传承的结束不禁让人们想起早前在江南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难道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么?

其实不然,张天师家族的没落不仅是天意,更是时代更替下的自我淘汰。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以及西方先进科学思想的注入,导致这些传统的符篆法教失去了他本身的可利用价值。没有发展前途,没有发展市场,因此,被社会淘汰是一种必然结果。

其实,没落并不是一件坏事,与其苟延残喘随波逐流甚至没有尊严地苟活,倒不如到此为止,将经典文化留在最辉煌的时期供后人膜拜学习。因此,我想说,龙虎山天师府的传承真的断了,但却断的及时,断的精绝,在彻底没入世俗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保留了其该有的尊严。或许,在我们没有能力维持事物本质的时候,将他原封不动地封存,大概就是对他最好的保护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