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癞风的治愈率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827/4686881.html

走近龙虎山

“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狼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这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里所描述的一段景色,它并非施耐庵梦中的仙境,恰恰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我赴鹰潭市与友人汇合,走近名闻天下的道教圣地——龙虎山,感受它无处不在的道教文化芬芳和玄妙风水。

龙虎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我国道教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一处风光奇佳的风水宝地,被评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景区、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千古未解的崖墓奇观和绝世无双的生殖崇拜景观,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让游人感受到道教奇特而神秘的力量。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与风水的关系是很奇妙的。他们有共同生成的背景和思想基础,如古代民间的巫术,神仙传说,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等等。《易经》更是这样它们之间强有力的纽带。对自然界“生气”的热烈向往,对宇宙图案的神秘附会,对色彩,数字,防卫的特殊处理,对人体结构的抽象模拟.甚至风水的经典著作《宅经》,也被收入《道藏》。而风水中最佳环境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则又是道教的保护神。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部环境。這个环境要山青水绕,风调雨顺。因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空结构进行组合。为什么許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於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給人一种幽雅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覺。由此来说,“地灵人杰”並非沒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組合的山水环境。

穿过历史时间隧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龙虎山古建筑遗迹,展现道教与风水的关系。在此择其一二重点介绍:

上清宫

上清宫与张天师紧密相联,张天师,俗名张道陵。汉初“三杰”之一张良(字子房)九世孙。东汉末年人。曾在今汉中一带创立“五斗米”教,后转到龙虎山炼丹、定居。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63代,历时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教教派。在古代,张天师的影响力极大。元明清三朝,龙虎山曾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录,成为我国道教传播的中心。上清宫就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授录传度和历代高道修身养性之所,素有“道教总会”、“神仙所都”、“百神受职之所”的美誉,座落于上清镇东首九龙聚会的风水宝地中,溪山环拱、仙灵都会。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将就诞生于此,且由此演绎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现在的上清宫,突出“俊逸、柔美、醇和”的特点,巍峨壮观,庄严肃穆。福地门、下马亭、灵星门(壬山子向小空)、钟鼓楼、东隐院(寅山申向)、伏魔殿(丁末之间界缝小空)、镇妖井重见天日,再现了当年香火缭绕、道乐悠扬的都会景象。现在,她正与正一观、兜率宫、天师府、东岳宫、留侯家庙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使龙虎山“道教朝圣游”的内涵愈益丰厚。

我们步入上清宫时,一位道长神秘地引导我们通过九宫图进入大门,上清宫明堂中央地下镶刻一个偌大的阴阳八卦图,制造一种神秘的道教氛围,让人生发肃然起敬之感。但是,走近宫内发现仅有一处是古代建筑,据导游说,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火灾和文革时期的破坏。我很是感慨,好的风水宝地也难逃灭顶之灾,人为的灾难胜过自然灾难。

天师府

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祈神的处所。它坐落于上清镇中部,背靠西华山,南朝琵琶峰,门临泸溪河,依山带水,气势恢弘,与山东“孔府”并称为中国“两大府邸”。整个天师府有三道门:府门、二门和私第门。跨入私第,就是走进了张天师的生活区。在私第门楣上刻着四个大字“相国仙府”,有“神仙所居”的寓意,足见当时天师的显赫地位。

天师府的建筑布局,据介绍是以张天师起居的“三省堂”为中心,呈八卦形排列。进得院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碧瓦,雕梁画栋,以及富有现代气息的庭院设施。恢复重建的头门(子山午向戊子火穴)、玉皇殿、二门(壬山丙向大空亡)、法局、玄坛殿、万法宗坛、相国仙府(壬山丙向大空亡)等鳞次栉比。

天师府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历史遗存。府第门前一对白玉麒麟,威仪尊贵,董其昌撰写抱柱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笔力苍劲雄浑。明太祖朱元璋所赐“嗣汉天师府”、清康熙所书“碧城”和清乾隆所赐“教演宗传”匾额,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仁靖真人张留孙碑”,元代大书画家方从义撰写铭文的“元代大铜钟”以及万法宗坛院中九龙三脚香鼎炉、千年罗汉松等,都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在绣有金黄色龙虎的大红帐幔下,天师坐像身披鹤氅,两眼圆睁,浓眉、高额、束发,黑须美髯,左手拿着宝剑,右手微抬,像是要斩妖除怪,显得生动而有个性。

天师府为何又叫“嗣漢天師府”,经查史料,其源於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嗣漢天師”,其意表明自東漢始,代代相襲,道脈悠長。

从天师府出来。我的思绪飞翔在广阔的时空中,心想,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历经这么长的时间依然常盛不衰,渊远流长,不得不让人佩服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超人智慧。老子在《道德经》里阐述的思想博大精深,至今影响深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神秘的宇宙的起源作出了形象生动的解释。“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是今人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游天师府,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认识,进一步领略到了道教的独特魅力。

龙虎山的风水特点

道观选址重视风水中龙穴砂水向的合理组合。

大凡好的风水环境不可缺少吉水上堂。風水最重理想環境的選擇,而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尤以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因為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血脈。山以水為血脈,本身就是有機的。《黃帝宅經》的觀點更為明確:“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裡明顯地把宅舍作為大地有機體的一部分,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於建築思想的主旨。亦有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如《管子·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論衡·書虛》說:“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血脈流動,泛揚動靜。”

龙虎山山水之美在于秀峰吉水。龙虎山地形高差相对较小,最大只有米左右,总体显得秀美多姿,婀娜俊秀,仿佛是一位妩媚动人的少女,尤其以仙女岩为突出代表,表现了一种至极的柔和俊秀之美。二是类型多样,分布集中。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的类型有23种之多,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而且大多数类型的景观,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龙虎山和仙水岩景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分面上由南到北,地形上由高到低,景观由密到疏,由密集型峰丛到形型峰林、低矮丘陵,景点之密集,类型之多样,特景绝景之众多,在国外也数少见。三是碧水丹崖,山水交融有一条明净秀美、婀娜多姿的泸溪河,由南向北似一条玉带,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等景点

串联

在一线。沿泸溪河漂流如在画中穿行,十分惬意。当年张天师在择地建宫时有意识地选择在瀘溪河环抱之中的吉地。

无论是上清宫,还是天师府或者正一观,都是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而且秀峰林立,峦头形势非常壮观,门前环绕一条曲折有情的泸溪水。这种风水格局在龙虎山更为突出,不入其境,难以感受。(文/曾祥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