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爱白癜风白斑净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zz/291690.html

在我国古代东南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盛行着一种特殊的丧葬方式:选择向阳的、有河流围绕的一处陡峻悬崖,用现在仍然未知的方法,将逝者连同棺木,一起高高地悬置在壁立千仞的崖面上。这种奇异的丧葬方式叫做崖葬。在我国长江三峡流域内依山傍水的地域,云贵川、福建、两湖等省区都曾发现过这种丧葬方式,武夷山片区居多,龙虎山的仙水岩,更是有着成片的千古崖墓群,肃穆沉寂,高深莫测,被认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

崖葬形成原因

比起火葬土葬,崖葬显得尤其特殊,那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据考古推测,在对自然的探索认知还不够详尽的古代,人们对于天地万物是有着敬畏和崇拜的,临水而居的人们有魂舟的习俗,即用船承载灵魂回归来处,死去的亲人只是换一种方式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将失去灵魂的躯壳安放在船型的棺木里,放在神秘高大的峭壁上,既不会使飞禽走兽侵害身体,也使逝去的祖先离开地面,更贴近另外一个世界。同时又不至于离族群太远,还可以继续庇佑后代。可以说考虑的是相当周详了。

由于从下往上瞭望,棺木仿佛悬挂在空中,因此这种棺木也叫做悬棺。最早提出“悬棺”这个概念的大概是南朝人顾野王,他将武夷山中安置棺木的的崖洞称为地仙之宅,意为神仙的休眠之处。崖葬越发神秘了,悬棺放置的山崖被称为仙人岩、仙人屋等,楠木做的棺材则被称为沉香船、仙人棺、龙船等。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人们觉得这是最理想的葬礼方式了,无论是对于棺木本身还是放置悬棺的位置,都是充满了无限的敬畏和信仰。

也有一些故事记载佐证了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猜测。清朝末年,一位叫熊廷权的朝廷官员被派去赈灾,在公务之余的空闲时间里,参观了一副悬棺。此棺木原本在豆沙关,有一名地方官员雇佣了两个樵夫将两副悬棺弄下来,其中一幅就运送到此做研究考察,但没多久,两个樵夫均凄惨的死于非命。熊廷权听说后心有余悸寝食难安,玩弄前人的遗骸,不但对先人不敬,于已也是不吉利,于是令人将棺木送回,又写了追悼文章,表达惶恐之情,请棺木主人莫要怪罪。

也有一个说法是战乱时代,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四处流浪,在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已无法在家乡安葬,按照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人们认为只要有脚,就还是要回到家乡,于是交代后辈不要用掩埋的方式安葬,只是暂时悬空,将棺木的大头冲着东方,一直瞭望着老家的方向,期待总有一天,后辈要带着他们返回家乡去。如亡者是战士,将棺木高悬也可免于追兵的迫害。

悬棺如何“飞上”岩壁

悬棺中最让人好奇的还是在工具不完善、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厚重的棺材是怎么精准地被安放在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峭壁上的呢?更别提还要完成在山壁打洞,安插木桩做支撑这样复杂的工程。有一个说法是,悬棺距今最多有三千的历史,地壳变迁,山川河道不会一成不变,如今峭壁的高度也不可能跟过去完全一致,在自然的作用下,河水高度降低,将悬棺位置抬高,形成了棺材悬在悬崖峭壁上的奇特景观完全有可能。

另一种说法是利用绳索,梯子工具,或制作滑轮,搭建栈道等,纯人力方式将棺木抬上去,或者干脆先爬到山顶,将棺木吊着慢慢往下放,直到到达合适的位置。也有专家认为,不能用现在人的体能去评估古人,也不能一味认为现在的技术一定高于过去,为了克服困难,可能当时的古人有一些已经失传的技艺,专门用来攻克今日我们眼中的难题呢,前人的智慧不能小觑。

辉煌多彩的文化折射

除了崖葬本身充满了神秘令人费解的气息,它还附带了一些文化类的考古价值。在四川珙县地区的悬墓周围,刻画着许多琳琅满目的岩画,多年过去,这些画饱经风霜雨雪却没有褪色,题材五花八门,传神又逼真,有战争兵马图,狩猎、舞蹈与游戏,描绘出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安慰逝者或体现他的地位和威望。还有一些至今也无法参透的神秘图形,可能跟其他土葬墓室里的图腾意义差不多,是一种未探明意义的记载,跟崖葬一起,等待后人去揭秘和探索。

或许当我们解开谜题,揭开这扑所迷离的历史面纱,才能理解古人的思维与智慧,它可能简单的让人惊讶,也可能复杂得让人震撼叹息。当然,除了持续探索追寻真相,更重要的是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前人遗留下来的珍贵足迹,珍惜和善待我们的文化瑰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