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镇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部,东至塘湾镇、耳口乡,西连龙虎山镇,南北临近上清林场,西南接金溪县,是以道教文化为基础的一个古镇,是鹰潭市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上清镇旧名沂阳市,自两晋时这里便有人聚居,唐末倪亚改为倪亚市,宋元改为上清镇,明又改为沂阳市,清初再改为上清镇。

上清镇因中国道教发源地而闻名天下,张天师在此已历经63代,一千九百余年,上清镇是中国道教29个福地之一。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对龙虎山的奇峰怪石和上清宫的仙都就有过生动的描写。其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古镇依水而建,周围群山环绕,自然环境优美。上清古街是龙虎山的入口,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候家庙、天师府、留候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栉比鳞次的吊脚楼和船埠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河畔浣纱村妇、捣衣少女、戏水孩童,以及渔舟片片、白鸭浮水形成了一条韵味十足的古镇风景线。

天师府,临清溪,是历代张天师起居之地。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唐代天宝七年,封张道陵第十五代孙为天师,并赐田敕免租税。从此,教门兴旺,前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三十六座道院,称“真仙观”。宋崇宁四年,迁移上清长庆坊,即今天的上清西头。坊东为元碑亭,有碑石二,其一为敕赐玄教宗传之碑,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撰,艺术家赵孟书,为书法珍品。

天师府经各朝维修、重建,房舍达五百余间,占地达多平方米。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成法宗坊等部分组成。天师住房和养生殿,面积余平方米,内分大门、仪门、大庭院、三省堂等。层层迭迭,曲径回廊,甬道贯通,楼房殿阁,形似皇宫,龙柱金壁,雕梁画栋。院内古木参天,周围豫章成林,阴翳蔽日,环境清幽,风景优美。

上清宫位于上清镇东端。该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名曰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篆坛。唐会昌年间改名为零点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名为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这里是历代张天师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祀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地。唐代开始修建殿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规模巨大的上清宫。东隐院在上清宫院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的一座著名道院,创建于南宋宁宗年间;元代初期,因该院道士张留孙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特殊礼遇,东隐院亦声名大振。

悬棺遗址位于仙水岩一带。仙水岩诸峰峭拔陡险,岩壁光滑平展,岩脚下便是泸溪河。临水县崖壁上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岩洞,里面有多座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的岩墓悬棺。大片岩壁上,洞穴星罗棋布,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以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藏一棺而暴其半者”多处可见,而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迹。直到七十年代末,江西考古工作者利用吊云和云梯进洞,才将这个谜解开。

上清镇因道教而声名远播,镇上至今弥漫着一种其他名镇所没有的独特文化气息。在上清镇的天师府和上清宫的古建筑中游览,人们会有一种仙气环绕的感觉。

上清镇不仅以道教文化著称,还以其“虚受一切,涵容万物”的道教理念宽大的接受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唐代禅宗高僧马祖道一曾在上清讲经传道,月宝禅师也曾在镇东北的天门山上建天门寺收徒授经。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在镇北应天山创立象山精舍(书院),世称“象山学派”,名噪一时。历史遗存长庆坊和东岳宫则显示了民间崇拜。位于镇东头的天主教堂于年由荷兰神父所建,为哥特式结构,成为当地天主教的圣堂。佛、儒、基督教在上清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上清的文化内涵。

步入上清镇,找一间吊脚楼坐下,吃着特色美食,看老街上的古屋,推窗看景,远处如山如黛。这样的美景,让人不由得生出不知身在何年何处的感慨,人间的多少烦忧也会顿时烟消云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