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改名黄山后,有很多地名也发生了变化,其实即便徽州不改名,很多地方的名字也会改变,我们把这种改变称为雅化,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还是有些地方一直在使用原来的名字,而且这些名字有时候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新安江安徽段,街口往上这一段水路,很多地方沿用了以前的名字,但是这些名字的来历谁也说不清,只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在口口流传中,出现了多种版本,听的人往往会进行比较,选择自己觉得对的进行传承,这导致了每个地方的传说重点的不同。

传说中就是这些地方,风景优美

例如在这些江段中,洁湖头、三人家、天师垯、尾滩、甚至是大川、小川名字的由来,都和一条蛇有关。

新安江边的一个山庄上,住着母子二人。母亲年老眼瞎,儿子也带残疾,家贫如洗,儿子一年到头都用稻草绳束腰。乡人怜悯,偶有接济,吃的穿的,儿子都先孝敬母亲,自己还是穿破衣,系稻草绳。终于感动了八仙,治好了儿子的残疾,使他能凭力气挣钱养活母亲,日子也逐渐好起来,束腰的稻草绳也换成了布带。

可是,儿子换下的稻草绳却有了灵气,吸收日月精华后,化成一条大蛇(也有说是龙),隐居于新安江里,修炼成精这条蛇越长越大,相传,这条蛇伸个懒腰,每伸一次懒腰,身体就会往前一窜,伸懒腰长了,就是大窜,后来就是大川;伸个小懒腰就是小窜,这个地方就叫小川。

每次伸懒腰,新安

江两岸就山崩土塌,新安江水面被它搅得开阔了许多。开始这蛇倒也安份,过往船只有惊无险。可是,几百年后,这条蛇变了。

有一年,江西龙虎山的张天师到徽州云游,在街口搭上了一条高大的客船。张天师一上船就觉得阴气森森,透着几分古怪。他本当想下船而去,可见船上已有了不少客人,担心有什么古怪,这一船人遭殃。想了一想,他没有下船,只是抽出宝剑插在船舱口,便与一位客人下起棋来。

这条船正是蛇精所变,它本想把这一船人载到僻静的地方一口吞之。如今让张天师把宝剑插在它的牙缝里,撑住了它的嘴不能合拢,心里恨死了张天师,决心先除掉此人再说。

张天师与客人正下着棋,忽然鼻孔奇痒,连连打嗤不停,那个客人也是如此。

渐渐地,他与那个客人昏昏欲睡,整船客人都打起了瞌睡。突然,张天师觉得阵奇腥冲鼻,他强睁双眼一看,正有两条蛇须向他头颈卷来,他连忙翻身避开,顺手记雷火掌劈去,轰隆一声,船身剧烈地摇荡起来,满船客人惊慌失措,滚作一团好个张天师,双脚一蹬,稳住了“船身”。但他投鼠忌器,再也不敢使用雷火掌了。

于是,他以指画符,用掌风送上天去求救。那蛇却也了得,张天师发送一张符,它就在半空中将符吞掉。画呀,画呀,张天师眼皮越来越困,画符也越来越吃力,情况十分危急。他画了九九八十一张符,蛇精居然吞了八十张,最后一张符,张天师在符上施了雷火掌诀,那蛇精刚衔住符要吞,忽然一声露雳,符被打成两半,蛇精吞下了半张符,还有半张符终于飞上了天庭。

张天师的道友布袋和尚那日正在天庭,得知张天师为蛇妖所困。急急跑到南天门,往下一看,见满船客人都已晕倒,张天师在不停地游走勉力地保护着客人,情况已危急得不容他降落江上除妖。情急之下,一脚蹬落南天门门坎,把蛇精压到江底,他才降落云头,与张天师一起救起落水客人。

待遇救客人醒来,只见江水翻腾,掀起重重惊涛骇浪,直到过了一天一夜,江水才趋于平静,蛇精终于被南天门门坎压死。张天师和布袋和尚怕蛇再复生作恶,又用法力将蛇尸捞起烧了。

人们为了纪念张天师除妖救人功德,就把他曾经坚守了天一夜的山头称作“天师垯”(垯读作da,意思就是在的地方)。而那条五米多高,四米多长的南天门门坎呢,因镇蛇耗尽了仙气,不能回天,永远地留在新安江,如同飞来的石头,插在那里,当地人便叫此处为横石,据说新安江大坝没有建好之前,睛朗天气,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门坎上二尺多长,一尺多宽的脚印呢,那是布袋和尚留下的仙迹,这个倒是和当地老人说的一致,横石上有一个小坑,洪水过后必然有一个石球,但是现在无法求证。而压死蛇的那一带就叫“劫符头”后雅化为洁湖头,新溪口乡那一带有了尾滩的地名,是因为死蛇的尾巴伸到哪里而得名,现在也是雅化叫米滩。

民间传说可以看成是非遗的一种,既有一些趣味又有一些史实,可能开始的时候只是百姓不懂原因,故而以讹传讹。试想一下,当年的新安江,之前必定是经常有山洪带来的小型地震,直到江面变宽,江水得以顺利的流走;又或者是因为地震导致巨石落下,改变了航道,使江水不再是危害。百姓不知道原因,或者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化,最终形成了一些大同小异的传说版本。

随着科普推广,大家都不相信传说了,认为是封建迷信,现在知道这些故事的年青人越来越少,如果没有人去记录整理,若干年后,地名恐怕只能用数字代替了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