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你一看估计就能认识,这是个“道”字。我不懂书法艺术,不能从书法艺术层面说出个道道来,但没有故弄玄虚却是可以看得出来。
这个字刻在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的一块石碑上,由两个象形符号组成,那个“首”字是龙的造型,那个“走”之底则是虎的造型。汉字为象形文字,由两个象形符号组成一个汉字本不为奇,但龙虎山上的这个“道”字,运用的不是汉字字源上的象形造字之法,而是把“龙虎”的山名融合进去,却不失为妙想奇思、匠心别具,有浑然天成之巧,无故弄玄虚之感,可谓“道”中有“道”。
龙虎山是道教祖庭,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写出这么个融合龙虎造型的“道”字,当属应有之“道”,如此方显历史渊源之流长、文化内涵之厚重。
道教源自道家,道家作为一个思想学派,产生于先秦时代,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代表的学派。在道教成立之前,道家思想已经历经数百年传承,特别是在汉初,一度成为皇家推崇的思想体系,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汉武帝虽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也只是出于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扯出的大旗而已,武帝本人照样是求仙问道,追求长生。有皇家加持,有皇帝带头,道家思想之兴盛、流播之广泛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在道教成立之前,理念体系已基本完备,社会基础已基本具备,算是应运而生,可谓“道”前有“道”。
道教的创始人为张道陵,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第八代孙。张良在“西汉三杰”中排第一、建国元勋中居首功,却又能在功成之后激流勇退,以全大节,可谓荣极一时、青史留名。张道陵创建五斗米教(史上也称天师教、正一教),自号“天师”。天师教采取世袭传承制度,张道陵为第一代天师,后面依次称二代、三代,至今已传至六十五代。
看到这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秦始皇,这位始皇帝四处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却于50岁时暴卒;他开创了千秋伟业,梦想能万世传承,没想到秦帝国却二世而亡。相比之下,天师张道陵精研黄老之学、广布道德教化、炼丹去人之病,活到岁才羽化成仙;他开创的天师教已经传承余年,历经65代。按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宗教的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如此看来,张天师开创的道教将来要传承多少年、历经多少代尚无法预知。比起始皇帝,张天师之“道”确有其“道”。
我们现在称张天师开创的道教教派为正一派,主要是为了区别于道教的全真派。道教在唐朝时被称为国教,虽然在北宋末年的金朝产生了全真教派,但它比正一派晚了千余年,天师张道陵为道教祖师的地位无法撼动。明朝时太祖朱元彰为巩固大明基业,主动向道教示好,亲笔为龙虎山道教祖庭题词“永掌天下道教”。可见道教与皇室、与世俗的关系处理相当之好,这未尝不充满着生存智慧、包含着处世艺术。
更值得称道的是,现在龙虎山道教祖庭的当家人不再称“天师”,而是改称“主持”。按照道教的说法,道法演变共64卦,道教传承已完成一个完整卦相,现在是一个重新开始;按照现实的要求,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主持”之称谓比“天师”之名号或许更能适应时代之变吧。
可见,龙虎山道教祖庭之“道”当属非同一般之“道”啊。
我不信仰宗教,但不妨碍学习借鉴宗教文化,而道教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其“道”确有可取之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