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太尉游龙虎山伏魔殿,因何执意放出天罡地煞星,搅乱大宋乾坤?
天降瘟灾,宋仁宗本来殿让太尉洪信,拿着御诏丹书,前往龙虎山去请张天师的。
自认是朝庭的命官,一国的重臣。洪信在龙虎山摆起了做大官的谱。
《水浒传》中,虚靖天师性情淡泊,为避免尘俗纷扰,就在龙虎山顶结下一茅庵,修真养性。
来到龙虎山,见不到天师,洪太尉心里着急;斋戒沐浴后,徒步登龙虎山却又心中不甘,心生嗔怒;龙虎山上,见到年幼的天师,洪太尉又肉眼凡胎,不识真人。
将宋仁宗的禳灾祈福传达后,洪太尉第二天乘兴游览龙虎山,继续耍威风,犯了一个天大的错。
以致给大宋江山,招来了无尽的麻烦。
“源易缘”注意到,在道人们的陪同下,洪太尉先是观光了三清殿、九天殿、紫薇殿、太乙殿、驱邪等宫观。
龙虎山上,许多有趣好玩的景致,洪太尉都是走马观花,提不起来多大的热情……在恢宏富丽的宫殿一旁,有个“伏魔之殿”,却让洪太尉感到十分的好奇。
大概是伏魔殿红门上的大锁和贴着数十道的朱印封皮,较为特殊。
洪太尉停下来问:此殿是什么去处?
道人回答:乃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
洪太尉接着问:为何要贴上这么多的封印?
道人再答:玄洞国师封魔王于此后,每经传一代天师,便亲手加添一道封印,目的是让子子孙孙不敢妄自打开。
为了防止个别胆大之人盲目行动,天师们还命人在锁芯中浇铸了铜汁。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洪太尉要进伏魔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数代天师们的屡屡苦心,前功将弃。
伏魔大殿上,洪信以要启奏皇上:“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为由”追了道人们的度牒,刺配凶恶偏僻之地为由,强行让人挖开了大青石板下的万丈地穴,放出了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源易缘”留心到,《水浒传》中称,见到这些奇异之事发生后,洪太尉一时吓得浑身冷汗,全身颤抖……
同时,洪信还命令随从,不得把放走妖魔一事,让外人知道,免得让皇帝责怪。
那么,众人苦苦劝阻,为何洪太尉要执意放出天罡地煞星呢?结合原著,“源易缘”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洪太尉的好奇和无知
好奇心人人有,洪太尉特别强。
洪太尉的好奇心,更是建立在他无知的基础上。
正是对传统文化的不熟悉、不了解,才使他放任自己的行为,使得他的好奇和无知放大,使他成为罪魁祸首。
二、洪太尉的官本位特权思想作怪
如果说,好奇坏死猫。那么,《水浒传》中,害得大宋江山,刀兵四起、大耗国力的洪太尉,还有一个思想在作怪,那就是当官的特权思想。
宋仁宗本是让他去请天师的,可他认为自己是钦差,不应该让他这么又苦又累地上山去请。
没有真诚,反多了嗔怒,龙虎山上,一白虎一蟒蛇的出现和惊扰,就是预兆和信号。
《易经》坤卦初六爻辞讲: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就是告诉人们,脚下踩到了霜,就要意识到冬天要来临了,这是阴气开始凝聚的时刻,不可躁进……
而洪信偏认为自己是做大官的,以至后来还屡次威胁龙虎山道人们,最终放出魔王,搅得大宋四方生灵不得安宁。
三、天数早定,遇洪而开
洪太尉执意打开伏魔殿,进入殿中,看到一个大石龟驮着的石碑上,写有:“遇洪而开”四个大字。
洪信还骄傲无知地说道:看来真是神奇,数百年前,就有人将我的姓刻于此处。这分明就是教我开的,看看又何妨!
“源易缘”注意到,施耐庵老师在原著中,曾这样解释洪信执意放走罡煞星的理由:一是天罡地煞星应当出世;二是宋朝必显忠良;三来碰巧遇到了洪信,岂不是天数?
试着推理下,若不是天降瘟灾,愈演愈盛,百姓们受苦,宋仁宗从善如流,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洪信到龙虎山请天师这一出戏,更不会由洪信的偏执和无知,放出魔王。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四大名著《水浒传》中,高俅等奸臣当道,残害忠良,使得民不聊生,这厮够坏的,可施耐庵老师却称:“高俅虽堪恨,洪信酿祸胎。”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水浒传》、《中国神话》、《中国民间传说》、《易经》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