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空》网刊首发原创优秀作品,是文学双月刊《琴台文艺》及其他杂志的选稿基地,主发青春、情怀、乡土、都市、亲情、留守题材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类作品。

原创声明:作者授权原创首发文学天空,侵权必究。

#历史文化#

青羊宫为我国最著名的道观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是全国著名的重点道教宫观和游览胜地。坐落在成都西南郊,南面百花潭、武侯祠,西望杜甫草堂,东邻二仙庵。相传青羊宫宫观始建于周代,初名“青羊肆”,持续发展于清代时期。

据考证,三国时取名“青羊观”。至唐代先后更名“玄中观”和“玄中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周代时为纪念道仙而建观

春秋末期,周代有一个精通历法,善观天文的大夫名叫尹善。传说,他自幼究览古籍,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

有一天,他在观看天象时发现,一团祥瑞的紫气正由东向西移动。据此天象,尹善断定一定有圣人将要经函谷关西去。于是他辞去大夫之职,去了偏僻的函谷关任关令。

上任伊始,尹善就吩咐一个叫孙景的关吏,若有容貌奇特的人过关,一定要立即告诉他。不久,有一天中午,尹善午睡,他在朦胧中忽然听到了天空中的仙乐,看到了氤氲的紫气。

尹喜从梦中猛然醒来,只见孙景急急忙忙来报说,有一相貌奇特的老人骑着青牛正准备过关。尹善听到孙景的报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收拾好客房,整好衣冠前去迎接。

尹喜很快见到了那位相貌奇特的老人,果然气度非凡,须发如雪,脸然红润,大耳垂肩,白色的眉毛足足有五寸多长。于是尹喜就恭恭敬敬地跪请他在函谷关住上几天。

后来,老人见尹喜是个可度之材,便答应在函谷关暂住。老人在函谷关住了多天,向尹喜传授修炼之术,著书五千余字后离去。临别时,老人对尹善说,“你须继续修炼。千日之后,你可到蜀国青羊之市找我。”

传说,老人在离开函谷关后,他的真身就投胎在蜀中李姓人家。为了哄婴儿开心,李姓家将一条青龙变作青羊,让它整天陪着婴儿玩耍。而尹喜完成《关尹子》时,正好是老人离去后的0日。

据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著史书《蜀王本记》载: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

千日之后,尹喜如约来到成都的青羊之市,却找不到师父,心里十分焦急。后见一家僮牵着一只青羊,他就立即上前打听。家僮说,“我家小主人十分喜欢和这青羊玩,如今我刚找到它,正要带它回去呢。”

尹喜一听,心中便明白了。于是他请家僮帮忙,到家后对小孩大喊“尹喜来了”。后来,家僮话音刚落,刚才还在为青羊走失而哭泣的小孩立即破啼为笑。

霎时间,李姓府弟内涌起一座金光四射的莲花宝座,那小孩也化着数丈高的白金之身,头顶光环,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说“我本老子也,亦称太上老君,太微同宅,为一真身,随时变化,你们不必害怕。”

老子又对尹喜说,“从前因你修炼不到,所以才没有让你随我西行。如今你功德圆满,是随我列入仙界的时候了。”于是老子召来仙界诸神,授予尹善玉册金文,封其为无上真人。

据史载,周代时,人们为了纪念老子和尹善成道升仙,就在他们白日飞升的地方建了一座道观,取名为“青羊肆”。从此,青羊观之地便成了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

后来,人们在青羊肆内的一座土坡之上还建有“降生台”和“说法台”。左边的“降生台”塑有一白发婴儿,他便是刚出世的老子,相传老子分身降化于此。右边是“说法台”,台上塑有老子对关令尹喜说法之像。

在三国时期,“青羊肆”被改名为“青羊观”。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曾避安史之乱而居于青羊观内,“青羊观”更名为“玄中观”。

年,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而逃去四川,并在玄中观驻营。据记载,有一天,唐僖宗在观内忽见红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

太上平中和灾

后来,唐僖宗返回长安后认为此事是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大建青羊观殿堂,改“观”为“宫”。后来一直保存下来的青羊宫的宏大格局,如主殿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就是在那时侯建成的。

当时,在“降生台”和“说法台”中间还增建了“紫金台”,又名“唐王殿”,塑有唐王李渊夫妇之像和其子李氏民之像。“降生台”、“说法台”和“紫金台”后被合称为“后苑三台”。后苑三台按中轴线对称格式布局,十分严谨,形成了青羊宫整个建筑群的有力压轴。

唐时青羊宫主要由山门、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佬殿、唐王殿和降生台等构成,其建筑由南而北,由低渐高,安置在同一中轴线上,形成蔚为壮观的宫观群落,宫内林木森森,法相庄严。

这样一来,由于唐代皇帝的影响和寺观的大肆扩建,玄中宫很快便成为了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宫观。五代时,“玄中观”改称“青羊观”,宋代时又复名为“青羊宫”。宋代以后,我国的道教不断出现新思维,吸收新思想。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梅花绝句》中写道: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从诗中可想见青羊宫当时的盛景。年,全真道的始创人王重阳在青羊宫创立了以道教为主,兼融儒教和释教的全真道派,以《道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

由元朝始,道教遂分成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并一直衍传至今。全真派道士不饮洒茹荤,不立家,授徒传教,为出家道士。如四川青城山。正一派道士则不然,可以成家,虽有斋戒,但非斋期可以吃酒肉,为在家道士,又称火居道士。如江西龙虎山。

元太祖时期间﹐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因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元太祖因此特别礼遇他,并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丘处机掌教时间长达24年,这期间他在政治和社会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使全真道的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

由于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由盛转衰。在明朝中期,青羊宫再也没有出现过唐宋时期的盛况,而且青羊宫许多殿宇也不幸毁于天灾兵焚,破坏特别惨重。

在明朝时期,青羊宫的主要建筑有:山门、三清殿和斗姥殿。山门是青羊宫的第一座建筑,其左边塑有土地神和青龙像各一尊以及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

山门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还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和龙王井一口等。

三清殿殿前左陈一钟,名曰“幽冥钟”,重约多公斤。右配一应鼓,名曰“风雷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庆大典便击鼓鸣钟,晨钟暮鼓,幽远清晰,给人以更加宁静的感觉。

斗姥殿为楼底式建筑。殿内供奉的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道书中说她名紫光夫人,共生了九个儿子即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和破军。

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神像慈容照人,她是一位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在她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

斗姥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为执掌阴阳生育和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即民间所称“地母”。两边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和南极长生大帝,即寿星和北斗七星。

在清代时期得到持续发展

到了清代,青羊宫又香云缭绕、烛影摇虹。后来青羊宫所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规模建筑,均始自清代康熙年间陆续重建恢复和同治与光绪年间的多次培修。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既是青羊宫传统的庙会日,又是青羊宫历史悠久的“花会”日,届时宫内香烟缭绕,磬声悠悠,人如潮涌,宫外各种名花异卉争奇斗妍,流香溢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在清代时期,青羊宫的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元辰殿、山门、玉皇殿原殿、八卦亭、灵祖殿、混元殿和二仙庵等。

三清殿重建于年。殿基长40米,为正方形,总面积百平方米。在三清殿中的两侧,左右各有一只铜质青羊,它们是青羊宫的象征。

左侧的独角铜羊十分奇特,拥有十二属相的特征,似羊非羊,有羊胡、牛身、鸡眼、鼠耳、龙角、猴头、兔背、蛇尾、猪臀、狗肚、虎爪和马嘴等形象。

据史载,这尊独角铜羊是年大学士张鹏翮从北京买来捐赠给青羊宫的。俗传,用热手摸铜羊的冷肚皮能治病祛医,可求福祛灾。

三清殿右侧的铜质青羊是双角的。此羊是成都信徒为配左侧的独角铜羊,特请云南匠师于年铸造的。两只铜质青羊左右相守,相映成趣,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趣味和遐想。

在三清殿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儿、双狮戏绣球等艺术木雕。大殿两边还塑有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灵宝大法师、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和清虚道德真君。

三清殿殿内共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此殿建筑宏伟而庄严,在全国尚属少见。

元辰殿原为二仙庵斗姥殿,始建于康熙年,占地面积平方米。为五开间砖木结构。殿内中塑有斗姥元君圣像,四周塑有太岁星君神像。

元辰殿殿外左右两边各有厢房前与二仙殿相连,后于方丈堂相连,使之成为两个幽静的四合院。这些厢房作为传戒时戒子居住学习戒律仪范之用。

山门于乾隆年间修缮后,更加庄严宏伟。龙虎等吉祥物雕镶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精细,造形典雅。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上方。此匾为当时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

玉皇殿原殿建造于清道光年间,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紫微大帝和真武大帝像。

八卦亭坐落在三清殿与混元殿之间,突出地体现了道教教义特征,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八卦亭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它布局紧凑,精巧大方,占地总面积为平方米,整体建筑共有3层,建于重台之上。

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圆形,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两重飞檐鸱吻,四周有龟纹隔门和云花镂窗,南向正门是十二属相太极图的浮雕,造型古朴典雅,形象地表述了道教精深的宇宙生成学说。

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结构,相互斗榫衔接,无一楔一栓,而是用枋、梲、柃、桷等凿成穿孔,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丝丝入扣。

八卦亭亭高约20米、宽约17米,底座呈四方形,赭色石板栏杆,上下两层均为八角形。每层飞檐都精雕着狮、象、虎、豹,各种兽物镶嵌在雄峙的翘角上。

屋面为黄绿紫三色琉璃瓦,屋顶莲花瓣衬托着独具风格的琉璃葫芦宝鼎,高约3.6米,造型优美,甚为壮观。

双排擎檐石柱共16根,皆由巨石凿成。高约4.8米,直径约0.5米。其中,腾云驾雾,栩栩如生的浮雕镂空的八条金龙,盘绕在黑柱上,气势磅礴,色彩分明,是我国罕见的石雕艺术珍品。

传说,在青羊宫的八卦亭内塑有老子法像,犹其是他西出函谷关模样和青牛之头西望,有联云“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充分说明了道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与精辟的哲学理论。

“八卦亭”共雕有八十一条龙,象征老子八十一化。另有六十四卦,是根据道教阴阳八卦的学说而设计的,也是道教教理“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交配成万化”的哲理象征。故取名“八卦亭”。

在八卦亭重建完工之际,向北对着三清殿的右首石柱上的盘龙复活,企图离柱升天而去,恰遇道长夜观星象发现,便以神拳将它钉死在石柱上。后来,这个柱头上还一直保留了那个拳头印。

灵祖殿重建于光绪年间,占地平方米。殿宇为楼底式结构,各种雕刻图案,细致美观。殿宽27米,深15米,高20米。楼上供奉有“先天首将王天君”像,亦称“玉枢火府天将”。

相传为北宋时期的王善,曾师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死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

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平方米,有石柱26根,木柱两根,柱上雕刻有镂空的鹿、凤凰望月。双狮戏球等图案,形象生动活泼。

相传,在北宋时期,宋真宗崇奉道教,封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德皇帝。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混元祖师”,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将圈拉伸便是“一”字,故它展示着世界的本原还处于混沌状态,而祖师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殿供奉的是“慈航道人”,她本是道教十二金仙之一,是一位男仙,后因见世界苦难重重,女子无出家修行之路,便转世为女身,修奉佛法,从此才有女子出家修行之路。真人端坐莲台,容貌秀丽慈祥,遍洒甘露普渡众生,故道教和佛教都供奉这位慈爱的“女神”。

二仙庵原是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占地约70亩,过去专作接待达官贵人及知名人士之用。年,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在花园处创建道观二仙庵。二仙庵建成,同祀吕洞宾与韩湘子诸神,其名青羊二仙庵,即青羊宫的别馆。赵良璧亲书门匾“二仙庵”和横匾“心性”。

后来,赵良璧迁官浙江藩司,“恐日后里甲头人,杂借名色扰乱二仙庵,”他亲自去请学识渊博,精通儒道经义的全真道士陈清觉主持庵事。赵良壁因深知陈清觉道义深远,所以特别敬佩他。于是,陈清觉便成为二仙庵开山真人。

赵良璧临行前,命画工画陈清觉及自己的像存于二仙庵中。年康熙钦赐御书“二仙庵”和“丹台碧洞”匾额,并宋代张紫阳真人《悟真篇》诗一章,还赐珊瑚、金杯等物,又敕封陈清觉为“碧洞真人”。于是,陈清觉遂在二仙庵开启了龙门派分支碧洞宗,二仙庵被尊为碧洞宗之祖庭。

陈清觉主持庵事时,他为了培修道观,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银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

随后,陈清觉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

清光绪末年,二仙庵发起巨创,刊刻《道藏辑要》经版,共1余块,皆以梨木雕成,每块双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迹工整,以二十八宿为次序,印刷成书便为本。《道藏辑要》集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六朝以来道家经典、辑道家哲学、道教历史、气功丹法、天文地理、医学和易学等,集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之精髓,为我国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存版,是极为珍贵的道教历史。

本文由张学文根据史料编辑,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