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831/11655804.html

引言

说起龙虎山,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那是“洪太尉误走妖魔”的上清宫所在地。不久前我们游了龙虎山和附近的仙岩、上清河(俗称泸溪)。这三处都有秀丽的山水、古老的文物和动人的传说。从鹰潭市乘汽车西南行18公里,便到了仙岩。这里属于武夷山脉北段的风景区。

仙岩岩峰纷呈,有名号的岩共二十四。放眼望去,美不胜收。那像三人伫立水边的是“三教岩”,据说三人代表“儒、释、道”三教,正在谈论各自的教义。那像一人俯瞰上清河的,名为“观水岩”。那像一群谷仓的名为“仙仓岩”。“仙仓岩”下面是“酒瓮岩”,像是一个大腹小口的陶罐。还有像一盘石磨旁边放着药箩的“药箩岩”。其它如“丹灶岩”、“木屐岩”、“杼机岩”、“马厩岩”、“鹰架岩”、“辘轳岩”、“铁炉岩”、“泥料岩”、“仙船岩”、“仙床岩”以及“染具”、“杵臼”“仙羊”、“仙犬”、“狮子”等岩,都是因其形似而命名。

仙岩下就是上清河。泛舟于上清河,但见河岸山岩壁立,险不可攀,其高处多有幽深的洞穴。宋代晁补之在《鸡肋集》中曾写道:“出游龙虎山,舟中望仙岩壁立,仞者(测量的人)不可上,其高处穴中,往往如囷仓棺椁云,盖仙人所居也。"过去也有的人说这些洞穴中放有“经书”;有的说洞中有成箱的“金银”究竟这些洞穴里放了些什么,又是如何放上去的,这是个长期的“不解之谜”。为了揭开这个秘密,年冬,江西省考古队同贵溪县文物陈列室工作人员联合行动,在上清河上扎了高架,终于攀登上去,进入洞穴,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这些峭壁上的洞穴,距流经悬岩下的水面30至50米。大的洞穴宽约30至50余米,深约8至10米;小的洞穴宽约2米,深约1米。考古工作者发现,原来洞里是一座座的墓葬。他们历时百天,共清理了墓葬十四座,发掘棺木37具,其中能鉴别年龄而较完整的人骨架有16具,出土文物件。文物中有造型优美、制作精细的仿铜陶器和釉色莹润的青瓷器,还有竹器、木器、玉器、骨器和丝绸、麻布等。其中特别是那细如发丝的竹编器、成套丝织的工具和鱼尾形木琴,均属少见的珍品。

据测定,这些岩墓应为春秋时期的遗物。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住的是古代越族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古越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依据。在这次发掘中,没有发现墓葬中有任何金属器物。据考古工作者初步判断,当时的陪葬品,有的是以陶仿铜,以木代铜,以竹代铜,这或许是由于这里的古越人身居僻地,交通闭塞,对交换来的金属器皿惜如珍宝,不轻易用来殉葬;再一种可能是古越人忌讳用金属器物作陪葬品。这些文物展出后,很受观众赞赏。

仙岩的墓葬目前还只是发掘了一部分,更多的墓葬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发掘。从仙岩沿上清河而上,水面渐窄,水流转急,到鼓子石就不再通船了。下船步行三里,便到了龙虎山下,再行十五里,就是闻名全国的上清宫和天师府。这里两山环抱,似一龙一虎,故名龙虎山。龙山逶迤起伏,龙头昂起,脑眼分明,须角依稀,有腾跃欲飞之势。虎山尾高头低,似前足伏地,挺身欲起,状如对龙猛扑。好一派龙腾虎跃的气势!据《道书·第二九福地》载:汉代张道陵炼丹于此。

山下有演法观、丹井、丹灶、飞升台。到了西晋永嘉(公元-年)年间,其第四代天师张盛开始在上清镇建传箓坛。唐代会昌(公元-年)年间,武宗皇帝赐额“真仙观”。宋代大中祥符(公元-)年间,真宗皇帝敕改“上清观”宋代政和三年(公元年),徽宗皇帝又敕改为“上清正一宫”。元代改为:“正一万寿宫”。清代改为“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这里是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上清宫朱檐丹柱,楼高十丈。宫内有钟鼓楼,铜钟重斤;轻轻一敲,声音缭绕不绝。钟楼的右边,便是三宫二十四院的建筑群,十分壮观。

但是历遭兵燹,年久失修,建筑已经塌毁,但仍有许多旧迹可寻。上清镇的东头,便是“嗣汉天师府”,历代张天师都居住在这里,这座古建筑群,虽然也遭到了一些破坏,但总算幸存下来了。天师府的“朝门”,据说只比汉朝皇宫的朝门低一尺。上清河流经门前。府内原有大小房屋五百余间,还有百花塘、后花园,共占地五千多平方米。走进朝门,但见曲径回廊,庭院幽邃,古木参天。《水浒》上写的洪信放出妖魔的“伏魔之殿”,就在这个府内。伏魔殿里有口古井,据说就是《水浒》上描写的那个锁镇妖魔的“万丈深浅的地穴”。

宋代以前修建的天师府早已不存。据张天师家谱记载:现在的天师府始建于明代英宗时。清朝以后,逐渐衰败,到解放前已破烂不堪了历代名人,如宋代的王安石、曾巩、陆游,元代的赵孟顺等人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许多题咏。年冬,朱德、彭德怀、王稼祥等同志曾率领中央红军,同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十军团,会师于天师府。年1月,朱德同志重游此地,曾指示要保护好上清宫的古建筑。近年来,党和政府招请良工巧匠,对这一古建筑群进行了维修,使它能以其固有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