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谙《水浒》的朋友都知道,施耐庵原著71回本,第一回回目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金圣叹批阅后,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才有了现在通行的70回本。

“楔子”讲了水浒将的来历:他们本是一群魔星,被禁锢在上清宫的镇妖井里。太尉洪信不听劝阻,误揭井盖,导致“妖魔”蹿将出来,淆乱乾坤。

原文写道:“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惊得洪太尉目睁痴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

那口“诞生“水浒英雄的镇妖井在哪里呢?就在江西龙虎山上清镇。

本期“行·光影”,小编节选了赵老师20年前的一篇旧文,为大家介绍古镇上清。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

与其说这是一首吟咏江西山村的绝句,倒不如说它更像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

秋风飒飒,日薄崦嵫,我一步一步走近这幅画,走进了古镇上清。

上清镇位于江西鹰潭市芦溪河上游,坐落龙虎山仙水岩东20里的河谷盆地中。道教祖师张陵曾沿芦溪河溯流而上,至此开宗演法。从那一刻起,中国道教选择了上清,上清的地位被历史定格。

桑榆暮景,华灯初上,温馨的灯光溢出窗棂,映照在石砌长街上,街面光洁如洗。踏上长街,足音跫跫,两旁的古宅老屋投下黑魆魆的身影,在又一个沉寂的夜里追忆昔日的荣光。

我投宿一家临水客栈,老板娘热情友善、精明能干,唠嗑的当儿,就备好了晚餐。辣子野猪肉、红烧小河鱼、上清豆腐汤,好一顿奢靡的晚餐啊,时至今日,我还常常怀念起那肉的香、鱼的鲜、豆腐的滑爽。夜晚枕着潺潺溪声,翻阅《徐霞客游记》,着实怪讶徐先生对笔墨的吝啬,他急行军般走过上清镇,留下寥寥17个字:“渡溪,即上清街,其街甚长;东一里,即真人府。”真人府大概就是张天师的府邸吧,我迷迷糊糊地想着,坠入了梦乡。

秋天的早晨,古镇恬静安谧。推开窗户,我惊喜地发现脚下的楼板如一支巨掌探出水面,溪水在楼板下川流,“哗哗”作响。昨夜,我竟然睡到了芦溪河上,睡在这四壁孤悬的吊脚楼中。上清镇吊脚楼,多么奇特的一组建筑:从临街的一侧望去,有门有窗有阳台有天井,丝毫不像吊脚楼的模样;转到临水的一侧看,它却截然分成三层,底层立在街面以下的河滩上,充作厨房、杂物间;二层与街面水平,雕梁画栋,是商业铺面;三层轩敞干燥,设为卧室和仓库。二三层均架设悬空走廊,廊下溪水潺湲,廊上人来人往,红红火火的生意全悬在这绵延两华里的吊脚楼群上,让你不得不赞叹古镇人天才的创造与想象。

徜徉古镇老街,商行、药铺、客栈、杂货店,一家挨一家,井然有序。每隔百十米,便有一条夹巷延伸至溪边,展开一个扇形码埠。与扬州古运河上众多的水码头一样,上清镇码埠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无数的福建盐商,顺着芦溪河,走出武夷山,踏上上清镇的青石台阶,一时间,帆樯栉比,商贾云集,大捆大捆的盐包被卸下来,成筐成筐的货物又装上去,蔡家埠、李家埠、观前埠、天主堂埠……大大小小16座码埠,承载了古镇人不朽的劳动精神,讲述着往昔的繁荣与辉煌。始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的大码埠,宽二丈有余,中轴的青石板上留下两寸深的车槽沟。有多少车从这大码埠上碾过?有多少轿从这大码埠上抬过?多少的船在这儿泊过?多少的马在这儿踩过?多少的红男绿女在这儿恨过、爱过、生息过、繁衍过?这些我们已经说不清道不明了。但大码埠一定还清晰地记得,对它而言,一千年不过一弹指,所有的故事恍然发生在昨天。

芦溪河不仅是龙虎山的母亲河,她更像母亲搂抱婴儿一样慈祥地拥抱着上清镇。它浇灌着上清的每一寸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善良的古镇人。望见芦溪河,上清人就心底踏实,觉着有了依靠。他们大都是富裕的农民兼小商人,亦农亦商,勤勉劳作,过着经济实惠又不失体面的生活。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浮躁,没有生意场上的锱铢必较,你领略的是热情和友好,你寻不到距离与隔阂。你甚至以为自己生来就是古镇的一员,在离乡多年后故地重游。你可以到每家店铺前随意溜达,与老板谈今论古、山侃海聊;你可以与每个遇见的人招呼,权当他是你的三朋四友、亲戚故旧。上清人是与世无争的,他们如同服食了张天师的灵丹,炼就了仙风道骨,做什么事都从容不迫、淡然自若。私下里他们没准会说:这儿是张天师的辖地,皇帝老子也管不着咧。世人孜孜以求当神仙,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未必比我们舒坦逍遥。

历史仿佛一本书,不经意地揣在上清人的口袋里,掏出来信手一翻,都教你又惊又乍。老街尽头的天师府就是这书中精彩的一页。

天师府又名“大真人府”,它是历代天师的办公起居之所,说白了,就是张天师执掌天下道务的最高衙门。

天师府背倚西华山,面朝琵琶峰,门临芦溪河,依山带水,气势恢宏。作为中国道教领袖的私人园邸,其规模之宏伟、工艺之精湛、布局之合理、风格之严谨,都堪称建筑艺术的瑰宝。府内重檐丹楹,碧瓦朱扉,豫樟成林,荫翳蔽日,穿行正门、仪门、玉皇殿、天师殿,直至私宅、法坛,处处皆以超凡脱俗为基调、融万象庄严于一体。无怪乎人们将它与曲阜孔府并称封建社会“两大府第”。

踱出天师府,芦溪河绿水横陈,淡沲西去。迎流漫步,两岸的田园、村庄、古宅、老树,历历在目。眼前时来时往的舟楫,耳畔时断时续的渔歌,水中或明或暗的倒影,埠头或重或轻的捣衣声,无不动人心魄,催人诗情。沐浴习习凉风,我即兴口占一绝:“远山含黛色,碧水绕孤村。人念秋风老,桃源不记年。”一路吟哦,不觉来到了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上清镇东首,距天师府一公里,在它周围,应天山、西华山、狮子山、乌剑山等九座山脉似九条长龙蜿蜒游来,形成九龙聚会的风水。它既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度授箓的道场,也是供祀神仙、修真养性的宝地。历史上的上清宫,24殿、36院、91宫、81观,三步一楼,五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巍峨壮丽堪与曲阜孔庙比肩。和孔庙一样,上清宫的建造并非一朝一夕、一朝一代所能完成,它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既凝聚着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心血汗水,也折射出历代天师的苦心孤诣。张陵、张盛、张谌、张乾曜、张继先、张与材……祖祖孙孙,前赴后继,锲而不舍,愣是开辟了这片金城汤池、玉砌琼堆的神仙乐土。

施耐庵在《水浒》里激情赞美道:“端的是好一座上清宫,但见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阶砌下流水潺湲,墙院后好山环绕……三清殿上鸣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磬,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瑙……”果然金碧辉煌的世界!

可惜的是,历尽艰难的上清宫,最终还是劫数难逃。清末,太平天国余部与清兵激战上清镇,一把大火,上清宫焚烧殆尽。也许,打上清宫建起的那天起,它的劫数就已经被注定,一切只是个时间问题。

经行上清宫遗址,目光触处,遍地衰杨枯草。好在上清宫并非孑然无遗,它起码给我们留下了一口井,一口被《水浒》浓墨重彩描述过的镇妖井。凑近青苔斑驳的井台,望着黑洞洞的井眼,我们不妨驰骋神思,想象那36天罡、72地煞是如何化为一股黑烟,从这里蹿将出去,旋即散作百十道金光,变成将淆乱乾坤。古镇上清——水浒英雄的诞生地,在它所有的神话传说中,镇妖井的光芒最绚丽。它不但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史歌,还造就了一部名扬中外的文学传奇……

本期摄影、编辑/明灯照

编审/秦华监审/周贤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