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5112767.html

宋时匡山已建庵,但是使匡山闻名的是元末明初的章溢

匡山又名匡山斗、天斗山,位于浦城县富岭镇境内的双同村,东界浙江龙泉市,距浦城城区约30公里,总面积达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2.6%6,最高处海拔多米,区内共有植物科属种,分布有成片的香榧群落、青钱柳群落、黄山松群落等,蕴藏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樟、半枫荷、伞花木等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栖息着猕猴、穿山甲、苏门羚和黑斑肥螈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

宋时匡山已建庵,但使匡山闻名的是元末明初的章溢。章溢(年),字三溢,浙江龙泉人,祖籍浦城。其文韬武略,满腹经纶,元末时组织地方武装,以捍卫乡间为号,帮助元朝在浙江、福建对抗农民起义军,元朝廷授他官职皆不接受。朱元璋率军逼近南方时,他进入匡山结庐隐居,自号“匡山居士”,后受朱元璋的邀请与刘基(刘伯温)、叶琛、宋濂一起到应天(今南京),从此这“浙南四先生”成为朱元璋开创伟业的重要谋臣。

章溢在闽北文化遗产匡山隐居期间,将看松庵重加修葺,又新建了十二间居室,取名“苦斋”,并依山的位置,构建了“唯天在上亭”、“烟云万顷亭”、“清高亭”和“环中亭”。宋濂特别为他撰作了两篇《看松庵记》,刘基也为此写了一篇《苦斋记》。

章溢还不时邀请浙南地区的知名才俊到匡山饮酒赋诗,评议时势、玩赏山林、寄托情怀,使匡山名声大噪,此后文人墨客游踪不断。明朝诗人袁华、知制诰兼修国史陶安、《元史》纂修官徐尊山、画家李晔、刘士钊、叶奎、徐可光等都曾放歌匡山,写诗作赋。章溢在匡山隐居的几年,是他一生中政治、军事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他在匡山留下很多活动遗址,其中看松庵是现今保存最好的遗址。看松庵在清代改为天师庙,供奉江西龙虎山张、李、叶三位天师,至今香火不断。

章溢上匡山后,首先改建匡山顶的匡山斗,作为憩息之所看松庵之名源于章溢,其好友宋濂《匡山斗看松庵记》载:“章子日造山顶扫磐石,危坐松间,玩是不知厌。以风雪雨雹之或败其趣,乃立庵以为想,而匾之曰看松。”章溢在匡山的另一处重要遗迹是苦斋。明代刘基《苦斋记》曰:“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苦斋地处看松庵之上。取名“苦斋”原因有二:一是山上植物多苦味,二是章溢得苦中见乐。

刘基在《苦斋记》中有一段文字道破:“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苦斋今已不复存在。年秋,浦城县文物部门的同志根据县地方志编委会提供的清嘉庆《新修浦城县志》所载的《东乡匡山图》,索迹勘踏在匡山顶南面山凹处,找到一断面有瓦砾和碳烙堆积的地层,经考古确定为苦斋遗址。此外,文献资料记载章溢所建的6座亭,经有关部门现场勘踏,已全部确定遗址。有识之士纷纷慷慨解囊,目前已修复多座亭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8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