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们,大家好,今天要分享的是:3本历史题材小说,在这个不讲理的时代,成为了最不需讲道理的人
第一本:《日月永在》
简介:
明初,明朝国力的巅峰。这一年,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翌年,朱棣造反,史称“靖难之役”。这一年,一个穿越者来到了这个时代。穿越朱允炆,推动大明横推天下。
入坑指南:朱允炆本来是打算带着格里安奇继续南下去广州的,但他的行程被一纸军报所打乱。西南战场的军情送来了,马大军这家伙不负众望,在阿拉哈巴德重创了德里苏丹国,随后驱军西进,靠着几百门重炮轰开了德里的城门。德里苏丹马赫穆德迁都去孟买了。不过这一仗打下来,大明联军也是重创严重,又不得不退出德里,留师于阿拉哈巴德。至于为什么选择留师于阿拉哈巴德,马大军也在军报中向朱允炆汇报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性。这支参与过战争的疲惫之师再等到新的援军赶来换防之后,撤回云南修整。军报的最后请示了下一步的处理。“这一次,马大军又在印度掳掠不少的劳奴。”朱允炆想了想,说道:“停止军事行动,守住阿拉哈巴德即可,等国内消化完这批劳奴再说。”大明眼下的劳动力都被格里安奇夸张到一个相当不得了的地步了,再掳下去,容易撑着。前后两次加在一起也能有个一百来万,十年内给长江、黄河两岸筑个大堤,把京杭大运河,江北段开两条支流出来难度不大。等这些大的工程都忙完,这批人也该死的差不多了,正好可以抓下一批。不能跟朱老四学,再逼出个什么白莲教、红花教的之类的玩意。“对了,传道诏令,让马大军回南京来,西南一应军事,暂由副指挥使陈春生代,交趾都指挥使朱允熞为副。”等接了谕令的锦衣卫离开后,朱允炆才说道:“派人通知广州,朕此番就不去了,不过广州的一应事务朕以具悉,他们的自营商业做的很不错,朕予以鼓励。”交代完这些事情后,朱允炆便回到御辇中继续思考着格里安奇的建议。鼓励,甚至是放开资本脖子上的枷锁,提倡自由贸易,实现资本诞生的第一阶段,对眼下的大明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在这种路线上的重大决策国事上,没有任何人能够给他出主意。朱允炆向格里安奇提出的三点要求,第一第二点严格来说属于资本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城市化进程已经完全完成,工业资本主义诞生。而第三点,属于资本的第一阶段,想要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跃迁,就需要自由贸易资本主义。也就是欧罗巴人那一套。欧罗巴有文艺复兴,大明一样有思想解禁。朱允炆推进思想解禁运动也算有七八年的光景了,虽然时间上没有欧洲长,但大明底子厚啊。欧洲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国家,大明自上到下只有一个皇帝说了算,自上而下的推行根本没有阻力可言。其次,欧罗巴的科学知识,其最初的基础是依靠着一本《几何原本》推演出几百个数学的定理,这些相关的知识,大明眼下就有。郑和去阿拉伯带回来的这批欧罗巴人里面也不是没有看过类似数理知识书册的人。东西合璧,相互践行论证,大明一样可以像欧洲一样实现科技的跃迁。朱允炆这个纠结。这就属于是犯了穿越者的毛病。在资本还没有诞生第一阶段的时候,朱允炆已经开始按照第二阶段的思想准备给资本套笼子了。至于之前他定下的反垄断法草案,那更是属于第三阶段,资本完全成熟体的产物了。有的没的,朱允炆这个皇帝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把所有的玩意都搬到此时的大明。
第二本:《锦衣》
简介:如果一个人不幸回到了天启六年。此时大厦将倾,阉党横行,百官倾轧,民不聊生。党争依旧还在持续。烟雨江南中,才子依旧作乐,佳人们轻歌曼舞。流民们衣不蔽体,饥饿已至极限。辽东的后金铁骑已然磨刀霍霍,虎视天下。而恰在此时,张静一鱼服加身,绣春刀在腰。他成为了这个时代,以凶残和暴力而闻名天下的锦衣卫校尉。在这个不讲理的时代,恰恰成为了最不需讲道理的人。
入坑指南:成国公府依旧围得水泄不通。这国公府的亲眷以及仆从,已统统押送走了。浩浩荡荡数百人,暂时先押去新区的大狱,先进行甄别,以及审问之后,接下来该治罪的治罪,该放人的放人。只是对于京城里的百姓而言,这大明已有两百多年不曾见过抄这国公的家了。于是阴阳怪气的有之,指桑骂槐的也有之,自然,也有人纯粹是看热闹,觉得新鲜,迟迟不肯散去的。如此一来,为了确保不出纰漏,便不得不调动大量的人马封锁了街道的出入口。好在国公府本就占用了一条街道。邓健已领着人,开始对里头的财物进行清点。他又一次下地库。这么多的金银,想要搬出来,便只能先在后宅那里开辟出一块空地。所有出入后宅的人,都需进行搜检,免得带出财物来。而且一旦被发现,立即家法处置。这新县千户所和其他的锦衣卫一样,都有自己的家法,只是这家法比之其他千户所更加冷酷无情,一经触犯,基本上这一辈子就算完蛋了。当然,他们平日里的条件也是优渥,毕竟新县千户所有钱,毕竟整个新县商户的‘茶水钱’,只有新县这边一家收,也不允许私人揣入怀里。张静一除了留一部分作为卫里的开支,以及卫里兄弟的抚恤之外。其他的,到了年底,都有一笔还算不菲的奖金,再加上每月的薪俸,足够一家老小过的很殷实了。此时……这里已成了铜墙铁壁。上百个校尉,忙碌了一天,可这地库中的金银,也才搬出来了一半不到。其实校尉们本来体力都不错,可这一日下来,却已累的气喘吁吁,感觉自己的腰都快要断了。他们现在看到金银,就有一种条件反射的呕吐感。而后宅的一块空地上,却早已是堆积如山。邓健直接看得是头皮发麻,这到底……是多少银子啊……看来未来几日,他都得待在这里了。好在这里有人按时送吃食来,至于睡觉,这成国公府的家眷都已被押走,这后宅就有许多现成的空房间可睡。邓健干劲十足,且十分严厉,所有人都必须得经过重重的检验,而且在金银全部重新装箱后,便贴上封条,编上字号,运出这府邸之前,任何人都不得不轻易离开这里。“都好好干,这一次干好了,陛下肯定有所赏赐,亏不了咱们,说不准,每人能赏一笔银子么?”“别说啦,邓副千户。”有人皱着眉头道:“再提银子,我便想呕了。”邓健踹了那人一脚,骂骂咧咧道:“老子现在是正千户了,不是副的,谁若是再敢说副,打断他的狗腿。”众人悻悻然,继续去卖力搬运。…………张静一却在夜里下了值的时候,抵达了新狱。皇太极在这里虚度了几日的光阴。日子依旧难熬,他很想找人说说话。给与他的待遇,已经越来越好了,不过这种物质上的待遇,并没有让他的处境好多少。他一直在咀嚼和回味着张静一的话,其实他很清楚,八成张静一的话是对的。大明已开始慢慢的调头,在接下来,不断的损耗之下,只有十几万户的建州人,只会被慢慢的放血,最终一点不剩。不过……皇太极心里依旧有着不甘。或许,张静一的话有夸张的成分。那一场纸上谈兵,就像两个人在虚空里比划的对手,皇太极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至少在一场论战之中,建州是没有未来的。皇太极其实也不知自己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倘若张静一说的是对的,那么他虽是投靠了明廷,可至少能拯救无数族人的生命,至少可以让他们继续活下去。只是这几日,时间变的格外的漫长,他一直在怀疑和自我怀疑中不断的煎熬。直到这狱中,突然有了许多响动,似乎有大量的人关押进来。他甚至还隐隐听到了哭泣的声音,似乎在说着什么。有人甚至道:“公爷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一听这个,皇太极顿时打起了精神。他隐隐感觉到,这里发生的事,和他之前向张静一所透露的消息有关。难道……明廷这么快,就抓住了那些人?公爷……牵涉此案的,乃是国公?只是……怎么这样的快?就在他吃过了晚餐之后,终于有人打开了牢门,张静一笑吟吟的走了进来。皇太极下意识地抬头,见是张静一,心里竟有些激动。这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他日夜盼着张静一能来。此时,他细细地看着张静一的脸,从张静一的表情,感觉到张静一的心情似乎不错。
第三本:《长宁帝军》
简介: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
入坑指南:未央宫里有个很特殊的地方,位于最西边角落处,距离浣衣坊没有多远,是个占地大概两亩左右的独院,这里就是大宁国师龙虎山真人偶尔来长安会住的地方,叫做奉宁观,整个大宁之内的所有道观都算上,只有这一个道观名字里有个宁字。本来是冷冷清清的地方,之前十几二十年都几乎没有人住过,虽然每天都有人打扫,可宫里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空荡,突然之间有个小道人住了进来,整天叮叮当当,他一个人住也热闹的不得了。因为初来此地路不熟,小道人眼神不好,今天撞了门明天摔了跤,可怜兮兮的。于是宫里的下人们觉得他不容易,就多提醒他,慢慢的小道人对这里便熟悉起来,出正门走几步拐弯,院子里的树在什么位置,那口水井千万要避开,这些事情想的多了,小道人就觉得自己好荒废。他看书的时候要把书几乎贴在自己眼睛上看,直到有一天,钦天监的人送来一件东西,不大,像是个小一号的团扇,可是扇面却透明,钦天监送东西的人可自豪,说这东西叫做明察秋毫镜。皇帝给钦天监旨意的时候,钦天监的人还觉得这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可是后来居然上了瘾,那从西域寻来的透明水晶磨成什么样子,什么厚度,凹一些还是凸一些,所看到的东西都不同,他们觉得有意思,废掉了几十块,终于找对了方向,做出来的这透明镜子看东西会清楚很多。小道人举着这所谓的明察秋毫镜跳起来,看东西好大,让他觉得人生都变得美好起来。“这名字拗口不好记。”“那国师你说应该叫什么?国师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必然会有想到一个更贴切也更文雅的名字。”钦天监送东西的那小学徒一脸的期待。“放大镜。”小道人一本正经。这个就叫放大镜,只能叫放大镜,取名字花里胡哨的,有意思吗?虽然看的还是模糊,但是大了啊,大了就管用。于是这个小道人每天都举着一面镜子到处走,可是撞墙次数更多了,因为距离变得更摸不准。小道人觉得美好有瑕疵,可美好就是美好,他看书的时候就用,不看书的时候就不用,反正这院子已经熟悉起来,大不了就是撞几次。自从有了这个东西,小道人更不愿意出门,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书,可是后来他发现自己看东西更模糊了。懊恼。皇帝来奉宁观的时候小道人正在吃饭,他习惯了自己做饭吃,虽然大部分时候都只是一小锅粥。听到脚步声,小道人连忙起身拜了拜:“参见陛下。”皇帝一怔:“眼睛好了?”“没有,一片金光耀眼,自然知是陛下来。”皇帝觉得好笑,心说下次换件衣服来,看你怎么认。还一片金光......皇帝坐下来,看了看小道人碗里的粥:“为什么只吃这些?”“太胖了。”小道人自言自语似的说了一句。皇帝哼了一声:“你们龙虎山上道观里的那些家伙,唯独是你吃肉不多吧?还太胖了......朕听闻前些年有文士慕名去拜访你们龙虎山的道人,你大师兄接待,文士觉得道人应该也风雅,于是指着山林说了一句林深时见鹿,本想等你大师兄对上一句妙语,你大师兄当时说了啥?”小道人脸更红了:“大师兄回头喊,来人抓鹿,起锅,烧油!”皇帝笑起来,然后忽然说了一些听起来有些乱的东西,小道人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陛下说的那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皇帝不确定一些事,忽然想到珍妃总不能记错了自己孩子的生辰,于是特意去问,问过之后便来寻这据说龙虎山上算术三代最强的小道人。小道人捏着指决算了好一会儿,垂首:“陛下要算的这生辰八字,富贵的很。”皇帝顿时松了口气,然后又隐隐有些担忧:“多富贵?”“怕是一人之下。”皇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想着一人之下就对了,太子将来即位,冷子当然是一人之下。小道人低下头装作沉思,心说自己这般胡说八道也不知道蒙对了没有,不过师父教过他的,算命这种事全靠话来圆,比如师父那年的得意事,当年有三个书生进京赶考之前特意跑到道观里求他算命,他师父装模作样算了算,然后伸出一根手指,那三个书生问什么意思,他师父神秘兮兮说了句天机不可泄露。小道人那时候更小,才五六岁,在那三个书生走了之后好奇的问他师父:“师父师父,你是说他们只有一人高中?”“我可没说。”老真人一脸骄傲:“算命啊,就是看怎么圆自己说的话,艺术,这是艺术......我伸出一根手指,若一人中了,那就是一人中了,若是两人中了,那就是一人没中,若是三人全中,那就是一起中了,若是三人都不中,那就是一个都没中。”小道人当时思考了好一会儿,点头:“确实不要脸。”但他活学活用啊,陛下问多富贵,他说一人之下,其实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是陛下之下的,将来算不准有人问起来,他就会学着师父那样子摇头晃脑的说,普天之下都在陛下之下,那自然是一人之下。皇帝却以为他说的是太子一人之下。于是皇帝很开心的走了,小道人心说连皇帝都这么好蒙的吗?怪不得师父能做国师。关键是,皇帝还赏了。小道人坐在那发呆,看着太阳已经落到西边院墙下边去了,天边红了好大一片,想着那生辰八字真是奇怪,是富贵命不假,可不是大将军的那种富贵命啊。他觉得自己可能是学艺不精,又想到跟着师父学的东西还真是样样都不能精,真精通了师父的那些东西,那就是真真正正大骗子。叹了口气,起身去熬粥,不知不觉已经又该吃晚饭,一坐就是半天虚度,想想就觉得自己真是荒废。林深时见鹿,抓来煮。海蓝时见鲸,先去腥。妈哒,大师兄的这些话比师父教的那些东西还记得清楚,刻骨铭心。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我删除,给您带来不的便,请谅解,谢谢。如果你有好的书籍,欢迎你留言给我,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