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不仅可以写上下千年,而且还可以铺之以纵横万里。因为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大物博,可供小说家及其笔下的人物纵横驰骋。当然,这也要求武侠小说家不仅要熟悉祖国的历史,还必须熟悉祖国的地理。
我们在小学时就学过“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样的知识,但如何博大,如何广阔,却又不是人人都能了解的。即便是了解,也不大可能真正地走遍全国,大部分人只有借助书籍进行神游。进而,又由于历史悠久,使我国的山川城镇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故事。若无一定的知识,即便是到此一游,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里所说的“地”即地理,不仅指自然地理,而且包括历史地理、文化地理。自然地理不必多说,指的是山川河海,地形地貌。
历史地理相对比较复杂一些,指的是城镇乡村的历史来源,以及时代变迁、版图变化、行政区划的改变等等。例如北京,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如幽州、燕京、中都、大名、大都、北平、北京等等,当然这些名称下的地理位置及行政规划也略有不同。《书剑恩仇录》中的“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及《射雕英雄传》中“这一日来到京东西路袭庆府泰宁军地界”等,都是历史地理的范畴,前者是清朝时的行政及军事单位区划,镇是军事单位,不同于一般的城镇之镇。后者则是宋朝的行政区划,“路”、“府”、“军”是宋朝行政建制名称,与后代不一样。在这些方面,金庸都写得一丝不苟。再如《碧血剑》中提到“南七北六,一十三省”,这是明朝时的行政区划,全国只有13个省,南方七省,北方六省,这与今天当然大不相同。历史地理,就是要掌握历史改革中的地理概念内容的变化。
文化地理,是由于人文历史的发展与积淀,给自然地理涂抹了浓重的文化色彩,进而决定了自然地理的性质与形式。如许多名山大川及风景名胜等等,已经不单是自然形式,而是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内容,具体是:被古代帝王所封;被佛寺、道观所占;被名人所游历、题咏等等,使得这些地方成了特殊的文物,让人在游览之时,能发出思古之幽情。
金庸小说的地理背景十分广阔,内容十分丰富,写到了广东、福建、云南、贵州、西藏、四川、陕西、山西、甘肃、新疆、河北、河南、北京、蒙古、辽东、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台湾等地,差不多每个省都写到了,而且还不是泛泛而写。进而还到国外,如《射雕英雄传》写到成吉思汗的发祥地是外蒙古,更写了蒙古军远征中亚腹地;《倚天屠龙记》中写到金毛狮王谢逊与张翠山夫妇飘流到北极冰火岛;《鹿鼎记》中又写到韦小宝随俄罗斯公主苏菲亚远赴莫斯科……
其次,中国的名山、胜地,金庸也写了不少,天山、昆仑山、嵩山、泰山、衡山、恒山、华山、无量山、龙虎山、武当山、峨眉山、青城山、武夷山、雁荡山,每到一处,自有一番说法。
再次,金庸每写到一处,常常要将这里的风景名胜顺带写出,进而写到它的历史风物。如《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与郭靖,到太湖游览,自然便要提到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与美女西施“泛舟五湖”的传说;到洞庭湖游览,自然便要登上岳阳楼,提及宋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及其生平典故。
如此,随金庸笔下人物而游览中国地理风景名胜,是一份额外的收获,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例子太多,我们可随便举出一例,比如《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到杭州游西湖这一段:
陈家洛也带了心砚到湖上散心,在苏堤白堤散步一会,独坐第一桥上,望湖山深处,但见竹木阴森,苍翠重叠,不雨而润,不烟而晕,山峰秀丽,挺拔云表,心想:“袁中郎初见西湖,比作是曹植初会洛神,说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不错,果然是令人目酣神醉!”
短短的一段文字,金庸就将西湖风景写活,让人如临其境,真不愧为一代武侠宗师。
总之,金庸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武侠小说家,应该说,他是一个全面的文学家,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一部“社会百科全书”,涉及范围之广,涵盖知识之多,包罗文化之深,令读者在驰骋武侠世界的同时,又能学到不少其他知识,这大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所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