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内外山水环绕,田园美景尽收眼底;农家小院幽雅静谧,村头巷尾整洁有序……漫步江西鹰潭龙虎山景区上清镇沙湾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优美、和谐的乡村图画,处处焕发新颜值、新生机。
小康生活是什么模样?“农村有看头、农业有干头、农民有奔头”,这是沙湾村给出的答案。地处大山深处的沙湾村,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泸溪河贯穿全村,全村户人。近年来,该村传好脱贫攻坚接力棒,推进乡村振兴立新功,带动农业效益提高,农民腰包变鼓,日子愈发红红火火。
乡贤“雁归”绘新景
“各位老友哈,我是波书记,现在给你们拍的是雨后圣井山的神奇景象,你们看,烟雾漂渺,犹如仙境……走,大家一起走进山林,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甜甜的味道……”抖音视频上,“波书记”正神采奕奕地向粉丝推介沙湾村美景,赢得粉丝们纷纷点赞。“我有1.8万粉丝,我就是每天拍拍村里的景色,吸引了很多粉丝前来游玩,把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带起来了。”“波书记”名叫吴建波,年担任沙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们村原先是软弱涣散村,‘波书记’来了之后村里大变样。”谈起吴建波,水南村小组吴平根不停“点赞”,吴书记以前经营旅行社,现在回村当书记,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自年初回村后,吴建波以党建工作作为工作切入点,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带领”村两委“干部少说空话、套话,用实际行动关心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选准了“领头雁”,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意识不断增强,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基层党建工作做得扎实,重新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和真心拥护,大家干事有干劲有信心,一举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这个帽子。
在沙湾,乡贤返乡为村里描绘出一幅全新发展景象。大学生炼泽返乡创业养起了蜜蜂,生意很红火;而在沙湾组小组的“胡家大院”,特色招牌“烤全羊”名声远扬,每天前来用餐的客人络绎不绝。老板胡志明,以前在城里做餐饮,年,看到村里旅游发展起来了,他毅然返乡创业创办“胡家大院”,自已养羊,自己种菜,做农家特色,不仅带动村民就业,也引得越来越多远方的客人前来村观光旅游……
传统产业走新路
明媚四月天,走进沙湾,山花烂漫,群蜂交织飞舞。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远远便能看到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散布各处。“小蜜蜂也能酿出大产业。”应天村小组村民朱来水感叹,现在中蜂养殖已成为他们致富增收的“甜蜜事业”。
沙湾村野花生长茂盛,蜜源植物种类繁多,非常适合土蜂养殖。年以来,沙湾村紧紧依靠当地资源优势,将土蜂养殖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产业来抓,着力为农户们打造“甜蜜事业”,筹备成立“沙湾村养蜂合作社”,开办了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的“沙湾村蜂蜜加工厂”,把本村蜂农和周边村蜂农吸入合作社,将蜂蜜统一收购加工进行销售,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同时,不断加强对土蜂养殖户的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升蜂农的养殖水平。年全村生产多箱,较上年增加了多箱,全村91户农户积极参与养蜂产业产值余万。村集体增收11.9万元。脱贫户李胜忠养了20箱蜜蜂,生产余公斤蜂蜜,增收余元。今年,他还要扩大规模,“养蜂已成了我家的致富产业,收入越来越高了。”李胜忠高兴地说。
其实,在沙湾村,产业还是那些产业,但发展思路却完全不一样了,传统产业走上新路子,效益不一般。21亩的蔬菜地,每亩地分成了30块,大部分被城里人认领了,还有几亩地是留给“微拍堂”线上售卖的。“效益很不错。”吴建波介绍,每亩地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以前,沙湾村也种蔬菜,不过由于地处偏僻,路途遥远,菜卖不出去。
以前村民一直想做却做不成的民宿产业也发展起来了。圣井村小组的米根民宿,有20多个房间,双休日和节假日里,每天元的亲民价,让前来住宿的客人不断;而圣井山民宿已经成为很多网红打卡地。目前,沙湾村民宿已发展了余间,年总收入余万元。
产业振兴,变“输血”为“造血”,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村里19户脱贫户全部实现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年,沙湾村集体经济收入20.9万元,今年预计超过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投入到更多的民生事业发展中,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
乡村治理树新风
走进沙湾村,一条加宽的进村公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以前,这条路只有4米宽,根本过不了两辆车。现在加宽到6.5米,道路宽了,走得安全了、放心了。”村民周德旺说。全长余米的进村公路在狭窄,村民一直意见很大。年,沙湾村决定道路加宽,涉及到19户农家的田地。该村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制度,把事情放到村民大会上说,办事全公开,公平又公正,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19户农家主动退田退地。有了群众的支持,道路很快就拓宽了,路灯也亮了,隐患路变成了平安路、幸福路。
年以来,沙湾村坚持加强基层治理水平,增强辖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走“三治”融合发展之路,推进乡村治理纵深发展。强化自治,该村坚持“重大决策让村民作主,重大事项向村民公开”,加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让村民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来;强化法治,加在法治宣传力度,增强了村民法治意识,有效地促进村风民风好转;强化德治,让“道德春风”吹入百姓心间。
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该村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常态化开展网格员走访入户。强化网格员党组织带头人、每个党员联系10-20户农户,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村里组建了由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互帮互助志愿服务队”,在疫情防控、调解邻里纠纷、国家政策宣传、村民互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村民陈美兰与吴冬梅,因交通事故发生纠纷,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志愿服务队员上门做工作,顺利化解了纠纷,双方握手言和。志愿服务,已成为沙湾村一道最靓的风景线。
乡村治理,和谐美景入村来。在沙湾村“颐养之家”食堂,每天中午12点,谈笑欢生的老人们围坐在餐桌旁,享用热腾腾的饭菜,开启了“颐养之家”一天的用餐生活。席间,老人们心里美滋滋的,幸福之感溢言于表,对饭菜赞不绝口。80多岁的孔员秀老人开心地说道:“不仅每个月能从政府领多元的养老金,而且村里还建起了食堂,每餐三菜一汤,感觉很幸福!”年,沙湾村将原闲置的校舍打造成为“颐养之家”食堂,如今在这里就餐的17位老人,吃上了幸福饭。
乡村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为民办实事实实在在。地处偏远的播基湾,因交通不便,破村庄旧落后,年终于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村庄大变样……件件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环境优美展新颜
每年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就有一群珍贵的客人不远万里飞到沙湾村泸溪河,栖息越冬。这批客人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已经连续观察到15年了,多的年份有多只,少的时候也能看到70多只。”上清镇护林员肖冬样说。流经沙湾村的泸溪河,全长约4公里,水流清澈,两岸树木茂密。“这段沪溪河,村里实行了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写进了村规民约。”吴建波介绍,村民不能到河里洗衣服,不能在河两岸的树林里开展活动……良好的生态环境,严格的管控措施,村民强烈的保护意识,使泸溪河成为中华秋沙鸭的乐园,它们年年来到这里,乐此不疲。
生态环境优美是沙湾村一张金色的名片。这张名片来自村里多年来的长抓不懈,特别是去年以来,村里给生态环境划“红线”,任何村民都自觉遵守。该村制订环境卫生考核办法、责任到村小组、探索环境治理红黑榜等办法,村民逐步形成“人人都是爱护环境的能手”良好风尚;改水改厕全面完成,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泸溪河;妇女组成了巾帼志愿者,打扫村里卫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沙湾村村民邱建斌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他说,正是因为村里环境好,中华秋沙鸭才会年年来村里,也是是因为村里生态好,我们的蜂蜜、蔬菜才会在市场上这么走俏,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
一条条公路改变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旧貌;一栋栋新房圆了困难群众的安居梦;一个个产业基地的建立让农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桩桩好事、实事如汩汩清泉,滋润了群众的心田……如今的沙湾村,乡村振兴结果出硕果累累,村民们笑在脸上,喜在心上。(严米金供图)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记者王健)
来源:中国日报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