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名的“悬棺墓葬”景点
悬棺墓葬,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鄂等省。
当时的人坚信:弥高者以为至孝,高葬者必有好报,他们就把祖先的棺椁抬上溪流边陡峭的绝壁,令其处在一个青山环抱、宁静幽美之地安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独特的悬棺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新奇的墓葬形式也逐渐被开发,成为了各地旅游业的“亮点”,吸引了无数猎奇的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那么中国的悬棺景点到底都有哪些呢?院长将带你一探究竟。
龙虎山悬棺
悬崖上布满了各式的岩洞,里面有一百多座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岩墓悬棺,其葬位高度为20至50米。从泸溪河舟中或地面眺望,可隐约望见洞口或钉木桩,或封木板。因这些洞穴高不可攀,无人入内,其中所藏之物,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为了解开这个千古之谜,龙虎山管理局曾悬赏30万元,却至今没有得到一个入情合理的解释。
三峡悬棺
在举世闻名的三峡悬崖峭壁之上,有无数具悬棺,有单棺,有群棺,有的似木船,有的似风箱。过去,这里流传着:“三峡大宁河,岩上有棺材,金银千千万,舍命难得来!”棺材内到底有没有金银,棺木是怎样搁置上去的,无人知晓。
四川僰人悬棺
“僰(bó)人悬棺”位于四川省珙县境内,系根据《珙县志》“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而命名。
历代僰人等少数民族聚居于这一带,故遗存的悬棺多,但现在最多和最集中处。现僰人悬棺已成为世界悬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为巴蜀一绝。同时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前来一探这个景区古老而神秘的悬棺奇景。
龙河悬棺
龙河岩棺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龙河流域,在石柱境内龙河两岸的岩棺就有多处,约多穴,被誉为“岩棺博物馆”。
岩穴内的棺柩由木板组成,多数形如头大尾小的船状,也有类似于方形或矩形的箱子形状。多数棺内有一做工原始粗糙、长约50厘米的小木槽,喻意作用不明。有的棺内还有残骨、牙齿和少量随葬物。
商洛悬棺
商洛崖墓多位于险峻之处,大多选择在河流两岸面水背山的陡峭崖壁上开凿,尤其是在大水系与小支流交汇处分布得较密集。距离地面高度从十来米到米不等。大体可分为单室墓、双室墓、三室墓、多室墓等多种类型。构造形式基本都是以前堂后室或中室为中心,在两侧或单侧配置厅室和耳室,并在室内凿置灶、井、池、厕和案龛等附属设施,有的还直接利用崖壁凿出石棺床。
格凸河悬棺
格凸河景区中部的悬崖上便存放着数十口棺材,如今这片悬棺遗址已被苗族葬礼文化纳入格凸河景区。据当地人称,几十年前这里的人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安葬,原本由三四百副棺材,现已被河水冲走了大多数,值得一提的是,这儿的悬棺都是人力搬上去的。
石门悬棺
位于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仅10至20多米,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
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研究价值。
荆竹坝悬棺
荆竹坝岩棺群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汉风神谷景区内,距巫溪县城仅有21公里。荆竹坝岩棺群主要分布在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荆竹峡西岸、棺木岩悬崖绝壁之上,高出河面-米。
据了解,荆竹坝现存岩棺棺木24具,棺木为偶数成组排列搁置在岩壁狭窄而绵长平台状的石墩上,上面岩石突出,形成天然岩檐,使棺木免遭日晒雨淋,就像一个天生的“葬身之地”。
专家发现,荆竹坝岩棺群尚存完整棺木15具,为整木挖凿而成,其中最大一具棺木长约3米,高近1.5米,里面套有一具稍小棺木,是岩棺葬中特殊的一种形态。荆竹坝岩棺群也是迄今所知悬棺葬中时代最早、保存集中、保存数量较多的重要墓葬现象
武夷山悬棺
武夷船棺以其神秘性和独特性吸引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过客。有的“船长二丈许,中阔首尾渐狭,类梭形,传为圆木刳成,且具棹楫,然遥望之弗能详也”。也有小的“长丈余,阔三尺”。
武夷山做为悬棺葬俗的发源地,为学术界所公认。随着武夷人的迁徙、文化的交流,这种葬俗竟波及到南方的十四个省、区,成为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这些棺材是如何“飞”上悬崖的?
墓葬专家有如下几种猜测:
第一是,直接搭建梯子,由多个人将棺材抗上去。
第二种,利用绞车,把棺木从船上吊进洞里,在这儿也行不通,因为要想放进去,必须要有人在上面配合才行,一般这个人要从山上吊下去。
第三种,在崖壁上修建一条栈道,顺着栈道,送进洞中,最后再把栈道撤掉。
当然,这些方式可能适用于一部分悬棺墓葬,但更多的悬棺仍旧是未解之谜,不过这正是它们的神秘,才吸引了大批旅游的人到各个景点去参观。不过古人的价值竟然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也真是有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