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樊少皇主演的电影《龙虎山张天师》从市场同质化的道士做法、降妖除魔的常规书写中跳脱出来,讲述第一代天师,道教鼻祖张道陵济世救人的传奇故事。影片以“小正大”模式弘扬传统文化,给予人物以真情实感的价值表达,并将道家文化与中华动作武侠完美结合。
电影《龙虎山张天师》讲述了张道陵(樊少皇饰)创立正一教,其下弟子众多,在携弟子王长(李璐兵饰)云游巴蜀之时被卷入一场惊天阴谋中,一时间风云诡谲。张道陵坚持本心,不为利欲所惑,最终阻止了阴谋诡计并教化了当地百姓。
电影《龙虎山张天师》以独特的故事方式将道家思想融入到影片当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中教人向上,教人向善,教人向内,教人利他的人文智慧植入到人物角色中,将“行道立德,济世立人”的人文思想用影片叙事传递出去,让这些抽象的理论教义电影化、形象化,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电影开头的序幕制造了“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的氛围:恐怖的蜈蚣、心狠手辣的盗墓贼,还有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下蛊场面,把观众引入险境让人充满期待。
张天师的出场则充满诗情画意。风光旖旎的巴蜀大地,山峰错落,遍野翠绿,再加上一个叽叽喳喳的长儿,师徒俩一路走来心情应该是很愉悦的,只是很不幸遇到一个碰瓷的扰乱了师徒俩的行程。碰瓷的老乞丐说是师徒光天化日之下打断了他的腿,张天师给他一颗金豆子,老乞丐爬起来就跑了。徒弟说师父傻,天师却告诫徒弟“人不可貌相”。天师明明知道老乞丐是讹诈,还是主动拿出金子给他,这正是对道家“行道立德,济世立人”的人文思想的生动诠释。
当徒弟遭受蛊毒中了桃花瘴产生幻觉,天师念禅语,徒弟清醒后问师父是什么原因,天师告诉他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多就会受蛊。天师的话其实就是道家的“知足知止”思想。
在后来与古玛的斗法中,天师也中了古玛的蛊毒,被古玛用幻术引导情绪,几次产生幻觉,差点使自己陷入迷茫,失去本性。老乞丐告诫天师,“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天师谨记老乞丐的话“好坏都在人心”,最终,找到了蛊毒的源头,除掉了恶魔。
《龙虎山张天师》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匠心之作。影片打破传统思维,对张天师的塑造有血有肉,将他拯救众生的大爱、有心无力的痛苦等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也生动地刻画了他打破内心桎梏、得道功成的历程,可谓将教人向上、教人向善、教人利他的道家思想巧妙植入到了人物角色中。
从影片全局来看,张天师心怀众生、坚持本心,不为利欲所惑成功阻止邪恶组织残害百姓的过程,可谓寓教于乐,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上魅力。影片中独特的文化价值,其对巫蛊、巫师深入细致的描写,诸多下蛊、破蛊、血祭等场景让人感到猎奇十足,带领观众了解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并对不迷信、不作恶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