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有两座名山,而且都还有色彩,一黄一白,当地有黄山白岳甲江南的说法,黄山自不必说,白岳指的就是修宁的齐云山,齐云的意思很直接,高峰一时插天,与云平齐。乾隆帝曾赞: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为四大道教名山。今天出发的比较晚,到达景区停车场时已接近正午,停车场显得很空旷,一路之隔的游客中心也见不到游人,游客大厅屏幕上显示此时入园人数八百零一人,看来今天应该是寂静的旅途。游客中心距离检票口还有很远的距离,据说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担心把体力耗费在最初的平淡上,而且今天来得太晚,可能影响后面的行程,于是失接受了景区工作人员的建议,选择乘坐索道上山。

这是一个让喜欢安静的游人极度舒适,又让景区人员精神崩溃的场景。非常用心地打造却没有换来白岳的喧嚣,估计是几十公里外的黄山产生出虹吸的缘故吧。不过我也开始担心这次是不是来错了地方,索道站前也没有人,所谓的排队之苦更像传说。我就这样从空旷的景区商街进入了更为私密的个人空间。

横江从脚下流过,齐云山就是前方,此时正好可以调整状态等待正片的上映。从索道站走出来,下几步台阶就是飞云亭,亭子建在望仙台上,据说上古林乙道人就在此驾云层修仙的,这是第一处观景地,俯瞰可见横江远去,远眺可望黄山依稀。

望仙楼紧邻望仙台,这里正是景区的入口,徒步登山的人们就是从下面的霞客古道汇聚到此,乾隆皇帝称赞齐云山的对联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让每个进入核心景区的游客都充满期待,没有黄山那么多造型奇特的古松,但密不透风的树木同样让人心情舒畅,石阶修的很规矩,也不算太陡,石板护栏稳重古朴,沿路下行,春叶新绿,游人稀少,鸟悦林中,云漫山渺。

一座古桥被红绸装点,一株高大的榉树在石桥的左侧,明嘉靖年间徽州一学子求学成功后捐建此桥。名曰梦真桥,加之桥旁榉树就有着一举成名梦想成真的寓意。山崖下有一段残破的石墙,这是明代殿宇遗址。早在唐朝名道龚栖霞曾在此结庐修身,成为齐云山道教鼻祖,这段崖壁就叫栖真岩。旁边的忠烈岩下供奉着徽州当地名人汪华,就是宏村汪氏的祖先。

隋末大乱之时汪华起兵保境安民,后归顺李唐,被封忠烈候越国公。徽州人尊称为汪公大帝,紧挨忠烈岩崖壁永刻有巨大的寿字,有人说是慈禧所书,而景区介绍中却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煮所提,很多游客到了这里都喜摸一摸这个九尺九寸高的寿字。

所有名山大川都离不开磨崖石刻,齐云山也不离外,栖真岩这里只能算是一个开始,最精华的地方还在后面,过了一天门,就会看到最为密集的石刻,这些石刻大多属于明清时期。最早的是北宋。大大小小的石刻,楷行草篆字体使俱全,又被后人覆涂颜色,在环形崖壁上纷杂错落,这些文字又和山上神龛仙洞配合。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能体会到玄妙之处,妙在道德经中极为重要。

从这里进入了月华天街,这是环绕山腰的一片建筑众,因形似湾月而得名,街上道观和民居相邻,香烟和炊烟互绕,道教修行和民俗生活相融,这里被誉为道教第一村。如果想在山上用餐和住缩,这里是最合适的地方,游人稀少,古村静谧与仙宫道观为邻,估计会与神仙相会于黄粱梦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