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制作斋仪书、建立礼斗制度、开设“静室”以及创建各种斋法活动。
天师道最早的科仪及其音乐当首推张道陵制作的“旨教斋”,张鲁的“涂炭斋”。画符念咒是早期天师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道教颂经礼忏等共同构成天师道音乐文化,道士在其中所诵念的咒文也是天师道音乐的一种类型。天师道成立初期,天师道音乐原始简陋,乐器有钟、鼓乐等,唱法上有歌、吟之分,带有浓厚民间巫乐色彩。
北魏寇谦之(-)制订出一套礼拜和斋醮科仪,创造了一套新的曲牌。他所创作的“八胤乐”,对天师道音乐向正规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改革,使天师道音乐由俗变雅,音乐的通神功能得到强调,尤其是科仪音乐得到初步规范,推动了天师道音乐的正式形成。
南朝陆修静(-)是南朝天师道及其音乐变革的领袖人物,他对斋戒科仪大为提倡,并撰有多种斋醮乐意。他以葛巢甫所撰《灵宝斋》为基础,编撰出“九斋十二法”,从理论上将音乐、仪式和修道术结合为一个体系,编创了大量科仪经书及丰富的经典曲目。
天师道道教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吸收、融化江西民间音乐来丰富自身的历史。除江西民歌、小调、曲艺、赣剧音乐外,还广泛吸收了昆曲、江南丝竹、苏南吹打等民间音乐之精华,形成了“上清韵”“弋阳韵”“牌子曲”等独具特色的龙虎山道乐。在音乐风格、音乐表现、音乐创作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浓郁的赣鄱文化特色,逐渐由虚无玄妙的“仙乐”向雅静甜美、乡音淳厚的“俗乐”转化。
天师道音乐随正一天师道的传播而广为流传,也曾不同程度地影响江南正一道主要区域苏州、无锡、上海、茅山等地的道教音乐。
由于它保存了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传统乐曲,因而成为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它所显现的深刻社会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外向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