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葬是一般叫法,文献中对这种葬俗至少有二三十种叫法,而且多带有神秘色彩,如“仙人葬”、“仙蜕”、“仙岩”、“仙人城”、“仙人石”、“仙人山”、“仙人屋”、“仙人船”、“沉香船”、“挂岩子”、“箱子岩”、“亲家殿”等等。
近代学者试图以科学命名,但也很不统一,有“悬棺葬”、“崖葬”、“岩葬”、“崖洞葬”、“岩洞葬”、“崖墓”、“岩墓”等名目,这些叫法大多不离“崖”、“岩”二字,突出了悬崖岩洞的特点。
悬棺葬的由来
关于悬棺葬的由来,有的说法不一;
1、有的说把父母的尸体放在最高的地方为至孝;
2、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是为了防止鸟兽的侵犯。为了保护祖先的遗骸,避免人、兽的侵犯才将祖先遗骸置于高崖大洞之中。
3、以船为棺的习俗,在他们看来同他们密切相关的这只船,会把他们的灵魂载回故乡,或驶向另一个美满世界去”。
4、悬棺主人或许是氏族中的贵族或部落首领,他们为了显示在部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遂死后嘱咐后人将他们的殓尸棺木放置在人际罕至的高崖之上。
5、将祖先棺木高挂于崖上是为了是为了使自己的子嗣兴旺、子孙高显。
6、把棺柩放在千丈悬崖之上,认为以先坠落者为吉祥。
学术界所普遍认同的主要有“至孝”说和“子孙高显”说以及安全说。
悬棺葬的盛行
悬棺葬作为一种独特的葬俗,不仅流行的时间长,而且流行的地区也很广。从夏商到明清,广泛流行于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是由东向西逐渐传播的。
据专家考证,福建武夷山悬棺距今已多年,为夏商时期遗留下来的;江西贵溪悬棺距今年,约是春秋战国之物;四川长江三峡的悬棺,时间为战国到东汉时期;贵州松桃悬棺为两晋时期的;广西安隆、湖南永顺的悬棺时间约为唐宋时期;黔南悬棺大约是明清时期的。
悬棺的放置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资料,这种葬俗,棺柩的放置方式,大约有4种情形:
第一种是崖洞式,数量最多,出现的时间也最早。
它的特点是利用临河峭壁上的天然崖洞或岩石裂缝,略加修整,把棺柩放在里面。如福建、江西、湖南、贵州等地的悬棺,大多属于这种方式。有的还在洞口安设木门,洞内用木板隔成椁室,架设棺木架。晚期的崖洞葬,多寻求幽险之处,不一定要求高岩临河。
第二种是将棺柩放在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台凹崖之处,不作任何掩饰。
这种方式,以长江三峡悬棺最有特色,棺柩放在悬崖峭壁的水平缝隙中。四川巫溪荆竹坝、湖北秭归棺木岩等地,至今还存有许多这种古代棺柩,在山影云雾中时隐时现,被称为一大景观。
第三种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直洞或横龛。
直洞与崖壁垂直,有的口小腹大。横龛较小,仅仅能放进一棺,而且棺的一个侧面往往暴露在外面。这种直洞与横龛,往往同时同地并存,互相参用。黔东、湘西和川南等地都有许多这种人工开凿的洞龛,有的洞龛外,还有人物、动物、花卉之类的雕刻。
第四种是名副其实的悬棺葬。
在悬崖峭壁上打孔,楔进木桩,将棺柩架在木桩上,全部暴露,从崖下可以看见棺底。
以上无论哪种形式,共同之处是都葬在悬崖峭壁,可望而不可即。近年,考古学家在武夷山调查悬棺时,见放棺之处都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只能借助望远镜观察。
哪些人能享受崖葬待遇呢?
在谈到崖葬墓主人身份的时候,人们不禁肃然起敬。面对这工程艰险、耗资巨大的崖葬悬棺,人们普遍认为,一般平民百姓是受用不起的,只有贵族身份的人才能享用。也有人认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或是君王才能悬棺而葬。但其实,更多的则是平民百姓。
为什么说平民也可以悬棺葬呢?
1、共同信仰
所谓习俗是人们在某一地域的群体里,长期感受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共同信仰,从而产生了习惯的风俗。为了践行自己钟爱的习俗,不管贫富贵贱、职位高低,都在执着地追求。
尽管知道崖葬耗资巨大,还是为追求信仰的习俗,愿用尽所有的家财而为之。这种行为应不是特例,而是当时社会人们生活与信仰的真实写照。
2、亲缘关系作用巨大
居住地多是崎岖险峻的地形,阻挡了外部民族对其兼并与融合,产生了封闭极强的独立地域。这里没有城邑、乡里等行政区划,统治与被统治阶级划分不清。就是帝王所制定的法律、制度在这里都长期不能执行。
即使有贫富之分,也都交织在亲缘之中。所以在他们聚居的山寨之中,亲缘关系成了他们的精神主宰。一家有事,众人相帮,如遇红、白大事,亲朋间更是全力以赴了,完全可以替代权力和金钱,把死者的棺木放在指定的崖壁上。
3、崖墓数量代表墓主人身份
另据多年前,梁陈间顾野王在《太平御览》中描述的悬棺状况:“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这个令人震撼的数字不确定指的是龙虎山,但必定是一处崖葬墓群,他们的文化内涵是相同的,墓主人成员身份层次也应当是一致的。作为龙虎山古越族的聚居地,在春秋至战国的多年间能出现如此数量众多的崖墓群,不是因为平民百姓身份的为主体是很难达到的。
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呢?
关于古人怎样把笨重的棺柩放到上面去的,通过查阅资料、文献,汇总出了这些说法。
1、民间传说
比如认为是神鹰变成黑衣力士用手托举升上陡壁的,是神巫使奇术“将棺木深夜飞升”的,是仙人化鹤而去留下的遗物等等。
2、地质变迁
以龙虎山墓葬群为例,认为古代河的水位比现在高出很多,那些在今天看来高高在上的洞穴当时距离水面很近,人们只需用船就可以把棺木运到洞口。但是,地质学家指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多年的时间实在太短暂,根本不可能形成这么大的地理落差,除非突然出现了地升、山体滑坡、山体异位或者大地震,而地质研究表明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早在1亿年前就已经形成,在最近年内没有发生过大的地质变迁。所以这个说法不成立。
3、水位上涨
认为每当洪水季节,卢溪河的水位会上升很多,这样人们比较容易把棺木放上悬崖去。但是,如果水位真能涨到五六十米高,那周围地区肯定会发生水灾,这样人们还会有心思、有机会去放悬棺吗?
4、堆土的方法
先在悬崖下筑土堆,从土堆上把棺柩送到里面,然后再把土堆清除掉,这应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5、绳索法
用绳索从山顶上将棺柩坠下,放置到预定的位置。这种方法多适用于临河峭壁之处,似乎也不难办到,而且可能更省力。
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用绳子将数百千克重的棺木吊上了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悬崖之上,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就算棺木可以吊到洞口,怎样才能将它放进洞里去呢?
为了解答这个这个题,曾有专家们在江西龙虎山崖墓洞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试验的结果成功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对这种方法提出了质疑。
比如,古人能纺出这么粗的吊棺绳吗?又比如,四川的悬棺大多都是打两个桩,然后把棺木放在桩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能用绞车把棺材吊起来,可又怎么把它放到桩上去呢?此外,在那些放置悬棺的山崖、山顶上和山洞里,专家并未发现任何安装滑轮或拖拉棺木的痕迹
随着对考古的深入研究,我们期待着考古专家能为我们彻底揭开这个悬了几千年的悬棺悬谜。
注: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