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斋醮法坛所需之用器,称为法器。一般在醮坛配合经韵及科仪使用,有些也可在专行法术时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将,下可驱邪除魔,故品种繁多。道教法师重视法器,能自铸自作,并勤加护持。陶弘景撰古今刀剑录,多以法术观念著录;司马承祯撰景震剑序,含象鉴序等,强调其神异性;而龙虎山天师更以符剑为传教之物,传承道法。至今民间的道教斋醮,多仍旧惯,诸般法器依旧具有除厄斩邪之用。
道教法器是中华道教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汉代道教之出现、中经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斋醮,下及民间百姓的道场,举凡各种道教科仪或法事活动,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踪影。凡举行斋蘸法会,修眞护身,通灵达神,驱邪伏魔,炼度济人等道教科仪与宗教活动中,都必须使用,故历来为道教中人所重视。一些道门中人在回忆昔日大型法事活动时,常常谈到名目繁多的法器,尤其是法印名目众多,数量也最大,多到需要使用箩筐来放置。就道教法器而言,通常所使用者,不出剑、印、尺、令,是行法时之必要道具之一。
《洞玄灵寳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三云:“凡法具,供养在先。道士女冠,唯一之本,不可阙也,并备诸经。但在观中及私房内,供养之者,緫名法具。”这里所说的法具,明确区分为两类:一类属于道士供养使用之类,如殿堂内外经常看见的钟磬、帐座、香炉、灵幡、寳盖、灯台、烛台、旌节、香花、灯水、坛纂、门榜等,也包括道士常用的个人之物,如如意、尘拂、蒲团、木杖等物。
另一类是专门用于各类科仪法事中,称为“威仪之本”,业就是科仪中不可缺少的,包括令旗、法剑、法尺、铜镜、令牌、帝钟、水盅,以及铃、鼓、铙、钹、磬、木鱼等等。在道教仪式上使用法器,主要是为了使仪式具有法力的效能,从而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因此,当道士在执行仪式时,除了要注重坛场的设置如香炉、供品等的摆设和本身的服饰外,还要因应仪式所需而使用各种法器。此等法器,或有用以辟邪驱魔的,或有用以召神遣将的,或有用以靖绥坛场的,或有用以节制经颂的……。
《全眞必读论全眞教徒》中有云水随身七寳卽:一蒲团,方外炼魔;二衲衣,摄伏心性;三为箪瓢,用来访贤饮食;四为棕笠,御风避雨;五为棕扇,可拂开尘事,一般道士多用五明降魔扇;六为青囊秘藏,卽道经道书;七为楄拐,用以彰大道。以上为全眞教徒出外游访时必不可缺少地随身之物,眞可谓:出家得受百衲衣,静坐丹台凝神气。举杖遨游神仙地,一笠江湖任风雨。
所谓道教法物,简而言之即道教持道、护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历史久远,形式多样,品种繁多,可谓丰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上品。道教法物来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礼乐祭天敬祖活动,早在南北朝刘宋时陆修静就已对道教法物做了严格的规定,《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四中的《奉圣仪制章》中就有关于“圣像宝座”、“龙牌”、“龟鹤炉”、“幡”、“盖”等道教法物规范制作的详细记载。
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教神仙信仰、灵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济度物等思想观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宫观建筑、教制、戒律等多方面历史的有力佐证。道教法物文化又同传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相结合,体现了道教独特的审美及世界观。道教法物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试以分类介绍之。
一、道场用物
道教斋醮来自古代的祷神祭祀。宋玉《高唐赋》说:“醮诸神,礼太一”。道教斋醮正式形成可以追根到祖天师的“三官手书”和寇谦之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到了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演成大型分类斋仪,陶弘景又因斋设醮,制定出醮仪。从此道教法事绵延不断,斋醮日臻繁多,道教法物也日渐丰富多彩了。
(一)、法器
道教将用的打击乐器称作“法器”,即做法用之乐器。道教迄今用的法器一般为铛子、钗子(当击铰子)、铃子、木鱼、引磬、翁子、磬、鼓、钟、铙钹等。属纯粹的中国古“钟鼓之乐”。钟鼓文化我们在《道教钟鼓文化内涵》中谈过,此处不再介绍。
1、磬
道场所用的磬有大磬、单磬及引磬。大磬置大殿的左上方。一般除监院、方丈叩首时用,平时很少用。单磬是放在经单上的小磬,一般用于交板连接及诵“天尊”处击一响。单磬及大磬口上方边多有图案,称为“万不断”。有的磬同忏钟一样,均铸有铭文或经文,以示庄重。引磬是上单主经者或殿主上供时引道、引叩所用之物。大一点的引磬称为“翁子”,一般只有方丈或监院的使者持用。
2、木鱼
是道教重要法器之一,古时称其为木鱼鼓、鱼鼓、或者木鱼板。显然是古人敲击空木所发现的打击乐器。道教刻之鱼形,相传鱼类目不合睛,昼夜常醒,所以玄门用木雕刻成鱼形,以便敲响时警惕大家不要昏沉懈怠。木鱼作为敲击乐器何时出现在道教,已无可考。
3、铙、钹
辞源说:铙,中乐器也。周礼以金铙止鼓。有称小钲,浮屠氏所用,出西域。钹,即铜盔,本西域南蛮之器。
辞源记载说:铙钹,乐器,本名铜钹,南齐穆士素所造,其园数寸,大者出扶南、南昌、疏勤等国。其圆数尺,隆起如浮区,以韦贯之,相击以和乐者,今通称铙钹。按《道藏·天皇至道大清玉册》卷五中言:“铙钹,蚩尤驱虎豹与黄帝战,黄帝作铙钹以破之……唐武后时……令道门亦有建阴阳醮者皆用之。”说明铙钹用于道教斋醮历史颇早。
按《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记载,道教上等乐为“三清天乐”,为“黄帝祀三清之乐也”。其法器达十九种,其中有包括吹弹乐器十四种。其为:震天集灵之鼓(丰鼓)、碧霄震空之钟(洪钟)、万金铮从之钟(架上十六应候之钟)、群玉琳琅之磬(架上十六应候之磬)、瑶池灵明之鼓(扛鼓也)。
达悃通真之磬(手磬)、玉霄紫金之钟(金钟)、玉清天球之磬(玉磬)、太昊咸和之琴、琅霄遏云之管、湘灵空清之瑟、太虚仙音之簌(似箜候而奏弦)、瑶台夜月之阮、檄龙命鸦之愫、青华瑶天之笙、玄洲洞灵之箫、啸风凌云之笛、灵龟啸风之鼓(即札)、枸台碧玉之板、震空册霄之璈、叶和众音之埙、保合太和之箎、五音翕和之祝、八音九成之敔。并说:“凡升坛朝真谒帝则用之,其行道诵经只用常日之仙乐”。
(二)、法物
法事中高功做法祈请神将、召将、敕鬼等用物也称之为法物。试举例几种。
1、笏板
古时没有纸张,人们要简单地记点事情,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写在竹木削成的竹片和木片上,狭长的叫简,宽厚的叫牍。古人把随身携带的竹、木牍专称为笏。大概从春秋战国开始广泛使用。一直到唐宋,不过六朝以后,笏也称手板。唐代,官吏都要持笏,这已成制度,公卿也不例外。一方面是为了议事时记事,一方面是为了遮面以防惊了圣驾。这种文化一直留传到道教传统中。古时笏分为“简”、“圭”、二种。
道教在祭祀五岳时要“投龙玉简”,简上有符。有《救苦简符》、《九幽玉简符》、《神霄玉简符》等,其书符皆有咒,如《神霄金简》书符咒曰:
明梵玄景,开度穷魂。阴阳交象,火炼成人。大帝阳堂,号人灵君。魂生摄炁,九转成仙。元炁归身,混合百神。九门禄道,胎炁上玄。得澄无为。身腾紫云。
其简文皆有告文,如《九幽玉简》中《告文》曰:
太上玉简,九幽符命告下。罗丰九垒,五岳重幽。据吏考官,冥司典吏。牛头狱卒,监牢大神。拔度某神魂,永离长夜。出离九幽,得睹慈光。心神明了,证品仙阶。冤仇和释,上生大有之天,一如诰命。年岁次某月某日告下。
一般用玉或金做成的简称为圭。圭的档次要高贵些,一般多为天神用物。《道藏·灵宝玉鉴》卷十九第四有《圭上朝真符》,为高功朝真谒帝时专用之圭。这样的圭符一直流传到现在。全真、正一二教在《玉皇大表科仪》中高功变身谒帝时则用此种圭符。
2、香炉
香炉的种类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龟鹤炉”的记载:“丹陛上两旁宜用,铜铁铸成,龟鹤二对为炉,凡建醮事焚香于内可以通仙灵,香气可达上苍。”
3、灯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有“日月灯”,言:“凡殿两楹之间必用鱼鲀为灯,以云霞覆之,高耸于楣枋之间,左用红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
4、神尺
按《道藏·道法会元》卷之一百五十七之《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有《神尺秘旨》言:“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枣木为之,择甲子日造。准尺长一尺二寸,厚八分,阔一寸二分。正面三台七星罡,星指下书元帅……背上刊七星隐讳,三台北斗,星下元帅有令……左侧太乙力士,右侧二十四神,雕造毕,写天蓬咒,用水调朱填篆,以降纱囊盛。”
5、铁鏆
道教《全真青玄济炼铁鏆施食全集》中有《铁鏆图式》,相传为铁师传北宋道士萨守坚,萨守坚传流至今。道教施食中以铁鏆装米,通过高功作用,将铁鏆内的米祭成琼浆,进而饱食幽魂众。其鏆上还须帖上封鏆符,据说怕众饥饿之鬼来抢食。
6、印篆
道教印篆有佩带及章表传神二种功用。《道藏·道法会元》称《雷霆都司符玺》:“元始上帝付授三洞飞仙五岳丈人,其符玺皆玉为之。黄帝得之佩印登天,雷公风后二君得之相继仙去”。在《魁台宝玺式》中言:“斯印在处,将吏护持,久久行持,鬼神不敢正视,凡所遇山川社稷神庙,城隍社令悉来迎拜,宜佩受之,以求灵焉”。道教印篆,乃五天真文,篆而成印,非世间印也。可除身中秽毒、令人聪明、保命护身、诸患无侵、名系仙籍、神异无比。
道教章函用印来自上古书简用泥封以为信的传统。如《道藏·道法会元》卷五十七中称:紫光丹天之文……可奏上帝……可印符箓牒状。其有投江河中,起龙发雨,印牒请风,能使舟航快急、发雷电,请晴雨雪、照千百殃出,感动天地神明,役风使雨,驱除神怪,诛斩妖魅。凡一切疾病以印印之立愈。《道藏》中关于印的记载很多,如《九天上章灵官印》、《飞玄三炁玉章印》、《三天内讳印》、《三天太上印》等。现通行正一教的印有《灵宝大法师印》、《正一大法师印》等,全真教多用《混元宗坛印》、《道经师宝印》、《雷霆都司印》等。
7、令尺
令尺也称令牌,《道藏·道书援神契》中言:“周礼,牙璋以起军旅。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将用令牌,此法也”。《道教全真秘旨》中对令尺作法有严格规定,其一是选料,不可用槐木,枣木、柏木、松木、黄阳木均可,古人选雷击木。一般长四寸,厚七分。
8、规、钵
道教全真派传戒时传衣钵,衣即戒衣及规,钵即饭钵。
三坛大戒的戒衣各不一样,即初真戒衣、中极戒衣及天仙戒衣。规是规范道人行为的尺度,戒规是戒子礼神、礼师时跪拜之物。一般用黄色或红色,四周用黑边,长方形,四角中一角内有红色或黄色三角者为规头。
9、戒尺
《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清规戒尺式》:“用木造阔一寸四分,厚四分,长三尺。”戒尺上有铭文曰:“法非此不行、礼非此不齐、德非此不修,人非此不耻。”
10、如意
一般为玉、木、骨制成。形状略曲如心字,有三点:首尾两端作云形或芝形,中央一点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道教方丈在宣说经教或其他隆重科仪中,亦手持之。
11、法印
一般为木制、铜制或玉制。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义的文字,甚至有的还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图案,印钮一般是狮子或其他避邪兽。道教自从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传有法印,沿袭至今。法印是道教奏达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经》:“法印照处,魅邪灭亡。”
12、法剑
又名宝剑、令剑、七星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龙、虎或符的图案。宝剑是斩妖诛魔的强力法器,张天师的家传宝物即为宝剑及天师印。通常剑身单薄的七星剑是以两把并握使用,有时也可分持两手,又称双剑或合剑。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称桃木剑。
13、令牌
又名雷令、五雷号令。为圆顶平底之木牌。侧面边围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称。上圆下方的形状,象征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灵的神圣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状与图案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龙或宝剑,有的刻有五雷号令、总召万神等。
14、甘露碗
又称水盂、水碗或清水碗。在道场上用来盛装法水,又称甘露。古为竹制品,今多为黄铜制。其器如茶杯状,口略大,杯子周围绘有五岳真形图。但也有饭碗状的水盂,口略窄。道场上的高功,常以左手持盂,右手拿着杨柳枝,沾取盂中的圣水,遍酒醮坛以示净场,《灵宝济度金书》:“杨枝洒净业垢,解除尘秽于无形。”有时象征普施甘露,济度亡魂,《太上全真晚坛功课经》:“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15、镇坛木
又名震坛木、奉旨、净板等。为略呈长方体之木块。顶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以漆涂成红色。正面刻有万神咸听四字,两端刻有乾坤、坎离四卦。在道场进行中,镇坛木被置于桌上,由高功配合科仪使用。道士专行法术时,也用来拍击桌面,威吓恶鬼邪魔。
16、拷鬼棒
拷鬼棒,是一种道教法器,木制,棍形,上面刻有各种符箓,据说有驱鬼降妖的功效,常被用于道教法事中,用于道教开坛作法或平时驱赶鬼魅、妖邪。在天坛玉格中有记载。拷鬼棒又叫打鬼棒,赶鬼棒,是道教做法时常用的法宝,是手杖一样的外形,近代变成短棒。棒面有符篆。
拷鬼棒是一种道教的法器,用于道教开坛作法或平时驱赶鬼魅、妖邪之用,又称“打鬼棒”、“拷鬼杖”或“拷鬼桃棒”。过去多呈手杖的外形,近代则改为棍棒形,其外观是一根黄色的圆柱形短棍,上面刻有各种符箓,通常是“打邪灭巫孟元帅”和“行刑拷鬼朱元帅”之类的字样,有的棍上单刻其中一位的名号,也有一根棍子上同时刻有两位名号的,并往往同时都配有一些道教的符箓、图案。
这两位元帅同属雷部三十六天将之列,官诰全称是“雷门火车朱元帅”和“酆都拷鬼孟元帅”,棍子上镌刻了他们的名号,意思是借重二位的威力来驱逐鬼魅。
拷鬼棍通常用桃木制成,取“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的意义,古人认为桃木具有震慑妖邪的特殊能力。也有用被雷击后的枣木制成,同样是认为被雷劈过的枣木带有某种雷霆的威力。现代亦有时用樟木制造。
按照《天坛玉格》中的记载,道教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时,在授予箓生(即新晋的道士)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的同时,往往会授予令牌、天蓬尺等各种法器,其中也包括拷鬼棒。
17、天蓬尺
亦名法尺。为长形方木。六面雕满了日、月、二十八宿的名称,及三星、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等图案,还有天蓬元师的圣号。以此行使天蓬元帅的神力,具有辟邪除魔的作用。《道书援神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类也。”?
《道书援神契》有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于桃棒,故后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类也。长形刻度。法尺为桃木制或铁制两种,天蓬尺多为四棱,六面分别刻有二十八宿,日月,紫微讳(中极紫微大帝的名讳),天蓬讳(天蓬元帅的名讳),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即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在东晋《搜神记》中,提出过“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观点)。挥动法尺,意思是恭请天蓬元帅到坛驱邪。
北极天蓬大元帅《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的形象:“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北极天蓬大元帅,他“现三头六臂之威容,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台卿,别有神局,是阴治之有司,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阴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举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
同书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
道书中首载天蓬者为《上清大洞真经》卷二,但已演变成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气从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云,咽津三过,结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将,二神待立。”并附有存思图,其天蓬大将双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其形象和善可亲,乃人体脑部泥丸君的化身。
《道法会元》卷一七一曰:“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宫中有帝席,魂神魄灵,分化列位,隐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见《上道禁经》、《三匝斗内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书》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须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户之时,以净水一钟,安神尺于水钟之上,俱置天蓬元帅真形前。次安九天宝印,在水钟下。
然后二手结元帅印,存见五脏分明,六甲五脏分明,六甲六丁待卫。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虚中来罩兆顶,紫气出于泥丸后户。盖于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帅,长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齿九通,念净天地神咒。又叩齿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过。毕,再叩左齿,撞天钟;后叩右齿,鸣天磬;次叩中间二齿,击天鼓,各七通。然后微咒之,务以数多立限,若至万遍,功德满足,邪鬼魔精凶恶妖怪,闻名即去,万病千殃,传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涌泉,破五鬼疫疠,降六天故气,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随咒绝其影响矣。
用印封锁鬼洞,伐戮蛟螭,通达章词,无截遏之侮,吞佩贴镇,有起死之功。”由此看来,这位天蓬元帅不仅可以养护身心,亦是辟鬼驱邪的猛将,于是从北斗星神、泥丸身神演变成为道教神系中的护法神将,影响随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传千年,威力甚大。
《道法会元》卷一五六说:“祖师九天尚父五方都总管北极左垣上将都统大元帅天蓬真君,姓卞名庄。三头六手,执斧、索、弓箭、剑、戟六物,黑衣玄冠,领兵三十万众,即北斗破军星化身也,又为金眉老君后身。
生于周时,孔子称卞庄子,即其神与。元帅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独行雷法,无天蓬不可以显验。元帅侧有从童,或骑夔龙,部领一气都统大将军,直月五将军,飞鹰走犬二使者,无义神王,威剑神王,战伐神王,聋兵哑将,黑杀洞渊,三十万兵,三十六大天将,无鞅天仙兵吏,并在煌煌紫云火焰之中。”
或显四头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长千尺口齿方,四头八臂显神光。手持金尺摇帝钟,铜牙铁瓜灭凶狂。手执霹雳宰镬汤,雷震电发走天光。草木焦枯尽摧伤,崩山竭石断桥梁。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强。捉来寸斩灭灾殃,吾使神剑谁敢当。”
天蓬尺为道教仪式上面镇坛辟邪的法器之一,不可以胡乱使用。龙虎山张天师法派授箓,按《天坛玉格》,授予箓生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同时发给法印、天蓬尺、玉笈、拷鬼棒、令牌、令旗、桃符剑等法器。
明清以后的道教天蓬尺较多,若是元以前的天蓬尺已是希有之物了。北帝派是道教上清派支派。属于经箓派道教。唐代道士邓紫阳,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邓紫阳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
北帝派传《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行辟邪禳祸之事。。上清天蓬伏魔法:以天蓬元帅为主法的法术,体系庞大。据云:“昔上清紫微宫北极尊都天大元帅天蓬真君降传秘密之法,务拯群生,蠲除疾苦,垂微妙之诀,以付修真之士。”后为上清董大仙所得。
《道法会元》的「邓(紫阳)天师倒持法」,便是结合神尺、法印,以倒着持诵〈天蓬呪〉以求驱邪疗病,甚至长生成仙的修持方式。根据此法,制作天蓬尺时必须裁取一尺二寸、厚四分、阔八分的桃木,于正面刻画日、月与七星符号,背面则是刻书三台星图与「勑」字。
开光祭尺之后,即将神尺封藏于绛红色布囊之内供奉。行持此法的道士平时清晨朝拜神灵时,即须祝念〈天蓬元帅安神咒〉与〈天蓬咒〉,并取天蓬之炁吹附尺上,用以维持杀鬼之能,同时具有安神养生的效果。祝尺之时,往往需要存想手执玉戟、法印、四面八臂的天蓬元帅及其统率的诸种兵将。若遇救疗治病的场合,则依平时祝尺之法增诵〈火铃咒〉,并以神尺指敕患处,即得移变精气,驱邪疗疾。
「天蓬伏魔大法」(《道法会元》卷-),亦以天蓬尺为其重要法器,认为此乃天蓬元帅所赐,授与行法之士镇护身命之用,同时具有约敕万灵、斩邪灭崇的权能。造尺同样采用桃木或雷击枣木为材质,长度一样是一尺二寸,但较童初神尺厚阔(厚八分,阔一寸二分)。
神尺正反两面均刻三台、北斗星图以及七星讳号,其下分别刻书「元帅有令,赐尺度人。随心所指,山岳摧倾。急急如律令」与「元帅有令,赐尺度人。受持不怠,与尺同升。急急如律令」,左右两侧则为太乙力士与二十四神。神尺正反两面敕语所表现的是其同时具有的生、杀之能,行法之时法官也应依据所行目的翻转相应尺面。受持神尺的天蓬法官同样必须于每日朝真之时存想元帅、取炁呪尺;除此之外,还须定期祭尺,请求师真赦免自身与祖先之罪。
等到正式面对患者,施行驱邪治病法术之时,则以左手掐诀,右手执尺或桃枝的方式召将捉邪。相较于童初大法,伏魔大法对于天蓬的认知与形象也有不同,其中较为显著的特征包括:三面六臂,分执七星剑、金铎、戟、弓、箭、索六物,身披金甲,领兵三十万众等。
18、法绳
又名法鞭、净鞭或法索等。木柄上雕有蛇头状花纹,其下接有苘麻或棕榈等纤维搓成的绳身,绳后亦有结尾,看去俨然一条完整的蛇。蛇头部分涂有朱漆,上有八卦图案,更精细者甚至从蛇口处还有人头露出。此外,也有的利用天然的曲木来表现蛇身。法鞭可以鞭挞妖魔,辟除邪怪。
19、师刀
即法师所用的刀。一种是黄铜制的短剑,剑锋很钝,前端呈椭圆形,柄上串有铜钱或小铁环,形状颇为怪异。另一种是锐利的铁刀,形态介于法剑和菜刀之间,上面刻着太上老君的圣号。
20、三清铃
又名三清铃、帝钟、法钟、法铃等。一般为铜制,有柄,铃内有舌,摇动发声。柄的上端为山字形,象征道教信奉的三清尊神。道教认为,法铃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在道场上使用时,须以单手持之,向一边有节奏地摇动。《上清灵宝大法》:“振动法铃,神鬼咸钦。”
21、青玄印
功效:操作法事与道术方面皆通用,个人可镇宅驱煞斩邪
斗姆心章印:
功效:操作法事与道术方面皆通用,个人可镇宅驱煞斩邪。
22、雷击木
凡遭雷击的树木,那段被劈落的木头就称为雷击木。道教作法驱魔经常用到。
天雷乃代天行道,它代表的是至阳至罡之力!天雷不分善恶,闪电明察秋毫。天地浊气冲斥,巨变将至,世间阴邪之物,为避神罚,躲阴树之下成精,能量磁场巨变,引动天雷,闪电明察秋毫,辩善恶,邪则天雷诛心,木如焦碳,树死灵灭。若善,精灵平安树无恙,只雷击处一点,尖角玄色如笔,聚正阳之气,成点精之笔。
雷劈木,又名雷击木,雷惊木,顾名思义,就是被雷劈过的树,一般选择使用桃木、枣木居多,其中又以枣木为上。在道家的信仰之中,最珍贵的材料就是使用雷劈枣木制作的法印、令剑,凡是威力宏大的法术科仪,几乎都脱离不了雷劈枣木的使用。
雷击枣木是天地阴阳之电结合交泰之精华。通过雷击,使雷电之能量集聚在枣木中,将雷击枣木做成各种法器,是道家法术中至高无上的神木。《万法归宗》一书将其列为制作法器的第一圣木。从古到今都受道法者的相传,由于雷击的枣木具备神灵之气运,佩戴于身不但可以抵御坏与邪恶之气近身,还可带来祥瑞和幸运,所以从古人们已将此视为贵重之物珍藏。
自古皆是物以稀为贵,而事实上民间雷击枣木并不少见,尤其是现在满大街都是,为什么雷击枣木制成的法器被称为法器之王,如此珍贵?现世伪法日盛,法器符咒满天飞,多只得其形,不得其真,此非彼也。莫说辩其真伪,就此一理,尚有几人知?
天雷乃代天行道,它代表的是至阳至罡之力!天雷不分善恶,闪电明察秋毫。因天道的原因,浊气冲斥,巨变将至,世间阴邪之物,为避神罚,躲阴树之下成精,能量磁场巨变,引动天雷,闪电明察秋毫,辩善恶,邪则天雷诛心,木如焦碳,树死灵灭。若善,精灵平安树无恙,只雷击处一点,尖角玄色如笔,聚正阳之气,成点精之笔。
天雷不伤无辜,雷击只在一点,故为点精之笔。树要被雷击本就不易,树下有异类藏生,因能量磁场异常,才遭天劫。遭雷击后树若死,必属阴邪,故树死则灵灭,这样的木头满世界都是,也叫雷击木,取之无用,反而害人害己。只有雷击不死,除雷击那一点成黑角玄色,且尖硬无比,满树再无第二处伤痕,这样的木头才叫真正的雷击木,而可做神器的,也只那一点。
如此至罡至阳之雷击木,方堪为法器之王,万用万灵,弥足珍贵。所以鉴别真正的雷击木,需要有经验和能力的法师,堪全树,查雷纹,感应能量,择吉日按仪轨取其木,另择日、感应、制作法器、祭炼、等等不一而足。
二、教事用物
道教在大型教事活动中用仙仗,如方丈、监院升座,传戒授箓等活动。按《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有十七种,其为肃清黄道之旆一对、昭告万灵之幡一对、震摄百魔之幢一对、九皇万龄之缕一对、三清神霓之旌一对、太微命灵之麾一对、太清极玄之幢一对(一面画龙,一面画虎)、五灵绛霄之节一对、九天伏魔如意一对、九霄云翰之扇一对、玉罗庆云之扇一对、神飚飞霞之盖一对、破暗烛明之灯一对、丹霄神焰之灯一对、天衢玉霄之灯一对、丹凤呈祥之辇(香亭是也)、神龙捧圣之辂。
并说:“以上仙仗用硃竿宝盖珠绸绵帛缕彩为之,务在装尽整肃列于外坛,四面每朝步虚旋行之际,则道童各执仙仗和华夏吟,随班旋绕皇坛之上。”如幡,道教的用法及式样就很多。《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言:“道教所用之幡以表天地人三才之象”。并说:“幡顶用桐梓之木为之上,用日月星辰云霞内,画天尊像于二,以表天也,腹书天帝之名,脚具用龙凤,雨边带取象于手,皆以云龙飞凤为副之,取象于人也。脚亦用桐梓之木,画山河大地,五岳四渎,取象于地也。
宋代道士王契眞在《上清灵寳大法》卷三十一《斋法坛图门威仪章》中称:“太上三尊,居玄都玉京之山,七寳玄台紫微上宫,十方世界上圣高尊,一日于寅午戌三时,旋行朝谒,执符把箓,建节持幢,吟咏洞章,烧香散花,奏钧天广乐,鸾唱凤舞,万眞称庆,三界齐欢。今之斋法,登坛朝奏,步虚旋绕,盖取于玄都玉京也。威仪法式,莫不备焉。”由此看见,道教宫观中科仪使用的法器,都是取法于天界神仙。
供养殿堂上神灵使用的法器,务必精雕细刻、金碧辉煌。明代朱权在《太清玉册天乐仪仗章》中称:“仙仗用朱竿、寳盖、珠网、绵帛、缯彩为之,务在装画整肃,列于外坛四面,每朝奏步虚旋行之际,则道童各执仙仗,和华夏吟随班,旋绕皇坛之上,非登坛朝奏不用,则列于坛之四面架之。”而道士自身使用的法器则要求素朴简洁、讲究实用。《洞玄灵寳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一称:“凡出家之人,务存清素,远弃骄奢,须从俭省。所居之处,皆不得华丽靡曼,床席器玩,并须敦朴,不得同俗,使内外开通,表里无拥,不得以帘幔帷幌而自隐藏。其绳床、几拂、如意、香炉法具,常安左右。凡诸非法器服玩弄,皆不得畜。此道士之重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