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它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均华居此地,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龙虎山有四绝,分别是丹霞绝美、道宗绝圣、古越绝唱、阴阳绝妙。
进入景区后,我先沿着高空栈道,步行前往象鼻山。
我在观景台上所看到的象鼻山。象鼻山长约48米,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由石梁、竖形穿洞与岩柱完美组合成了栩栩如生的巨型石象。
出象鼻山南门,我来到桃花洲,对面的仙水岩正在进行升棺表演。只见人们自崖顶沿着垂悬的绳子攀缘而下,快要滑到岩洞时,只见他们在石壁上轻轻一荡一滑,轻盈准确地窜入洞中。随后再与地面上的人配合,将棺木缓缓拉起,接近洞口时,岩洞里的人用短绳牵引,地面的人则大幅晃动绳索,上下合力把悬棺送入洞中。
仙水岩上洞穴密布,洞穴内放置有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棺木和随葬品。据说,古人经历了太多的战争苦难、自然灾害,去世后希望得到安宁,后人将其安葬在悬崖绝壁之上,让祖辈在一个山水环抱、宁静的环境中不被打扰。崖墓下临深渊,崖顶又无法攀上,悬棺是如何安放上去的一直是个谜。景区的表演只是模拟,借助现代设备很容易实现升棺,但两千多年前如何将棺木安放进岩洞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
距离桃花洲不远的地方,有个小村落——无蚊村。无蚊村很小,仅仅因为没有蚊子而知名,据说张天师母亲居住于此,为了驱蚊,天师施法,从此村中无蚊。其实因为村子附近柏树和樟树能驱蚊,所以才形成了没有蚊子的独特景象。
正一观背倚龙虎丹霞,气势宏大。它于年在旧址上按宋代形制重建,最早的名字叫“天师祖庙”。正一观传说是祖天师张道陵炼丹处,由其第四代天师张盛为祭祀祖天师而建,这个名字是明朝嘉靖年间改的。
正一观内的祖师殿,内有63代天师齐聚一堂。
距离景区入口最远的地方就是上清古镇了,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古镇中,用“龙”、“虎”两字组成了一个“道”字。
穿过古镇,我们来到了天师府前。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
天师府是正一道的祖庭,也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东汉末年张道陵集各种道家学说于一体创立了正一道,这时才认为是道教的开始。道教的掌门人张天师就像封建帝王一样实行直系传承制度。正一道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世代相传。直到宋代王重阳创立了道教全真派,道教也就分为两大派别:全真教和正一教。
我们又来到距离天师府不远的大上清宫。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宫门上的匾额“大上清宫”四个大字为康熙皇帝亲手御书。
大上清宫内有一株千年古樟树,树后的伏魔殿可是颇有来历的。《水浒传》第一回中就写了洪太师误掘这伏魔殿中的石碑,放出了碑下洞穴中镇锁着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也就是后来的梁山一百零八将。
我们乘坐竹筏漂浮在泸溪河上,前方右侧就是仙桃石,它与仙女岩隔河相望,同属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岩石构成。此峰的形状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大桃,船工亲切的称它为“仙桃咬不得”。
竖状洞穴——仙女岩,大家可自行体会其中之意。它有“天下第一绝景”的美誉。
龙虎山一直都以悬棺的“千古之谜”和厚重的道教文化,还有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这里山清水秀,环境清幽,值得一游。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