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龙虎山天师家庙文化内涵的多项表现形式

李赣江

龙虎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荟萃地。唐宋时期道儒释三教鼎立,虽有所异,但不乏许多合谋之处,且互融互为影响,道以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心说”、儒以陆九渊“心学”、佛以马祖道一“心悟”的“三心合流”文化,以及民俗财神以赵公明、健康养生以黑虎、东方女性美以狐仙文化等多项根源文化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特别是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由祖天师张道陵肇基的正一天师道及历代天师皆以龙虎山为本,传道授箓,广布道教,为中国道教创建时间最早,传道时间最长的主流道派。而天师家庙为代表的宗庙与祭祀文化则是龙虎山道教与民俗文化兼容的核心部分。分为宗教事务和民俗生活两大类。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是由天师家庙祀神祭祖发展演变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斋醮科仪、道教法器、道教音乐、道教服饰、服食及符箓等文化;二是依托家庙的场所开展的家族性质“祭祖”仪程。每年正月初一,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等节日,天师率领家族所有成员来家庙设醮祭祀神灵、祭拜祖先,以求荫护。期间还有请符箓、求春联、接财神、贴门联、迎喜神、送瘟神、家族大聚餐等活动。元宵节有天宫赐福及舞龙灯等活动。正月初五有“破五”、“送穷”、“接财神”活动。三是开展族人报告、功名奖励、人丁奖励及布施制度等。期间,其他信众及外姓人氏也可以参加朝拜。其意义通过祭祖仪程,达到祀神祭祖、祈求保佑、五谷丰登、添丁加口、家宅平安、六畜兴旺、健康吉祥。一千七百余年来,此祭祀礼俗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动荡、变迁、变革、发展和成熟阶段。具有较为规范的礼俗轨迹,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在长期的历史演绎中,成为天师家庙的文化符号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形成全世界独有的天师宗系血脉传承体系,孕育了正一天师道文化,集中华文明之大成。其中,以道教先师张道陵为代表的祭祖大典是古代社会“先贤先师”的重要公祭祭奠盛会;留侯张氏后裔祭祀为家祭;道教诸神祭祀为庙祭。随着族人的迁徙传播,道士信徒以及民众的崇拜效仿,影响巨大。

摘自:江西省社科重点项目《中华道都文化理论研究及其实践运用》课题组专题论文暨’第六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暨全国炎黄论坛专题论文(李赣江)

注:相关的主要内容已经获得八项国家版权保护

-------------------------------------------------------------------------

随笔---“庙祭”与“墓祭”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及传统信仰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就祭祀地点而言可以分为“庙祭”和“墓祭”两种类型。庙祭是在家庙祠堂中进行。墓祭是到坟茔祭祀。

家庙和墓茔作为祭祀文化的载体,它的重要性在于告诉后世子孙我们的先辈是从哪里来的,家族的历史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历史先贤又为族人和社会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对今人又有什么影响等方面。《论语》里,曾子说:“慎重追远,民德归厚矣!”。杨伯峻先生解释:“慎终”,郑玄注:“老死曰终”;“追远”即是“祭祀尽其敬”。

中华道都建设历时数年,进展缓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刻意回避天师世家宗庙与祭祀文化,背祖忘宗,自然不符合道文化社会功能“爱国家、敬祖宗、传文明”。而一味认为祭祀礼俗就是宗教范畴则是对传统文化的片面及深度误解。

当今病因不找准,用典须慎重!以感冒为例,西医谓感冒,而中医分为风寒和燥火,不确诊即下猛药,无论西药还是中药用反了都会背道而驰,适得其反的……

龙虎山以天师家庙暨留侯家庙为代表的祭祀文化及留侯世家、留侯后裔,是鹰潭道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天师道的核心概念,是全世界特有的宗教与民俗共融文化研究的重要例证,在海内外有强大的感召力。试想,鹰潭的中华道都建设,若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宗庙和祭祀文化四大要素(天师家庙、天师《宗谱》、天师墓茔、祭祀礼俗)的关键载体支撑,自己割断了精神命脉,何以服天下?!自然也不符合道文化社会功能“爱国家、敬祖宗、传文明“的宗旨。

故,中华道都建设要从热衷编故事的形态中走出来,回归理智发掘当地历史上的优势传统文化、解决文化自信、将文化落地拉动当地文旅和经济产业的深化转型和发展。注重让文物开口、用证据说话、以史实服人的方法,鹰潭应该为中国道教与道家文化关联关系的正本清源进行系统的总结,从而说得清,道得明“龙虎天下绝“其优秀的基因和神韵绝在何处,推动文明史学研究和实践走在海内外的前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