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正一天师道的发展和沿革
天师道在龙虎山的发展和沿革,要从第四代天师张盛说起。前面已经讲了,第四代天师张盛大约在公元年前后从汉中迁回龙虎山。从此,天师道(或称龙虎宗、正一玄坛)就世世代代在龙虎山扎根。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上世纪共余年。历代天师一脉相传共63代天师。这63代天师的姓名,封号,生平事迹都有详细的记载,因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不可能一个一个进行介绍。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参阅天师府编撰的《中国龙虎山天师道》或者《留侯天师世家注》。这里,简略地分几个时期作简单的介绍。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
晋朝南北朝(包括隋朝)前后共年(即公元-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割据,混战不断的年代。这年中,先后有7代天师在位(4-10代)由于国家战乱,道教内部也处于一种分化状态,龙虎宗、天师道在这一时期处天一种隐居深山、潜心修炼的阶段。这一时期,北方的北魏(京都在今山西大同)寇谦之成立“北天师道”,得到了北魏帝王的扶持,他对原有的天师道教理教仪和规戒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改革。南方则有葛玄、葛洪、葛巢甫祖孙三代及著名高道陆修静创立的“南天师道”,以江西阁皂山为中心,后来称为“灵宝宗坛”。与此同时,在江苏的茅山,有魏华存夫人创立的“上清派”称为“上清法坛”。龙虎山,阁皂山,茅山,合称“三山”。都是属于道教符箓派,或叫“正一派”。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虽处于分化的状态,但在思想理论上都理加成熟,教理教规也更为规范,这就为唐朝以后正一道的全面发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唐五代时期道教的发展
唐朝时(公元年开始),因皇帝姓李,以老子为皇室的远祖,以道教为国教,道教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朝廷追号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文武百官每人都要学习《道德经》,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一些王公大臣,公主嫔妃都以信奉道教甚至入观当道士为荣。
在此期间,龙虎山正一玄坛经过近年的在民间的传承,影响日增。到公元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召见第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即京师(长安)置坛传箓,赐给金印,免去天师家族的各种税赋,而且在京师专门设立了“授箓院”。唐玄宗还亲自册封张天师为“太师”,作《祖天师赞》。原文:“邈彼炎汉,天图中缺。万汇肖残,三灵荡越。惟师应远,神威迅发。躬侍元元,亲传秘诀。妖毒三驱,崇山剑裂。大布声数,全清蛊(音古)孽。一振无为,长光有截。鸾鹤斯迈,丹表是设。玉相真仪,传芳不歇。邈矣真仙,孤高竣节。气贯穹冥,元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汉代盟威,流传奕叶。”
到唐肃宗时(公元~年)降香币,建醮于龙虎山。武宗时(~年)召见二十代天师张谌“命以见官不拜”,赐金帛在山修殿宇、御书“真仙观”(即大上清宫)。公元年,又命天师建金箓大醮,公元年,册封祖天师“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上述说明:龙虎山天师道从唐朝中叶开始重新崛起。
五代时(公元~),中国处于群雄割据、混乱的时期,但龙虎山天师道在这一时期仍得到发展。南唐太子梦坠井中,有一道士将其从井中救出,醒后请人占卜,占卜者说:“这是汉天师救了您”。齐王命在龙虎山建“天师庙”(即现在的正一观)。
第三节宋元时期的“三山合一”与明朝“永掌天下道教事”
从公元年起到公元年,中国进入了宋朝(南宋和北宋),由赵匡胤、赵匡义及其子孙当皇帝。宋朝崇尚道教不亚于唐朝。当时华山有个道士名叫陈抟,据说太极图就是他发现并传下来的。
相传赵匡胤在没当皇帝以前,在华山与陈抟下棋,陈抟说:“你输掉的话,拿什么给我?”。赵匡胤没有钱,满面通红。陈抟说:“你立个字据,如输了就把华山永远输给我”。赵匡胤想:“华山又不是我的,且又搬不走,怕什么?”就立了个字据,后来果然输掉了华山,华山从此成了道教名山。真宗时,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在位,他受到皇帝的特别优待,在京城开封设立授箓院,国家出银两为龙虎山建宫观,免去田租税赋,还封为“真静先生”。此后每代天师都受到封诰,世袭制从此开始形成。
又过了余年,宋徽宗赵佶当,他特别推崇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这时在天师世系中,出了一位道法高深的天师,即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人称“神童天师”。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写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天师把个妖魔,又叫天罡星和地煞星,镇锁在一口枯井里面。当时京城开封闹瘟疫,皇帝派洪太尉专程到龙虎山请张天师去消灭瘟疫,洪太尉到了大上清宫,强迫道士打开枯井,只见一道黑烟,冲天而起,个妖魔冲出枯井,转世为人,从而演绎出水泊梁山条好汉的故事。而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则驾牛到京城,建醮设坛,禳瘟疫,用大缸装符水为老百姓治病,又去澥洲消灭了盐池的妖怪,得到宋徽宗的高度奖赏,封为“虚靖先生”,赐帑银建大上清宫,兴建天师府第。这是公元年的事,所以,嗣汉天师府到现在已经建府周年。天师府原建在上清关门口,后迁建长庆坊,元朝时才迁今址。
南宋嘉熙三年(年),赐三十五代张可大“观妙先生”,敕提举三山符箓,这是“三山合一”的最早记载。尔后,在元朝统治的近百年当中(~),天师府及历代天师一直是“掌江南诸路道教事”主管“三山符箓”,天师的地位,一般都是视秩二品,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特赐金紫金光禄大夫,封留国公,授金印视一品,龙虎山天师道在元朝地位显赫,非同寻常,从而奠定了道教祖庭的地位。
明朝,朱元璋统一天下(),四十二代天师为他“上表天庭”,得“天运有归”之符,又在南京广施符水,影响巨大,朱元璋便下令授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教主嗣汉天师”之号,命“永掌天下道教事”。又赐白金15镒(相当于两)重修天师府第。朱元璋还亲自给历代天师撰写赞词。整个明朝年,天师府一直是中国道教的最高机构,设“法箓局”,专管印制法箓,朝廷六次下诏,严禁私出伪造法箓;建“万法宗坛”,寓意为“万法归宗”,确立了天师府至高无上的地位。从47代天师到50代天师都是由皇帝做媒,把皇族的女儿许配给天师为妻室。
天师府及历代天师享受的这种尊荣,一直沿袭到清朝,世袭“大真人”的封号直到民国初才结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