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春意萌动,乡野奇谭,都市异闻,也随春风,流传四布。为此书评周刊在3月31日推出专题《中国奇谭》,说的便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中国奇谭。
以下文专题文章之“闽海奇闻记”。
本文出自年3月31日新京报书评周刊专题《中国奇谭》中的B05。
王长年计斩五十倭
生长在福建海边的人们,素来是以海作田的。在海上捕鱼这门生计,看似平平无奇,其实需要超凡的勇力,不仅仅要和惊涛骇浪以命相搏,还要提防海盗的侵扰——据说旧时福建近海许多海盗其实本就是生活无着的渔人,打劫的时候甚至无法人手配备一把长刀,有些人就会提着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的带鱼,滥竽充数地做着亡命之徒。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姓王,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古人叫船夫“长年”,大概由于他们长年泛舟江河湖海,以船为家(杜甫《最能行》:“瞿塘漫天虎须怒,归州长年行最能。”),他就叫王长年。王长年自幼在闽江口的海上操舟捕鱼为生。福州是个繁盛的都会,在城外靠近闽江的中亭街,有许多“鱼牙”,除了鲜鱼,也卖咸鱼、虾米、海蜇等等海货。王长年每每捕得了鲜鱼,便挑到中亭街,卖给“鱼牙”。虽然所得微薄,但多少能赖以自持。
王长年的平静日子在嘉靖己未年()结束了。这一年,倭寇进攻福州,围城长达一个月之久。虽然未曾和莆田兴化府城一样沦陷,但福州城外也被烧杀劫掠甚重,许多村落化为焦土,不少埋葬着倭寇和死难乡亲遗骸的“墩”甚至一直留到了近代。
王长年大概是在中亭街卖鱼的时候不幸被倭寇掠上船的。这艘船比他打鱼的大得多,载着五十多个倭寇,还有十几个同样被掠上船的福州人,更有许多金银细软、古玩奇珍,不知道曾是哪家官宦或是富户的私藏,此刻这些饥不可食的财宝,在乱离之时一无所用,丧乱之人只有一命能傍身而已。
王长年虽然穷得身无长物,但不止有一条命,尚有驾船之技傍身。只不过,他需要忍耐,等待脱险的时机。
倭寇劫掠福州日久,想着回乡享受,于是纠集上百艘倭船,同一天扬帆泛海,驶向日本。王长年自从被掠上船,就发挥长期贩鱼积累的本事,说了许多奉承话——“闽中之贼,福唐(福清)居其强半”,倭寇中也有熟稔乡音之人,就对他放松了警惕。倭船已在海上,倭寇料定掠来的人无从逃脱,就给他们松了绑,自己饮酒作乐去了。
明代《抗倭图卷》中官兵与倭寇斗争的场面。
王长年偷偷问其他人:“你们想回家吗?听我的,就回得去了!”旁人已经不顾自己仕宦子弟的身份,流着泪问这位渔夫:“有什么办法吗?”王长年说:“倭寇准备回日本,放松了警惕,现在东北风起来了,把他们灌醉,提刀杀个干净,掉转船头、升起风帆就能顺风回家了!再耽搁下去,咱们就没机会了。”众人都点点头。
一天夜里,船在海岛旁下锚停泊了。被掠取的女子都去给倭寇劝酒。倭寇思量离家更近了,又有许多女子助兴唱歌,真是良宵,不由得喜出望外,趁着酒兴大呼小叫、手舞足蹈,不一会儿,步伐东倒西歪,瘫软如泥,纵横交叠倒在船舱里打起了鼾。女子解下倭寇们的佩刀,交给同伴。王长年手持大斧,其他人拿着刀,将五十多个倭寇统统斩死,王长年砍断缆绳,升起风帆,朝着西南方向驶去。
旁边一同停泊的倭船上,有倭寇发现了异样,大喊着试图登船阻止他们。这些世家子经历此劫,变得英勇无比,抓起酒盏等杂物投掷,竟然正中一个倭寇的脑门,眼见他倒在海滩,其他倭寇便回身驾船追逐,但是在这闽海上星夜驾船,又有谁比得过王长年呢!有许多次,他在海上见到飘忽不定的五彩大船,都不曾惧怕,近看才知道,那都是驱逐瘟疫放的“王爷船”,王长年连鬼神也不怕,又怎么会怕这些倭寇呢?
经过一夜一日航行,王长年驾着倭船即将靠岸。他请求这些“战友”把倭寇的首级割下,舌头也割下了汇集在一处,随后大家带上倭寇劫掠的金银细软一同登岸。不过,他们上岸不久,就被朝廷的官军捉住了。由于王长年秃头,很像髡发的倭寇,胡须又发黄,官军只当他就是倭酋,绑到衙门去报功了。
镇将得知不费吹灰之力捕获倭船一艘,人赃俱在,大喜过望,下令速斩王长年。王长年听出镇将是福州本地人,用乡音大呼:“我不是倭寇!”镇将惊了一下,就让王长年继续说。王长年把他如何设计杀尽倭寇,又如何驾船返航娓娓道来,镇将听罢一拍公案:
“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纵是同乡又如何呢,你我乡人投倭的也不少!本官可不愿漏杀一人!”
王长年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袱,解开四角,倒出了五十条带血的舌头。镇将凝视片刻,步出公堂,探看倭寇首级,果真都没有舌头,大惊失色,于是给王长年松了绑,上报巡抚衙门。
巡抚复核属实后,赞叹王长年的胆识,愿让他充任副将;王长年推说自己目不识丁,做不了官,于是巡抚赏赐美酒,让他乘马游街,夸耀一番后,把倭寇劫来的财物赏赐给他,送他回家。
那些一同被劫的人,把王长年的故事传开了。但是王长年依然漂泊在海上,人们也很难见他一面,只知道过了很多年,他仍以捕鱼为生,因为年老,比起那一年秃得更厉害了,仍然穷困潦倒。
九使蛇神三兄弟
“闽”字,门中有虫,意指上古闽越人以蛇虫为图腾。福建民间至今多有蛇神崇拜,如南平樟湖坂连公圣者与蛇神传说混合,每年都举行“游蛇”;漳州主流信仰三平祖师有一“蛇侍者”;福州五灵公的“四季将”瘟将中有一“蛇将”等等。
清末皮影中的蛇神。
在福州地区,每年最盛大的游神活动之一是长乐厚福“游九使英烈王”,每年正月初十,数十人拥抬的神轿上端坐的白面小生,便是九使,他是福州最有影响力的蛇神之一,封号“英烈王”或“昭烈王”。九使尚有两个弟弟,号称“十使昭应王、十一使光济王”。九使信仰在闽江口颇盛,并借由渔民播迁,远达霞浦、福鼎一带。
但您大概想问,为什么从“九”开始排序,前面八“使”哪儿去了?这就要从九使由来说起。
唐僖宗时,在福清黄檗山的岩洞里有蟒蛇作祟,时不时下山掠夺民女。在福建,蛇精作祟的故事,自《搜神记》里“李寄斩蛇”的时代,可谓绵延不绝。不过这一次,被掳走的少女刘三娘,没有李寄那种无双智勇,毫无反抗能力。
当三娘的哥哥刘孙礼发现妹妹不见的时候,猜到是被蟒蛇精掠去做压寨夫人了,马上带上法剑、令牌和天蓬尺等等法器直奔黄檗山。刘孙礼是个道士。他本以为自己有一些道术,蟒蛇精大概不会轻易干犯,孰料蟒蛇精色迷心窍,并自矜其能。到了洞口,刘孙礼念动真言,高举五雷号令,只听得雷声大震,呼啦一声岩洞崩下一角。刘道士仗剑举火直入,洞内竟然空无一物,不知这蟒蛇有何异能,早将妹妹和家私什物悉数摄往别处。刘孙礼不胜愤恚,大呼“我与蛇怪不共戴天”,垂头丧气地下了山。
刘孙礼思来想去,自己一介匹夫想要除妖救妹,除了用道术斩精除怪,别无他法。奈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要得偿所愿,必须另拜高人。于是他收拾行囊,弃家访道去了。这一去就是二十年。在信州龙虎山,刘孙礼遇到异人,授其禁术雷法,可以使役鬼神、呼风唤雨。寻思道术已成,再不营救胞妹,恐怕愈发吉凶未卜,刘孙礼便启程返家。
再上黄檗山洞,刘孙礼已有十足把握。为防蟒蛇精再携妹妹遁走,他先用禁术封山,只见一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蟒蛇精从洞内现出原形,吐着三尺长的信子扑向刘孙礼。刘道士使出“天心五雷正法”,顿时一道祥光自身畔发出,蟒蛇精竟不敢近前;又祭起法剑,剑光一化为五,随手一纵,就向蟒蛇精一齐捅刺。这大蛇见势不好,化作一道黑烟,缩成一团滚下山去。
刘孙礼知道这蟒蛇精跑不脱,但是他救妹心切,便舍了蟒蛇精,径直入洞。洞内有十多个俊美少年瑟瑟发抖,稍有胆量的手持兵刃欲伤害刘孙礼,后者心知他们都是蛇子蛇孙,挥剑劈砍,少年登时倒地,化为小蛇。
刘孙礼正杀个性起,忽然听得一声“哥哥住手!”怔了一下,原来妹妹尚在人间!刘三娘跪行上前,抱着兄长的腿哭道:“我等了哥哥二十年,终有此日,得以重获自由,真是苍天有眼!但是这蟒王待我不薄,二十年间不曾让我受过半点委屈,我也心甘情愿与他生育了这么多孩子。哥哥!你已经杀了我八个骨肉,他们是你的亲外甥,是有血脉的,这惩罚也够重了!希望给我留下最后这三个孩子,我活着就这一点盼头了!”刘孙礼闻声也大哭起来。此时,三只少年模样的小蛇一齐下拜:“感谢母舅活命之恩,愿随母舅施行正道、护佑人间!”既然三娘得救,刘孙礼也不再动杀念,便对这三个少年好生教训,下山去了。
这三个少年便是九使、十使、十一使。被赦之后,果然多行善事,尤其是护航救难、击退海寇方面,多有灵验,乡人感念他们的恩德,处处立庙奉祀。而蟒蛇精也受刘孙礼感化,不再恃强行凶,经年为善乡里,终于修成正果,号“蟒天洞主”。
传说明初长乐人马铎累试不第,蟒天洞主化为老者指点迷津,马铎方在殿试时对出“风吹不动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与“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发;青鞋绣菊,朝朝踢露蕊难开”这千古奇对,钦点状元,后来“代驾郊天”,替代永乐帝祭天,民间称为“一日君”。此后,马铎梦见当年的老者现出蟒身,方知是蟒天洞主显灵护佑,于是上书晋封其为“蟒天神王”。而今,长乐等地也颇多他的香火,刘三娘尚配祀其侧,称为“种痘夫人”。
据说这类传说背后隐含的文化背景,是南北朝到唐代中原人南下入闽时,屠戮土著居民抵抗者后,与他们婚配,生下混血“蛇种”的一段历史,如今已不可确考。但我们仍然能从九使英烈王巡游之盛大,读出闽地的文化韧性。
撰文/张继州
编辑/宫子青青子
校对/薛京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