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20公里处的贵溪县境内,是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最初修道炼丹的地方,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山之得名,一说两峰对峙,状若龙虎;一说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景色秀丽,风光奇特,素有「形似武夷,神似桂林」之称,为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二福地。

据道书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以后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龙虎山较早的道教庙宇是唐会昌(-年)中所建的真仙观。至宋代,张道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宋代龙虎山拥有大批道教宫观,著名的有上清宫、正一观等。至元代,张道陵后嗣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合皂山)符箓。

明代前中期,龙虎山道教续有发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除熟谙家传符箓教法外,亦精通内丹术,且较熟悉儒家经籍,为当时的著名高道。明中叶以后,特别是清代,朝廷对张道陵后嗣的待遇多加贬抑,龙虎山道教渐趋衰落。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期,曾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于此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山野茫茫,无可辨认。保存至今者只有天师府。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又称「大真人府」,坐落在上清镇的中部,是历代天师起居和祀神的地方。初建于宋代,现在的建筑大部分为清代所重修。它坐北朝南,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

天师府具有特色的景点主要有:

府门,系年重建,有三个大门,中门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一块,金光夺目。前正中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元代铸造的9千斤重铜钟和元代大书法家赵孟手书的大石碑。「灵泉井」,据传系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奉天师法旨所凿。玉皇殿。此处原是天师的演法大堂,初建于明嘉靖五年,年大堂破损拆除,改建为今天的玉皇殿。

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天师私第分前、中、后三厅。前厅是天师府的议事之所。它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年改为天师殿。天师殿正中大柱擎起的穿枋上有三块金匾,中为「道契崆峒」,系民国三年(年)袁世凯赠给第62代天师张元旭的。中厅原为内客厅,系接待贵宾之处,誉为「壶仙堂」。后厅又叫「上房」,是天师食宿生活之处。中堂上挂有乾隆皇帝赐给第56代天师张遇隆的匾额「教演宗传」。

整个天师府规模宏大,古朴典雅,不愧有「西江无双地,南国第一家」之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