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道教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以印、剑、符为凭信,将天师之位传予儿子张衡。张衡传子张鲁,张鲁又传子张盛。这时候已经到了西晋永嘉年间,正是五胡乱华初现端倪之时。张盛于是将天师道迁回江西龙虎山,形成中国道教的两大支派之一:正一道。龙虎山张天师之位世代相传,一直传到解放前的第六十三代天师。
从张天师一系的脉络,可见早期的道教以及正一道这些道门,道士修行都是不需要出家的。可是宗教家们也意识到了不妥之处。道士之所以称为道士,是因为道教修行者具备舍凡出家、居住道馆、诵经持戒、修斋行道等条件。“舍凡出家”不但利于修行,更是一种宗教情怀。
到了南北朝时期,道士已多出家。像茅山宗师陶弘景,便是出家修行。陶弘景也并没有子嗣后代,也没有成家,修道中自有乐趣。唐朝道士、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道法高深,也是出家修行。唐玄宗有意将妹妹玉真公主嫁给张果,结果被婉拒。道士出家修行并非个例。但直到北宋,道士蓄妻室者仍多。
宋朝人总结说:“黄冠之教,始于汉张陵,故皆有妻孥,虽居宫观,而嫁娶生子,与俗人不异。奉其教而诵经,则曰道士。”隋唐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男官,女称女道士、女冠、女官、女真。再晚一些,女道士则称道姑。再后来,就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
乾坤代表阴阳。阴阳和合符合道法自然之理。正一道士不但不要求出家,而且房中术曾为道士四宝之一。张道陵天师曾撰写《黄书》,秘传房中之学。房中术的修行有很高的要求,但容易被邪魔外道所利用。因此北天师道寇谦之改革,标榜的就是去除道教租米钱税和房中之术。
但房中术一直有流传。道教中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是阴阳双修的,例如东晋葛洪,娶妻为道士鲍靓之女。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修行有违儒家传统道德。因此,到全真教出现之前,道士是否出家修行,并没有明确规定。
晚唐之后,中国文化呈现三教合流的趋势。金元时期兴起的全真道,即深受佛教的影响。佛教认为四大皆空,明心见性。因此是出家修行。全真道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参照佛教修行模式,全真教兴起后,规定道士须出家住宫观。
全真道传道最得力者为长春真人丘处机。长春真人万里西行,到大雪山拜见成吉思汗;以一言止杀,在蒙古铁蹄之下救下无数生灵。全真教也获得元朝统治者的推崇而大获发展。
风水轮流转。明朝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将天下道门简单纳入全真道和正一道,道教遂只有了两大支派。但明太祖朱元璋思想比较保守,他认为全真道有违祖宗之道,而更推崇正一道。正一道在明朝的发展要大大超过全真道。所以当时道士不出家的多。明朝几个狂热信仰道教的皇帝,身边的道士都出身于正一道。
当然,在明清时期,道教两大支派全真道和正一道也有借鉴和融合。很多高功道士兼具两派功法。不过大体而言,正一道道士允许在家修行,“火居道士”就是指在家的正一道道士,而全真道道士是必须出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