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本为中华诸子百家学说之一,自吸收佛教组织经验创立体系以来,渐成为华夏土生宗教大观。起初,东汉末的张角利用道教组织人众起义对抗朝廷,活动中心并不在华南,然自宋代开始,江西地区不但宫观大兴,而且由于龙虎山天师道一系得到朝廷的支持,江西道教也逐渐从边缘处境转而踞于全国道教的中心地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

1、鹰潭的龙虎山

龙虎山

鹰潭龙虎山素有道教发祥地、正一祖庭之称,有‘统领天下道教事’的宗教地位和‘北孔南张’的天师世家声誉。东汉时,张道陵炼丹于龙虎山,创立中国原始道教,并在龙虎山行医修炼30余年。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张道陵得知蜀人有患瘟疫,并前去救治,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后人称道其为天

师道。张盛尊张道陵为掌教天师,正式创立了正一道,但是没有收到广泛的传播,影响也不是很深。“鉴于此,张盛和他的后裔对正一道教义进行改造,从儒家思想中吸收了忠、孝、仁、义作为修道之本,参用佛教理论中的因果报应以充实正一道教义,并打起“佐国佑民”的旗号,以寻求朝廷支持和民众信奉,达到扩大正一道社会影响的目的。经过改革,正一道完成了由民间道教向官方道教的历史性转变,其影响从唐朝开始显露出来。”唐皇帝推崇道教,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道教的“皇宗”地位,龙虎山的正一道得到了朝廷的扶植。唐玄宗时期,朝廷对龙虎山天师非常重视,册封祖天师张道陵为太师。“貌矣真仙,孤高峻节。气贯穹冥,元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后几代唐皇帝争相效仿,龙虎山道教逐渐闻名。两宋以后龙虎山正一道得到进一步发展,天师的地位大大提高。自宋代开始,江西地区宫观大兴,加之由于龙虎山天师道一系得到朝廷的支持,“江西道教也逐渐从边缘处境转而踞于全国道教的中心地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元至明朝前期正一道继续发展。正统二年进一步确定了“北孔南张”两大世家格局。明后期正一道开始甩尾,百姓的信任减少,清代至民国年间,正一道正是走向衰亡。改革开放以后,张天师的后裔从事当地道教文化开发活动。

龙虎山道教的社会影响:明太祖时期确立了龙虎山正一道为道教之宗,道教天师撰写经书逐步完善道教理论,推动了道教的发展。“张道陵认为:‘道者,天下万物之本也’,他还把‘道’人格化为‘太上老君’强调道教为神圣的‘真教’不容任何人冒犯,将‘道’人格化和神格化,使带有神学色彩的‘道’成为主宰人世的至上尊神。”道教的神仙思想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它的生存观念是以生为乐、以长生益身为大乐,强调在我不在天,吻合人们生存欲望。

2、玉山县三清山

三清山

三清山位于上饶玉山县内,是怀玉山脉的主峰,是世界遗产,有着浓厚的道教文化气息。三清山的风景甚是迷人,更让人向往的是它的文化内涵。三清山的道教遗产还清晰可见,它的兴衰与道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三清山的亭阁、宫观、石雕、山门、石刻等道教遗迹众多,遍布山野,可谓道教博物馆之一。

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葛洪曾在三清山上炼丹,并宣扬道教教义,现今可看到当时炼丹所用的丹井和丹炉。唐朝时期,道教被封为国教,三清山的道教也随之兴盛,来往的香客不断,于是在葛洪炼丹之处建立了一座老子宫观,更加巩固了三清山的道教地位。宋朝时,皇帝推崇道教,三清山一带开始出现成批的道教建筑,著名的雷峰塔就是当时建成的,此塔历经千年依然巍然不动,是三清山上的一颗明珠。当时建成的还有三清观、福庆观、灵济庙等,都为弘扬道教发挥了重大作用。元朝时期,道教进一步得到发展。此时山内出现了全真派和正一派两种道教派别的道士,他们在在民间从事各种醮祷仪式,扩大了当地的道教影响力。

明太祖时期推崇正一道教,龙虎山成为活动中心,三清山受龙虎山影响也成为当时的道教圣地,并且建起更多的宫观,供香客朝拜。清朝道教渐趋衰微,但民间仍流行。三清山的道教对当地人的影响特别深远的,尤其是对人们的生活信仰方面的指导有重大意义。以三清山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也逐渐增多。

3、铅山县葛仙山

葛仙山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因东汉葛玄在此山修道成仙而得名。葛玄字孝先,祖父葛洪世人称之为葛仙公,在道教神谱中称为太极左仙公。《神仙传》记载,葛玄自幼聪慧,其父葛正儒崇尚“黄老”之学,玄受父亲影响产生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思想,遍访名山,修身向道。葛仙山便是他当年访道炼丹之一处。传说,葛玄当年遍游天下名山,东到铅山后见此处山川秀丽,便决定找一处修道归宿之福地,修道炼丹。“自古以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葛仙山开山门时,铅山县令也循例上山祭祀。”

当地的百姓听说了许多葛玄的故事,并且对他十分崇拜。从六月初一开山门到十月初一关山门,这段时间,朝拜者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六月初一”、“七月十九”、“八月二十”、“九月九”等,更是热闹非凡。特别是“八月二十”,为公葛仙公寿诞,这一天朝山进香者多达万人以上。夜里,在相距30里外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路上长龙般的灯火。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们对朝拜葛仙公的热情有所减弱,“文化大革命”中曾中断过一段时间,停止了朝山进香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年,上饶信徒捐款重修殿宇,朝山活动逐渐恢复。“年6月1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葛仙山的‘葛仙祠’和‘慈济寺’为省重点寺观,并且对外开放,并修复了殿堂和新建了东南西北四大山门。”

道教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非常密切,中国文化的根源是道教,则道教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

首先,道教注重伦理道德教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大量的劝善书和戒律的著成加强了道教的民间影响力。这种文化心理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能够长久不衰,而且愈来愈繁荣昌盛的局面。

其次,道教是以长生成仙为终极目的,由于它大力倡导贵生、重生、热爱现实的人生。鼓励人们积极征服自然,努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极其深刻的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再次,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倡导宽容、谦让,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等的文化心理在民间传播,形成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赣东北人民谦让性格养成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