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不开生老病死,而葬式是一个民族最有代表性、最为传统的风俗之一。在很早以前,人死了之后,会弃尸荒野,身上仅仅盖上一些树枝。直到人们开始有了“灵魂”的概念,认为人的死亡只是生命的终结,但是灵魂依然存在。于是根据灵魂与尸体之间的关系,和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的种种行为,人们希望祖先的灵魂能够庇护子孙后代。于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葬法和殡葬仪式。其中,我国有一种奇特的丧葬习俗,叫做“悬棺”,古时候在我国南方地区比较流行。而著名的三大悬棺地点便是:江西龙虎山悬棺、重庆小三峡和三峡兵书宝剑峡。在这三大悬棺地点中,又以江西龙虎山悬棺最为出名。在卢溪河两岸的千尺绝壁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这些洞穴都在距离水面20米到米的悬崖峭壁上,里面安放着棺材。悬棺葬的形式以及其中的随葬品,无疑可以为研究我国古代丧葬的形制、方法,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俗提供丰富而珍贵的材料。那么,这种葬式是怎么来的呢?古时候,居住在山区的人们把高山险峰,看作是神仙住的地方,而且还是“通天之路”。他们会把死者的棺材放置在高山的悬崖洞穴之中,希望死者的灵魂能够更加接近神仙天国。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以悬葬崖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崖。”他们将死亡纳入生存、生活的范畴,当作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让灵魂为后世造福。悬棺葬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洞穴葬,也称为“仙人居”、“仙人城”,“凿岩为穴,置棺以葬”,也就是说利用天然洞穴和人工开凿洞穴安葬逝者。第二种,是在高直的悬崖上打桩架置悬棺,也被称为是“仙人晾衣竿”。比如武夷山的虹桥板,横插在岩壑、石罅间,它通常被认为是船棺的附属物,用来支架船棺。而第三种是栈格悬棺,也叫“仙人木”。南方湿润的气候使得尸体容易腐烂,而位于半山腰的岩洞比较干燥,悬棺位于高高的崖壁上,人迹罕至,通风、避阳,受外界干扰小,更利于尸体的保存,从而实现人们人们希望长期保存祖先尸骸的愿望。那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古人是如何把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悬崖峭壁的呢?人们有很多中推测,有的说是从山顶上吊下去的,有的说是搭云梯抬上去的,还有人说是当时悬崖下面的水位比较高,利用水可以运上去。甚至还有人说是用热气球运上去的,总之众说纷纭,听起来各有各的道理,同时也各有各的漏洞。后来有关的机构重金悬赏,希望解开悬棺的谜题,但是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读者们,关于悬棺,大家有怎样的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