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系列22——张道陵
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的《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为宣扬道教教义,张道陵亲自撰写了《老子想尔注》,以“道”为最高信仰,提出“道”就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
关于张道陵的记载,在各种道书、方史、家谱中不可胜数,难以考证。据说他母亲是梦见神人授予蘅薇草而怀孕,出生时黄云笼罩、紫气盈厅、香气弥漫久久不散。又有记载说张道陵身高九尺多,相貌奇特,令人望而生畏,岁时得道成仙。从这些颇具神话色彩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开创中国道教的张道陵俨然成为神的化身,他被后世尊为道教教主、“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张道陵,本名张陵,东汉光武帝十年(公元34年)出生在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相传是“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后人。张道陵的父亲好神仙之术,张道陵或多或少受到父亲的影响。张道陵自幼聪明好学,7岁开始学习儒家“五经”、道教《道德经》,并能理解其深奥含义。张道陵年轻时志在求官,以光宗耀祖,于是进入太学学习,在这里,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诸子、五经甚为通晓,成了一名饱学之士。他曾在天目山一带设讲堂,授徒讲经,学生上千人,而他“大儒”的名声也扬名一方。
公元59年,25岁的张道陵因直言极谏,被郡守以“贤良”推荐到朝廷,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并被任命为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但他的志趣却不在仕途,而在修炼,再加上看到世风日下,强权横行,人民生活困苦,索性效法先祖张良,辞去官职,远离尘世,来到洛阳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后来汉章帝、汉和帝先后征召他为为博士、太傅,都被他拒绝。
在深入研究《道德经》、《河图》、《洛书》等先秦经典以及谶纬之学后,张道陵的道术日益完善。他和弟子王长渡江南下,来到江西贵溪县景色清幽的云锦山,并居住下来开始着手筑坛炼丹。3年后,当神丹终于炼成时,龙虎现身,此山因此又得名龙虎山,据说张道陵服下神丹后马上恢复到青壮年。
之后,张道陵携弟子到蜀郡的鹤鸣山,一面炼神丹,一面修炼符咒之术。公元年,张道陵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张道陵就此创立道教,并著书24卷,阐明了道教的微言大义,作为教徒的行动纲领。道教建立后,张道陵以礼义廉耻教导弟子,杜绝刑罚,得到百姓的尊敬,尊为“张天师”。
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的《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为宣扬道教教义,张道陵亲自撰写了《老子想尔注》,以“道”为最高信仰,提出“道”就是“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此外,为了巩固道教在蜀汉地区的统治,张道陵设置了二十四治(治为传教点),作为行道的机构,并规定所有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所以后人又称道教为“五斗米道”。
道教规定十分严格,教徒尊天师为教区的最高领导者,教徒必须悉心修道,通过“鬼卒”、“鬼吏”、“奸令”、“祭酒”等阶段,逐步提高自己的修为和地位。每年三会日,教徒必须听候上级检查,聆听教导。道教还要求教徒祭祀祖先、孝敬长辈、不许欺诈世人、摒弃兴讼好斗。道教因严格的纪律、纯正的教风,很快被广大人民接受。
据说张道陵有三千多弟子,但是得到他真传的只有王长、赵升以及他的儿子张衡三人。年,张道陵嘱咐身后之事,宣布由儿子张衡继承天师之位,并强调“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就这样,历代天师之位都由张家宗亲来继承,如今已传至六十四代。年,张道陵以岁的高龄在鹤鸣山羽化。
张道陵有多部道教著作传世,主要有《老子想尔注》、《天官章本》、《灵宝》、《道书》、《黄书》等。身为道教天师、开教祖师,张道陵受到后代很多帝王的封赠:唐玄宗册赠他为太师、宋代封他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的开创者,张道陵在中国宗教史上zhan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小科普
《老子想尔注》是道教的经典,一般认为作者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但也有人认为作者是张道陵之孙张鲁。此书主要包括:守道诫、长生之法、帝王行道三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老子《道德经》的注释,为了达到宗教目的,它对老子的一些思想作了修改,甚至相悖,成功将道家哲学改装成了道教神学,但这却是当时人民真实愿望的反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