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个景物景观,面积达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贵溪市境内,距鹰潭市区20公里。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景区面积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景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5℃和29.7℃,极端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8.6℃。年平均降雨量为mm,年平均蒸发量.4mm。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张鲁的祖父)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世界自然遗产龙虎山保留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各种基本类型。
地貌单体形态类型包括丹霞崖壁、方山、石墙、丹霞洞穴和丹霞沟谷等,均有典型的标型实例。地貌群体形态类型以峰丛峰林与孤峰残丘并存为特色,是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据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方式,龙虎山的丹霞地貌可划分为流水侵蚀型、雨水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型等5种成因类型。
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方圆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树木葱笼,碧水常流,如缎如带,并以二十四岩、九十九峰、一百零八景著称;道教宫观庙宇星罗棋布于山巅峰下河旁岩上,据山志所载原有大小道教建筑五十余处,其中著名的如上清宫、正一观、天师府、静应观、凝真观、元禧观、逍遥观、天谷观、灵宝观、云锦观、祈真观、金仙观、真应观等等,因屡遭天灾兵火,大部分建筑先后被毁废,今仅存天师府一座,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历代天师及《龙虎山志》称之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灵都会”、“仙人城”之誉;为张天师后系世居之地,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龙虎山是世界丹山碧水类丹霞峰林地貌景观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中国山水画等艺术创作的天然模本,其俊秀的丹霞石峰、石柱及组合是世界珍稀微地貌景观的典范,是地貌演化历史过程中壮年晚期-老年早期阶段丹霞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地貌地质作用中展示雨水侵蚀型丹霞峰林地貌特征和河流侵蚀型老年早期疏散式丹霞宽谷峰林地貌特征的典型例证。龙虎山是一处罕见的珍稀濒危物种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这里,保存有完整的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世界极具濒危鸟种中华秋沙鸭最大越冬群体,达到国际湿地公约提出的国际重要湿地标准。
龙虎山的丹霞地貌类型齐全、典型、精美、珍稀,素有“丹霞仙境”之称。其成因多样,以构造侵蚀为主,并有水流冲刷侵蚀、风化溶蚀、崩塌等多种类型。由于新构造运动差异性和岩性、地质构造与风化侵蚀程度差异,形成了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拥有一整套富有典型意义的丹霞微地貌景现,包括峰墙、石林、峰丛、方山、崖壁、线谷、嶂谷、穿洞、圆丘等多达23种类型;丹霞与泸溪河、清水湖山水相依.组成碧水丹山的天然画廊,有景点多处,美学价值极高。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由龙虎山园区、龟峰园区和象山园区组成。园区恰位于绍兴一光泽缝合带上,保留有该带极为少见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碰挤对撞的地质构造剖面;在中生代形成的火山盆地与红色盆地组成的叠合盆地中,有晚侏罗世火山地层层型剖面及火山口等火山地质遗迹和火山地貌景观,以及恐龙蛋等化石,是研究中生代陆相盆地地质构造的最佳场所。龙虎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融地学、美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珍稀而典型。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