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谈起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体系,最出名、最离不开的便是“儒释道”三教。无论是备受统治阶级接受的教人修身的儒教,还是在由外传及国内的在民间影响极大的佛教,又或者是在中国土生土长出来的教人养性的中庸道教,都在中国古代生活中代表特殊的意义。

他们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并跨越几千年岁月的长河,代代传承下来,直到今天,仍会发现许多地方仍印有他们的影子。关于儒教与佛教,因其受众较广、影响较大,便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来谈谈道教,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并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经由中国传统血缘关系的影响,此宗教也十分重视代际传承等一些血缘传承方式。

可是,让很多人都没想到的是道教自63代之后再无“张天师”。那么,龙虎山天师府传承正统真的已经断了吗?

终代天师——第六十三代张恩溥。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黄老之学借着纷乱的情势走向民间,与各类民间传统与信仰融合,产生了多种道教。其中,第一代天师张道陵通过把黄老之学与仙道结合起来,创作了五米道教,通过时间的推移,五米道教渐渐吸引了一大批信众,逐渐壮大。

道教经历过多次发展,在宋代龙虎山天师府的地位节节攀升,到达元朝后,其势力一度达到顶峰,得到万千教众的崇敬与信仰。

在《元史》中就曾记载:“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即在元朝时期,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便成为正一教主,统领三山符箓,龙虎山一时成为众符箓派之首,颇有威望。

关于天师一称,相传为太上老君亲自为该教第一代创教人张道陵授封,又因是张家,故被教众们亲切地成为张天师。其实,在张道陵之后两代并没有以“天师”所称,比如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或许是为了尊敬,也或许是为了方便,继三师之后,历代子嗣世袭者都被成为“天师”。

在众多道教中,龙虎山张天师谱系对于继承职位这方面一向比较严格、固守。其一直坚守授职给宗室子嗣的规定。

除此之外,张天师的传承还需要一定的鉴定天师世代的信物,最著名的便是传说中太上老君亲自所授的阳平治都功印与神剑,当然,还有诸多经箓。事情便出现在了这些继承物品上。

到第六十三代张天师张恩溥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从东北一路南下,占领了山东。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开始在全线溃退之时,运送诸多文物、黄金和一些重要文物移居台湾。

当由于战争的突然,张天师在国民政府的安排下走得太过匆忙,并未将一剑一印随身携带,最终不知散落何方,即使战争结束后,面对市场上充斥着的仿制劣品,也迟迟没有找到正品的踪迹。

更糟糕的是,在张天师张恩溥去世前后,家庭出现了变故,本该继承天师职位的嫡长子却不幸因病去世,而次子却主动放弃了继承权,最终在第六十三点张天师去世后,不得不让被推举的堂侄张源先成为第六十四代天师。

这在张天师一脉历史中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无论从血缘关系上或者是从继承物品正统性方面上讲,其第六十四代天师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是否承认第六十四代天师上,一直都有争议,很多人因此认为,在六十三代天师后,再无“张天师”。

争议过后,张天师一脉情况

我们中国人自古便注重血统与正规性,无论是帝王的继承还是家产的继承,张天师一脉的道教也是如此。

在第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继承后,其主要负责在台湾方面的事务,而张恩溥的外孙鲁金涛改名为张金涛则在大陆主持龙湖三天师府的日常工作。

后随着台湾与内陆关系的僵化,双方分隔,难以互相影响,最终双方都产生了自己的信仰,第六十四代天师渐渐分化为了两位,一位是主管台湾地区,主受台湾教众支持的张源先,另一边则是军旅出生的主管大陆地区的天师张金涛。

在此基础上,张天师一脉往后的继承越来越脱离了最初的规律与传统,并演化成了同时出现多个张天师传承人的情况。

对传统的过度追求,是否必要?

自原始时代开始,我们便开始追求血缘关系与正统性,而后又渐渐发展为天授人权,理由世袭、一家传承的传统,这在当时看来,是十分理所应当的行为,不论是对神的信仰与崇敬还是对权威的恐惧和担忧。

但如今我们已步入人人平等、人权不可侵犯的新时代,一些传统依然存在,一些人仍对那些传统深信不疑。

用理智看来,在现时代对传统的追求,究竟是否有必要?究竟该不该抛弃与更新?其实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且颇有争议,他经常出现在上代人与此代人之间的矛盾,并且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是一个文明上下五千年毫无中断的国家。对于我们这个国家,一些封建传统思想难免会残留在今天一些人的身上,或许是你,也或许是我,都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便表露出一些。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我们至少要对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好传统表示一种敬意,表示一种包容与理解,去给他一个循序渐进,融入新时代的过程。

同样的,仍然坚守传统的人们,并不是说传统不好,传统也有它自身的意义,那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产物,是他们的精神遗产,是他们活着的证明,是我们今天一些人的精神寄托,好的传统他会让我们今天的生活更加方便与愉悦,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传统也分好坏,也分适宜与否,我们既然已经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不是应该稍微让自己紧绷着的固守执念稍微松动一些了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