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说起北京的什刹海,大家多半会想到那些各具特色的酒吧,古色古香的建筑,别样精致的装修,间间透着优雅劲儿。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酒吧里传出或悠扬或激荡的歌声,美酒清冽,咖啡香醇,令这片古老的水域充满时尚活力。

要去这些酒吧,从各个方向前往都很方便。如果您正好从东边儿的地安门外大街过来,首先吸引眼球的可不是酒吧,而是前海东岸万宁桥畔一座红墙琉璃瓦的道观,南侧入口悬赤字金匾,上书七个大字:“敕建火德真君庙”。这就是北京城里极富传奇色彩的火神庙,俗称什刹海火神庙。

火神庙位置(即图中的火德真君庙)

皇家和火神庙搭关系

过去,北京有多处火神庙。据抗战前夕出版的《北平庙宇通检》记载,民国初年,只北京城内就有火神庙17处。到现在保存下来、规模较完整的,除了什刹海火神庙,还有琉璃厂火神庙、花市火神庙等几座。在北京这众多火神庙中,要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非什刹海火神庙莫属;更不得了的是,什刹海火神庙还是皇家唯一御用的火神庙。一般来说,凡道观佛寺,名称前加“敕建”二字,都算是皇家庙宇了,但是,敕建庙宇百十座,其中的火神庙独此一家。那么,这座什刹海火神庙是不是当初就是皇帝下旨兴建的呢?

时间还要回溯到大唐贞观六年(年),人们在一片芦花飞舞、野鸭横渡的水域东侧建起了一座道教庙宇,专门供奉火德真君,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火神,这就是什刹海火神庙的起源。那时,这座远在边镇之地的火神庙和大唐皇室一点儿关系都扯不上。此后六七百年,这座火神庙几经兴衰,和一朝又一朝的皇帝们也没什么瓜葛。

元世祖忽必烈定鼎大都,重修大运河,把火神庙前充满野趣的水域整饬拓宽,辟为南北漕运的终点,从此,繁华初现,恬静渐隐。元朝是草原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帝国,对水特别珍爱,看到这么蜿蜒辽阔的水域,盛称“海子”。元顺帝至正六年(年),火神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同时,庙前的海子经过人工疏浚,广植花木,风光更加明媚。春夏之际,绿柳披拂,碎影筛金,可谓闹市中别有一番情趣。不过,虽然地处天子脚下,那时这座火神庙和皇家还是没什么关系。

什刹海火神庙远眺

那么,什刹海火神庙又是怎样和皇家攀上的关系呢?

元亡明兴,皇室自明成祖以来特别推崇道教,什刹海火神庙的香火越来越旺。万历三十三年(年),因宫廷连年遭遇火灾,神宗皇帝为了表示对火德真君的由衷崇敬,下旨扩建该火神庙,将庙宇所用的灰色屋瓦改成了蓝、绿色,并赐琉璃碧瓦以压火。您看,火神庙还是那座火神庙,可是皇帝爷主动和它搭上了关系!从此,什刹海火神庙一跃“升级”为皇家御用。

明熹宗即位,又于天启元年三月辛亥(年4月30日)命令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的太常寺官员每年农历六月廿二日祭祀火德之神,以为定例,希望火神保佑大明江山。不过,此时的明朝已经风雨飘摇了,火神也没奈何,二十多年之后,清朝入关定鼎,明朝灭亡。

江山虽然易主,皇帝尊崇什刹海火神庙的劲头儿没有变。清帝沿袭明制,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火德真君诞辰之日,命钦差大臣前往致祭并进献各种法物。

顺治八年(年),皇帝颁旨修整什刹海火神庙。雍正年间,据内务府档案记载,皇家命养心殿造办处给火神庙特制了铜质镀金掐丝珐琅五供和填漆戗金供桌等供器供物。

乾隆二十四年(年),这座火神庙再度重修,皇室特许“门及后阁俱加黄瓦”,即把山门及后殿顶改为黄琉璃瓦。经过这次大修,火神庙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象。

同治八年六月辛酉(年7月29日),紫禁城内武英殿发生火灾,30多间殿宇、大量的古籍及印书版片皆被毁于火。同治皇帝谕曰:“武英殿忽被火灾,上天示警,正宜警惕倍深。”他在下令对失职人员交刑部严加议处、对救火出力者进行嘉奖的同时,还在“癸亥,遣官祭火神庙”(见《清穆宗实录》卷二六一)。“癸亥”是发生火灾以后的第三天,即7月31日;“祭火神庙”,即祭什刹海火德真君庙。又传说光绪帝大婚前夕,皇宫发生大火,太和门及东西配殿被焚。慈禧太后受惊,便在大臣和李莲英的陪同下,亲赴什刹海火神庙敬香,祈祷火神,保佑平安。

同治皇帝画像

什刹海火神庙属于道教正一派庭院,明清两代,正一派宗教领袖张天师由江西龙虎山入京觐见,每次都驻跸这里,直到民国五年(年),嗣汉天师最后一次进京,住的还是这座火神庙。民国后期,什刹海火神庙逐渐哀微。外院挤进了乌荣寿的经绸局,专应佛、道两教法事上的彩活,还有一个由邓云峰主办的四民武机社,甚至风筝摊也摆在了牌坊内的山门之前。老北京有句俗话:“北城的黑锅底,南城的大沙燕”,这黑锅底说的就是宫式风筝传人金福忠制作的风筝,他常年在什刹海火神庙外摆风筝摊。金福忠用黑烟子作画,制成的风筝飞在天上就像一块黑锅底。年金老爷子逝世,黑锅底也就失传了。

新中国建立后,什刹海火神庙一度成为招待所,后来又成为家属院,偌大的院子逐渐被房客们分割,成了几十个小居室、小厨房。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大约有三十余户人家居住。钟鼓二楼、旗杆、山门前的木制牌坊均已拆除,神像也早就不在了。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该庙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嗣后,北京市又决定将庙内全部居民迁走,由中国道教协会筹资修复庙宇,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年6月,火神庙腾退修缮工程启动,拆除了非文物建筑多平方米,中路各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得以修缮,电线等线路全部入地,60%的彩绘保留原貌,仅做除尘处理。年12月12日,什刹海火神庙举行修复竣工暨神像开光庆典,重新对外开放。

火神庙里供水神

如今的什刹海火神庙直属中国道教协会管辖,富丽灿烂,焕然一新,包括三进院落,四层大殿,是什刹海畔的著名景点。

火神庙建筑群最南边为灵官殿,为倒座房,现已改为山门式建筑,向南开有一门,辟为入口,门上南向悬挂“敕建火德真君庙”金色匾额。此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的塑像,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持鞭,镇守山门。明代,此殿称作隆恩殿,原有万历皇帝御题“隆恩”匾额,这是根据明成祖在永乐年间(年—年)封王灵官为“隆恩真君”而来的。万历爷御题匾额,是皇家和火神庙联系起来的标志。

灵官殿

第一进院落内的正殿为火祖殿,是庙的主殿,单檐歇山顶,前接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的卷棚悬山抱厦,黑琉璃瓦绿剪边。殿内供奉南方火德荧惑真君,又称南方火德星君,即火神爷,手持火葫芦端坐。乾隆皇帝特为这座主殿御笔题写“荧惑宝殿”匾额。火祖殿内原来还悬有乾隆爷御笔之匾及对联,匾曰“司南利用”,联曰“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另外,此殿顶还有一漆金八角蟠龙藻井,精巧无比,国内罕见,一派皇家范儿。火祖殿东西各有两座配殿,共四座,西配殿现为三官大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

供奉火德真君的荧惑宝殿(即火祖殿)

第二进院落的正殿为上下两层楼阁,明代称皇极殿,清代改称玉皇阁,面阔三间,硬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明万历皇帝御题"万岁景灵阁",清乾隆皇帝改题"万寿景命宝阁"。如今,这座玉皇阁的一层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二层即玉皇阁,匾题"万寿景命宝阁",供奉玉皇大帝。

玉皇阁

说起真武大帝,真容披发阔脸,黑衣玄甲,以龟蛇相绕为象征,不仅是道教神仙谱系里的北方最高神,而且还是水神!

一座火神庙,为什么要供奉水神呢?

传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年)开始营造大都城的时候,有龟蛇出现在今西直门外的高梁河上,群臣解释说,这是真武光临,其德惟水,水能胜火,宋朝亡定了!忽必烈大喜,下令在高梁河出现龟蛇的地方建了座“大昭应宫”,祭祀真武大帝。明成祖朱棣也特别崇奉真武大帝,他在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中,鼓吹有北方真神相助,当了皇帝后,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俨然成了明朝皇室的保护神。您看,皇帝佬尊崇真武大帝,什刹海火神庙作为皇家御用的火神庙,当然也要供奉真武大帝了。

火神庙供奉的真武大帝

如果仔细看这座火神庙的设计,您会发现,这庙在以水镇火上也是大做文章。比如主要殿堂顶上的琉璃瓦有黄、绿、黑三色,其中,黑为主色,五行从水,以黑瓦覆顶,取以水镇火之义;又如火祖殿顶上,天花板正中安有藻井,仍取以井水镇火之意。再者,庙后原有“水亭”,又含着以水镇火的意思。最后,从庙的四周环境上看,庙西、南两面是什刹海的前海,水波荡漾,同样带有以水镇火的含义。这些设计加上供奉的水神—真武大帝,整座火神庙真是处处有水。

其实说到底,火神庙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最怕着火,虽然供着火神,可大家伙心里还是担心回禄之灾。所以呀,不仅把庙建在水边,在设计心理上也是挖空心思防火。

咱接着说玉皇阁。在此殿硬山顶上原来还悬有乾隆爷御题“紫霄香案”匾,现在也能看到,只不过是新仿制的。玉皇阁前,东西两侧均连有二层的折廊与东西两座配殿相接。两座配殿均为三开间硬山顶,灰瓦绿剪边。东配殿是慈航殿,供奉慈航真人;西配殿是财神庙,中祀财神赵公明,其南祀武财神关公,其北祀文财神比干。

现如今,玉皇阁前的院子还有一尊三足铸铁大香炉,看似普通,却来历非凡,是乾隆四十九年(年)内务府慎刑司员外郎冯七十四敬献给火神庙的。清朝衰落,此炉流散,直到年5月10日,时任荷兰第一副首相马克西姆·费尔哈亨代表荷兰政府将香炉归还中国,安放于此,算是叶落归根、荣归故里了。

玉皇阁和大香炉

火神庙第三进院落的正殿是“斗姥阁”,为火神庙后罩楼,楼高二层,上下俱面阔五间,硬山顶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殿内供奉北斗众星之母斗姥真君及左辅、右弼塑像。殿上原来悬乾隆御题“妙统辰枢”匾额。斗姥阁现在还未开放,东西耳房为办公区。斗姥阁前东西各有一配殿,均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顶灰瓦绿剪边,为火神庙六配殿中的最后两座。

斗姥阁

清代晚期,火神庙再次大修,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如今,该庙建筑仍保留了“明骨清衣”的状态,即建筑布局为万历重建时的状态,建筑风格以清光绪大修时为主。

火神庙正门搬家

如今的什刹海火神庙,除了坐北朝南的正门之外,在前院向东的方位,面朝地安门外大街,另有一个颇为气派的大门,是单檐歇山顶拱券门,黄琉璃瓦绿剪边。门后是一座四柱三檐的牌楼,檐下正面题“寿国仙林”,背面题“丹天圣境”,门外左右各有一年代久远的暗绿色麒麟,与现在正门外崭新的汉白玉石狮不同。告诉各位,这才是元代以来火神庙真正的正门所在,而“火德真君庙”的文物标记,也就在这个庙门内侧的墙上。

现在的东出口(即明清时期的正门)

过去,这座正门内外各有一座高大的三门式木雕牌坊,山门外牌坊外侧横额题有“离德昭明”四字,牌坊内比地安门外大街低洼,旧时砌有石阶,下阶始为山门,正门除重大庆典外,常年关闭。这座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顶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五脊六兽,可惜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了毁坏。

一般来说,庙门都是朝南开的,什刹海火神庙为什么庙门向东?说起来,这里真是有故事的。

什刹海火神庙的南边,是著名的“万宁桥”。桥下是东西走向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点。传说古人以为,如果庙门向南,大水就会毫无遮拦地进入庙门,感觉不太好。因此,元代和明代两次大修,火神庙的庙门都是向东开的。

万宁桥

这个说法不靠谱。

根据古制,早年这座火神庙的庙门确实是朝南开的。只是那时的什刹海还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沼泽呢。可是到了元代,修建大运河,扩修海子,挖池修桥,原来位于南面的正门就离堤岸过近了,又加上商铺、民居渐多,开始挤占南面山门的场地。得,干脆搬家吧!于是,人们就把什刹海火神庙的正门来了个90度大挪移,由南面搬到了东面。前面说过,乾隆二十四年重修这座火神庙,御赐山门加黄瓦,所以这座朝东开的大门用上了黄琉璃瓦屋面。

明清以来,漕运逐渐废弃,火神庙南侧水面后缩,陆地又变宽敞,不过正门仍然东向大街,没有更动。年重修火神庙,人们把南面灵官殿加以改造,辟出了山门,于是,这座火神庙的正门又挪回了南面,但是东门的屋瓦仍尊重历史,用黄琉璃瓦剪边。

火德庙趣闻轶事

什刹海火神庙祭祀的主神是南方火德荧惑真君,又称南方火德星君,即火神。秦汉以来盛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命运,称五德。帝王受命正值五行的火运,即为火德。

道教认为,火德真君可以为信奉者消弭火灾,因此火神与其它神灵一样,也具有护国佑民的灵通。古代,人们出于对火和火神的敬畏和恐惧,流传着不少离奇的传说。然而最为离奇的事情,还是发生在明末!

明人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是研究了解明代晚期北京地区名胜古迹、风土民情的重要著作,可谓明代北京游览宝典。该书卷一《城北内外》专设“火神庙”条,介绍什刹海火神庙的历史沿革和趣闻轶事。其中记载:“天启六年(年)五月初六日巳刻,北安门内侍忽闻粗细乐,先后过者三,众惊而迹其声,自庙出。开殿审视,忽火如球,滚而上于空。众方仰瞩,西南震声发矣。望其光气,乱丝者,海潮头者,五色者,黑灵芝者,起冲天,王恭厂灾也。东自阜成门,北至刑部街,亘四里,阔十三里,宇坍地塌,木石人禽,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数,人以百数,燔臭灰眯,号声弥满。死者皆裸,有失手足头目,于里外得亡者,物或移故处而他置之。”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恭厂(明代制造火药武器的兵工厂,隶属工部,位于今宣武门内)大灾。当时的北安门,就是后来的地安门,在什刹海火神庙南面,是明清皇城的北门。

在时人来看,这是什刹海火神庙里的火德真君“自庙出”,显圣示警,制造了兵工厂的大爆炸,引起大震!而且火德真君示警之前非常排场,“粗细乐”先后传出三遍,很有些起驾出巡的派头。不仅如此,什刹海火神庙里的火德真君还有号召力,《帝京景物略》在此“火神庙”条下接着说,当时崇文门火神庙中“神亦焰焰欲起,势若下殿出”,准备跟着什刹海火神庙的火神一起升空!吓得庙祝跪下抱住神像哀求:“外边天旱,不可走动”,才算让崇文门火神庙里的火神“举足还住”。

王恭厂大灾带来的冲击波,东至通县,南至河西务,北到密云、昌平,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异象百出:石驸马大街五千斤重的石狮,平常数百人均无法移动,这次居然飞到城门以外;西安门一带米粒大小的铁渣在空中飞舞溅落;密云境内,飞来二十余棵大树……事后有人报告:西山发现了许多城里人穿的衣服,大半都挂在树上,昌平州教场上,衣服堆成山,各种器皿、首饰、银钱,无所不有。据说连天启皇帝都惊得跑出乾清宫,差点儿被震落的瓦片砸中。

天启皇帝像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人试图从现代科学角度上解释,认为很可能是地震,属于自然灾害。但是国家地震局历史档案里并未肯定这次灾变就是地震。又有人认为王恭厂可能不慎失火、引燃火器,从而发生了爆炸,然而当时的许多现象又不能简单地用兵工厂爆炸解释清楚。所以,此次灾害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至今还说法不一。

不管怎么说,在古人眼里,火德真君可是非常了得,万万不能胡作非为惹了此神。那么,这位大神来历如何呢?

中国上古时期,先民有观察和祭祀星辰的习俗。“荧惑”是火星的别名。古人祭火星,就是祭“荧惑”。古人认为南方气候炎热,南方之神主火,其帝号炎帝。道教兴起后,把上古传说和民间尊奉的火神纳入道教神仙谱系,认为:“火德星君,为炎帝神农氏之灵,祀之为火神,以禳火灾”(《神诞谱》)。于是,就有了南方火德星君的称号,道教神仙谱系的隆重称谓即是南方火德荧惑真君。

火德真君塑像

如今的什刹海火神庙,里面的诸神塑像都是新制的,人们无法得知旧时北京人眼中的火德真君真容到底如何。而且,来这里的人,不管诚心祈福也好,参观游览也罢,走进山门,心中多少都有了些敬意,拍摄神仙的照片总觉得不大好,所以,什刹海火神庙的精美图片不少,里面火神的照片却难觅,即使有,一来光线暗、镜头远,并不清晰,二来也非古意。那么,如何一睹老北京人眼中的火德真君真容呢?

别急,老北京的印刷匠人过去常常印制各种民间信奉的诸神神像,约有百余种神,号称“百份儿”,供大户小家、各行各业张贴祭拜,其中就有火德真君。在旧日北京老百姓的眼里,这位大神的真容是这样的:

怎么样,确实威风凛凛吧。今后,各位如有机会去什刹海火神庙,可以看看现在供奉的火神塑像,和过去人们眼中的火神真容有什么不同,比对比对,也算是一种乐趣、一种发怀古之幽思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