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字辅汉,西汉开国大功臣张良的第十世孙《汉天师世家》记载:良生不疑、不疑生高、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皓、皓生纲、纲生大顺、大顺生道陵。汉光武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丰县阿房村,出生前,其母梦见魁星下降,感而有孕。出生时满室异香,整月不散,黄云罩顶,紫气弥院。自幼聪慧过人,七岁便读通《道德经》,天文地理、河洛谶纬之书无不通晓,为太学书生时,博通《五经》,后来叹息道:“这些书都无
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张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而他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张祖都婉拒了,他对使者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去了。
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赵升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于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1]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本是太学书生,性好学,博五经,邃于黄老之道,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皆极其奥。长为博学之士。后弃官学道。创立了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四川苍溪县境的灵台山(又名天柱山)飞升,传说时年岁,道教称为“祖天师”。传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跟太上老君学道,得老君亲授,得天独厚,道法高强。
祖天师所创道派,称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道。但因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当时又有称五斗米道(编者按:实际上多用是蔑称,但是初中课本称之为五斗米道张道陵除书符治病、驱邪禳灾以外,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道民定期赴治学道,祭祷。其孙子张鲁在东汉末,三国时期,拥有一支军队,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并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正一道的一些社会和宗派主张,比如,对犯有罪过的人,不是用严刑惩罚,而是原谅三次后再加以刑罚,那刑罚也比较轻,一般是让他去修路。同时在路上设义舍,里面放米肉,路人可以量腹而食。这些措施对于天下大乱形势下的民众,营造了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因此得到了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后来,张鲁投降了曹操,割据政权也就不得再存在。曹操将天师道的力量迁移到北方,但是让正一盟威道教却得到了保留,并向内地传播。
01修道降魔
张道陵先退隐北邙山修道,后得黄帝九鼎丹经,修炼于繁阳山,丹成服之,得分形散影之妙,通神变化,坐在立亡,每泛池中,诵经堂上,隐几对客,杖藜行吟,一时并赴,人皆莫测其灵异也。后于万山石室中,得隐书秘文及制命山岳众神之术,行之有验。闻蜀民朴素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修道。既遇老君,遂于隐居之所备药物,依法修炼,三年丹成,未敢服饵,谓弟子曰,神丹已成,然未有大功于世,须为国家除害兴利,以济民庶,然后服丹即轻举,臣事三境,庶无愧焉。老君寻遣清和玉女,教以吐纳清和之法,修行千日,能内见五脏,外集外神。六天妖魔,尽被降伏。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蒙其害,自六天大魔被降之后,张道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戳。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册封正一天师。
惜的是,相对制作精良的《龙虎山张天师》最终并不是特别受观众的认可,明明是部制作水准不低的影片,明明制作方还请来正一道六十三代天师之孙(天师府的主持)张金涛来做顾问,为什么却仍换来不太满意的结果?估计这口锅编剧是不得不背的。《龙虎山张天师》虽然表面故事并不复杂,但是内容上想诠释的东西却很多,比如,将三星堆文明与蜀地古文化结合,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抛弃“道法即魔法”的惯常观念,让张天师由法师变为武师;以人心、欲望为依托,传输以“正道”。上述三个电影中所明确想突出诠释的东西,其实正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但同时,因为故事表述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三个优点发挥的并不太好,评分也随之大降。我们拆分出来看一下。虽然说,三星堆文明与张道陵所在的东汉时期相隔有千年之久,但是,文化传承的魄力就在于,他们越神秘越吸引人去探索和发掘。《龙虎山张天师》引入三星堆文明,其目的之一可能就是推广三星堆文化,进而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瑰丽与辉煌。正因为我们目前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三星堆文化的溯源,但是我们仍可以用影视作品来探讨它。第一点,将三星堆文明与蜀地古文化结合,展示中华文化传承。所以说,《龙虎山张天师》以一种“臆想”的方式带入三星堆文明到影片中,营造出古蜀地文化的与众不同,这其实也是颇为惊艳的。影片故事所发生的青城山,也曾是三星堆文明的覆盖区域,谁又能保证,在当时的东汉蜀地三星堆文化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脑洞开的还是可以的。接下来说失分点,虽然影片中塑像、巫波手仗、青铜树等道具采用三星堆文化可以说编辑脑洞不错。
02#龙虎山张天师#但是巫人的咒语“克苏鲁”就有点脑洞过头,给人种特别不真实的感觉。本来三星堆文化道具让人心生惊异和惊叹,结果却又被“克苏鲁”笑场。第二点,抛弃“道法即魔法”的惯常观念,让张天师由法师变为武师。打个不算特别恰当的比方,《龙虎山张天师》中的张道陵,就相当于《指环王》中的甘道夫,是个近战法师。有人认为,拍摄一部正一道创始人的电影,里面却没有法术?可是反过来问,为什么涉及“天师”(或者说道士)的电影就一定要有法术?你真的相信张道陵确实已经飞所以说《龙虎山张天师》可以拍摄为一部特效乱飞的法术电影,同样也可以拍摄为一部刀剑乱飞的武术电影,只是选择不同、诠释角色不同而已。相比之下,更接近历史张天师模样的,一定是武术而不是法术。这部电影算是从一个层面打破了以往对“道”的刻板印象,让其回归“正道”,这有什么不好呢?不过失分点也不得不说,编剧在重视历史还原的基础上,忽视了一些细节,比如道教道术的推演,不是那种神神鬼鬼的道术,而是道家文化中的道术,影片中铺陈的太少。升上界,位列仙家了?第三点,以人心、欲望为依托,传输以“正道”。影片中的“妖人”其实都是普通人,受巫术所困,也用毒术来进行解释。《龙虎山张天师》中的故事虽然简单,其实也是一部探索人心与欲望的作品,内具“俗心不死,道心不生”之义,同时也以道心眷顾天下苍生。告诉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若不受控,无限膨胀,实与“妖魔”无异。这本是极好的。因为这种“正道”中也包含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可是影片却在最后的设定上,出现了“天门”打开的景象。虽然是艺术为故事服务进行的加工,但是却将上述所言的亮点抹灰不少。《龙虎山张天师》可谓一得一失间最终在流于平庸了。但从总体上来说,它也作出了创新和尝试,是有一定价值的。希望之后,类似的作品还是要精磨剧本,让剧情故事和所诠释的内涵不要形成冲突。对,《龙虎山张天师》还有一个亮点,樊少皇的动作戏行云流水,确实相当有看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