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宏伟”
年前
清末名臣曾国藩游历龙虎山大上清宫时
曾为这座洞天福地
皇家宫观的瑰丽壮观深深折服
(大上清宫遗址全景照)
百多年后
一度被湮没在山林杂草中的大上清宫遗址
经过3年多考古发掘层层梳理中
我国元、明、清,乃至宋代的
大上清宫的布局脉络终于渐渐清晰
(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照)
印证了龙虎山人代代相传的
有关大上清宫的
“两宫、十二殿、二十四院,富贵不可言”
的传说。
一起来感受下
这座我国历史上等级最高
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
未来将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宗教文保精品
现场图
青釉双鱼洗
元代铜钟
兽面瓦当
铜钟铭文
屋脊兽狮子
黄琉璃龙纹滴水
绿琉璃龙纹瓦当
骑凤仙人
黄琉璃如意构
三清阁神台
天皇殿
龙虎门台明
崇元院遗址
宋代地面
庭院卵石面
龙虎门
是不是感觉很神秘?
来跟江南君一起了解下怎么回事儿吧
↓↓↓
“皇家宫观”销匿84年
“重修碑”出世叫停原址重建
鹰潭闻名于世的不止有风景绝美的龙虎山,传说可以斩妖除魔的“张天师”所在的三清观、天师府同样也是道教胜地。不过却很少有人还记得,距离天师府不过区区1公里远的泸溪河北岸曾经有一座传承千百年的江南第一道观。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火,把这座宏伟宫观烧得荡然无存。经过这七八十年的时代变迁,连它们的残砖剩瓦也都被黄土掩盖了。”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队负责人胡胜说,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工作之所以能够立项,能够在今天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可以说是一个“巧合”:要不是年6月当地政府打算在原址重建道观,从而使得建筑遗迹得以重见天日,那么遗址的发现、发掘等等工作,还可能再晚上许多时间。
证实这片荒山野林,杂草几乎过膝的荒地正是传说中的“大上清宫遗址”的关键证物,是一块铭刻有“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的石碑。自此,宫观的重修计划被紧急叫停,转为保护性发掘;省考古研究院、鹰潭市博物馆的多名专家在这块多平方米的野外郊地里开始了历时3年多的考古发掘。
金砖、大钟印证“皇家道观”辉煌
规格级别只低于故宫“太和殿”
历史上,不论是对王公贵族还是富甲天下的商贾,判断其地位高低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是看其房屋建制在当时究竟是按哪种级别构建的。而在大上清宫遗址发掘出土的清代“屋脊蹲兽·斗牛”,则证实了它贵为“皇家道观”所言非虚——因为按照当时宫殿式建制的“五脊六兽”排序,“斗牛”位居5个蹲兽第二位,地位仅次于北京故宫“太和殿”所用的垂脊蹲兽“狻猊”……证实了其建制级别仅仅低于故宫。可以说,将其称之为“皇家道观”毫不过誉。
在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印证大上清宫辉煌的还有其出土的正殿地砖和金钟。众所周知,御窑金砖从来是皇家专用极为珍贵,而在遗址中被发掘出的百余块皇家金砖,证实了当年大上清宫不仅在道家以及民间有着极高地位和威望,也极受历代皇帝的青睐,一直享有极高“政治待遇”。
“遗址出土的元、明、清代各类文物都从不同方面证实了上清宫历朝历代的地位。比如说我们发现的源于元代的瓷器碎片,就是来源于当时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的‘定制专用’;譬如还有元代大铜钟,整重有斤,就比故宫现存的铜钟只轻上1斤。”胡胜告诉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大上清宫在当时的地位之高,国内没有一家道观可以与之比肩。因此用大“皇家等级,官式建筑”这8个字的关键词,就可以基本概括大上清宫历朝历代以来建筑特点。
拟打造“遗址公园”
再现道教祖庭
大上清宫遗址发掘工作从年6月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发现、保护的宋元明清时期遗存就有29处;两期发掘面积逾余平方米。至此,大上清宫历经4代的“两宫、十二殿、二十四院”格局基本恢复,其建筑遗存最早可以追溯至多年前的宋徽宗赵佶年间。
严守中轴线对称布局,被称之为“洞天福地”的大上清宫三面临山,占地30余万平方米,如今遗迹岁印证了有宋以来各时期的相互叠压地层关系,但尚未完全展示遗址全貌,而根据现存古迹《大上清宫全图》,专家推测在下一步发掘考古中,遗迹还将有更多发现。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从鹰潭市政府获悉,遗迹遗址在有效保护的同时,还将开展第三期考古发掘;同时以其首创的“边考古边展示”方式,利用修建游步道,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的同时亦达到有效保护作用。
据了解,《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已经出炉。届时,大上清宫的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将被打造成全国首屈一指的宗教文保精品,从而为“大上清宫遗址公园”奠定基础。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李巧
编辑:陈阳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五分钱,求!打!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