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190414/7055038.html

龙虎山道教的思想体系,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与时俱进、兼容并包,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改进、充实自己的教理教义。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龙虎山属于道教正一派,“正一”二字有什么含义呢?我们的祖师爷有一些经典的解释,如“正以治邪,一以统万”,又如“正一者,真一为宗”,又如“道心不二,是为正一”,又如“正者,正其心;一者,通其道”,又如“盟誓外邪,内正一炁,故号正一”等等,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对“道”的信仰,要至正不偏、纯正如一、正心诚意,要不二奉而专一,要不落邪见,才能修道有成,才能正法度人。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说:“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圆明自足,是开立教之源,以为人道之本”。明确地指出“真道”为正一的立教之源。

现在来谈一谈道教教义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道教崇尚道德、传播慈爱、讲求奉献、向往和平等传统核心价值理念,对提升个人境界,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清心寡欲”、“宠辱不惊”的心理调适功能。对于净化人心方面,道教历来注重心性修炼与思想引导,并在长期的修持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理论与方法。道教认为,人心浮躁不安、偏激失态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对待人生的得失和把握欲望的尺度。如能处理好人生这两个认识与实践的问题,人心自然能够“常清常静皎如月,坦然应对世事人”。

二是“尊道贵德”、“返朴归真”的教化作用。道教历来有“道为体,德为用”的说法。道教“贵德”的核心思想就是循道所思、遵道所为、持道养德、厚德载物,其重要价值在于法自然之道、养浩然正气、与天地合一、同四时合序、常怀济世之心,常做利人之行,言行有道,动静怀德,正己化人、普度众生。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道德修养高深的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对于内心是一种安慰,生活得非常充实,问心无愧,心胸坦荡,自然心平气和,无忧无虑,所谓“德正则心安,心安则气顺。”相反,假如德行欠佳,心地不纯,甚或道德败坏,损人利己,则是心神不安,难得清静,往往杂念丛生。

三是“上德不德”、“知止知常”的行为理念。在这个方面,道教一方面以“无为之德”彰显出人性内在的光辉,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对人的行为提出了外在要求,即“知止”、“知常”。知止,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度,做到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力戒贪心、排除妄为;知常,就是要明了物之本性,坚持顺应自然、恪守规律,做到知天理、循人情、顺造化。简单说来,知止要使人明白什么情况下应该为,什么情况下不应该为,强调的是为的时机、尺度与火候;知常则重在洞悉作为什么、为何要作为、如何作为,更加强调为的范畴、目的和方法。如果按照道家“上德不德”“知止知常”“有所为,有所不为”与“为而不争”的内在修修和外在德行去要求自己,则自然人我清静、贪念不生,断除烦恼、万缘和谐。

四是“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这是道教“内以修仙,外包万象”的重要思想。以山谷比喻人之胸怀,用大海比喻人的涵养。引申而言,虚怀若谷的精髓在于虚无、高远和含蓄;海纳百川的核心则是开放、容纳。二者表现在人的修养层面,前者是在尊重和肯定别人的同时肯定自己,显现出谦虚谨慎、先人后己的气度;而后者则以包容与接纳别人的方式来丰富、完善自己,更多地折射出和合圆融、偕同共进的君子襟怀。

五、“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济世主张。“齐同慈爱”、“异骨成亲”是道教慈悲济世、无量度人的核心思想。道祖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明确指出这一思想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物我无别、天下一家”的大同精神。生活中,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亲疏远近,不论信仰、种族,用相同态度,给予平等相待,不起分别之心、不生嫌弃之念,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具体实践。

大力弘扬和践行齐同慈须、异骨成亲的思想传统,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