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问诊百姓放心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506.html

在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斩妖除邪魔,到伴君如伴虎,历代天师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在龙虎山缔造了一系列神秘的传奇。

九天玄女化邪除煞灵符

一、

---祖天师张道陵

(一)隐居山林拒做官寻仙访道创道教

“张道陵与部分西南夷首领既斗争又团结,通过与他们设坛盟誓,不仅改变了杀人祭祖的落后习俗,而且使夷民一跃成为道教的忠实信徒。”

张道陵祖先为汉开国功臣张良

说起张天师,自然就得提到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他本名张陵,祖先也是一位大有来头的名人——西汉开国大臣张良,张道陵是张良的第八代玄孙,祖籍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出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的吴地天目山。

据说张道陵的降生就充满了祥瑞之象。有一次,他母亲夜晚梦见一位天人从北斗魁星中降落到地面,有一丈多高,穿着一件彩绣的丝绸衣服,将蘅薇香交给她。一觉醒来,她发现衣服和居室有一股异香,一个多月都不消散,随即感有身孕。生下张道陵的那一天,有黄云覆室,紫气盈庭,屋中还有日月之光。所以,这一切都注定他有一个不平凡的一生。

少时入太学十岁遍读经书

张道陵少年时入太学(当时的最高学府),7岁读《道德经》,读了10多遍就了悟它的内涵,还通天文、地理、五经、河图、洛书,博学多闻。公元59年(东汉明帝永平二年),26岁的张道陵就被任命为江州(重庆)令,但是他素来喜欢黄老清净养生之道,认为当官“无益于年命”,就辞官退隐到洛阳的北邙山修炼了3年。

虽然他想清净,但是朝廷似乎不想让他清净,三番五次邀请他出山做官。比如说,公元80年(汉章帝建初五年),朝廷征47岁的他为“博士”(学官的名称),他“称疾不起”,也就是泡病号。要是知道他能活岁,估计朝廷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了。公元89年(和帝永元元年),也就是9年后,皇帝虽然已经换了人,但照例又惦记着他,知道他有道,先是征他为“太傅”(位列三公的正一品大臣),后封为“冀县侯”,先后下了三次诏书,可张道陵仍然“耍大牌”,坚决不服从组织安排。而他也因此为他的继任天师们做了一个令后世皇帝头疼的垂范——屡召不就,你下你的诏,我修我的道。

惧怕皇帝骚扰隐居山林

也许是怕皇帝继续骚扰,张道陵干脆直接跑路走人,先是顺着淮河跑到了河南的桐柏太平山。到第二年的公元90年(和帝永元二年),57岁的张道陵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寻仙修道之路。他带着弟子王长,从淮河进入鄱阳湖,然后溯流信江进入贵溪的云锦山。在云锦山,张道陵炼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后“丹成龙虎现”,于是云锦山也就改名为龙虎山。此时的张道陵已经年过60,但据说他吃了自己炼的丹之后返老还童,变成好像30岁的年轻人。他还广传弟子,以符水给当地人治病。后来,他北上河南嵩山,在嵩山的一间石室里得到了“三皇内文”、《皇帝九鼎丹书》、《太清丹经》等书。

当然,张道陵周游名山大川并非盲目的自助旅游,而是寻仙访道,调查民间信仰,收集天文、地理、图书、谶纬之秘等资料,为日后的创教打基础。到顺帝年间,张道陵已年过90,在大多数人看来,他早就到了该写回忆录的年纪,但这时他却做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进入巴蜀,去开创他的道教王国。

(二)巴蜀传道纳夷民符箓消灾显神秘

张道陵为何选择远到巴蜀传道?这无疑与他在重庆做过官有关系,所以他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是自己的老根据地,知道这里的老百姓性格淳厚,容易被教化,并且名山也很多。

在巴蜀传道期间,部分西南夷流传着杀人祭祖的传统恶俗。为了使夷民“心修正道”,张道陵与部分西南夷首领既斗争又团结,通过与他们设坛盟誓,不仅改变了杀人祭祖的落后习俗,而且使众多被贬称为“鬼”的夷民,一跃成为道教的忠实信徒——种民。当“弟子户至数万”,张道陵又设立了二十四个教区,任命祭酒等道官来管理道民,形成了天师道早期教规和一套天神地祇体系。在鹤鸣山,张道陵还做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上玄元”。

东汉末年的顺帝年间(公元-年),当时的政治黑暗,瘟疫流行,张道陵创立了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人所称的道教,由其子孙世袭相传,教民入道要交五斗米。这种宗教是以老子为道祖,道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为最高境界。

张道陵没有让崇拜他的老百姓失望

事实上,张道陵也没有让崇拜他的老百姓失望。据说张道陵曾往阳山治妖,有毒龙在深水池中兴风作浪,张天师书符一幅,投入水中,妖龙立即逃去。魏晋以后,符文曾被道教各派采用,使道教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符咒成为道士与鬼神交际沟通的媒介,是为人消灾祛病的主要手段。而箓通常指记录诸天官名号的法牒,牒中有相关的符图咒语,是道士个人修身立业、升迁道职的证书,没有为别人防病除疾的作用。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世称符箓派。

中国最早叙述神仙事迹的著作《列仙传》里,还记载了张道陵与众鬼交战的详细场面。说的是八部鬼帅带领鬼众,盘踞在西蜀青城山巅。张天师佩戴盟威秘箓,前往青城山战鬼。八部鬼帅带领千万兵马攻击张天师,张天师以丹笔抵御,鬼卒皆死,鬼王困卧,叩头如捣蒜求天师饶命??最后,张天师成功降服众多妖魔,救济了苍生。

到公元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张道陵已经活到了不可思议的岁高龄。这年的九月九日,他感觉“功成道著”,是时候离开了,于是效仿帝王传承的制度,将秘箓、斩邪二剑、玉册、玉印传授给长子张衡,并嘱咐道:世世代代由一人继承我的衣钵,非我家宗亲子孙不传。随后,他与夫人雍氏一起登上云台峰,“白日升化”了。

第三代传人张鲁

---三代天师张鲁

(一)乱世势起建政权政教合一收人心

“曹操的政治手腕也算玩得炉火纯青,但这次他打错了算盘,因为他的对手是张道陵的孙子张鲁,修道多年的张鲁自有逃出生天的‘妙计’。”

张道陵羽化之后,长子张衡接替了他传道的责任。也许是因为他父亲威名太盛的缘故,这位张衡流传到后世的记载倒不多,除了正常的传道济世之外,他也颇有乃父的风范——朝廷招纳他做“黄门侍郎”(皇帝身边下达诏令的大臣),他也推辞不就。

张衡之后,继承道统的是他的儿子张鲁,而这位张鲁,实实在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也得归因于当时的乱世,给了张鲁一展身手的机会。

生逢乱世一展宏图

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闹得如火如荼。当时的益州牧(四川成都的最高长官)刘焉非常崇拜天师道,在公元年(汉献帝初平二年)时,他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挥师北上,袭击汉中太守苏固。将苏固击杀后,张鲁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一同并肩作战的张修也杀了,将他的部众收编下来,占据了汉中,随后建立了一个名垂青史的道教政权。

张鲁的老上级刘焉做梦都没想到张鲁如此生猛和不听话,但事已至此,他也无法阻止张鲁的雄心大略了。没多久,窝着一肚子火的刘焉死后,他的儿子刘璋要替父出一口恶气,竟然将气撒在张鲁的亲属上,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杀了。

张鲁知道与巴蜀的刘家结下了梁子,随时会有被敌人攻击的危险。于是他一方面巩固边防,趁势消灭南部的豪强势力,另一方面加紧对天师道内部组织的完善,并逐渐推行“政教合一”的地方管理架构。同时,还组织发动群众,一边种田,一边练兵,两不耽误。此外,还大搞慈善事业,免费给路人施舍米和肉,但是规定“量腹取之,过取者有祸”。春夏季节,则禁止饮酒和宰杀牲畜。有后人评价,张鲁的地方政权与后来的人民公社制度有几分类似。

(二)妙计避难留后人重返祖山传经箓

龙虎山“宛如仙境”

在当时的乱世中,张鲁治理下的汉中成了周围民众竞相投奔的一方乐土,时间持续了30年之久,直到最后被曹操的大军压境打破了宁静。试图称霸天下的曹操一直对张鲁有所耳闻,知道这是一块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公元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曹操亲率10万大军直奔汉中而来。

在权衡局势之后,张鲁计划向巴中退却,手下的将领们都建议张鲁“坚壁清野”,将所有物资、粮草、仓库都烧毁,不留给曹操一粒粮食。这种想法在两军对垒时应该是极为明智的,但这时聪明一世的张鲁却犯起傻来,竟然说:“我本来就想归附朝廷,但一直没下定决心。这次我们退却巴中,避开曹操的锋芒,并非是出于恶意,物资粮草之类的,本就归国家所有,就留给曹操享用吧。”估计当时他的部下听了,非晕不可。要知道,把粮草物资留给曹操,就等于早点让曹操追上自己然后把自己杀掉一样。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傻瓜吗?其实随后发生的事情证明张鲁非但不傻,而且很有过人的智慧。

曹操对张鲁刮目相看

当曹操收到张鲁送的这份物资大礼时,做梦也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这使得他对张鲁刮目相看了。这时候,其实仗已经没必要打了,曹操赶紧派了使者前去慰问张鲁,并且马上封官拜爵,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邑万户,同时封其五子皆为列侯。

或许,就在此时,张鲁其实已经安排了家族的后事——重返龙虎山,远离曹操的控制。只不过,这一切准备都做得极为隐秘。而且他把这一切都只能寄托在他的儿子身上。原因就是当时张鲁所处的位置是在曹操控制的范围,而他日思夜想去的龙虎山属于吴地。赶上张鲁是曹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