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的一篇古文《滕王阁序》让人叹为观止,多少年来记忆犹新。王勃的绝世才华和文中的优美词句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那时就知道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成为名震江南的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始建于公元年,是唐太宗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因李元婴被封为滕王,所以得名滕王阁。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多年来,滕王阁历经兴废28次。滕王阁的第29次重建,于年国庆举行奠基大典,年重阳节正式开工,年重阳节胜利落成。甲午国庆长假,恰逢九九重阳,机缘巧合,登临滕王阁,游览江南胜景,抒发思古幽情,领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奇妙风光,真乃人生幸事。为了这次难得的游历,我做足了功课,不但重背了《滕王阁序》,还温习了《滕王阁序》的动人传说:
《腾王阁序》作于公元年,当时的王勃虽然只有25岁,却饱经风霜,历尽磨难。19岁时,曾在王府中任修撰,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春风如意。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英王与沛王斗鸡的游戏中,王勃年少冲动,一时兴起,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谁知本来一场玩笑,却酿成大祸,唐王小题大做,认为王勃挑拨王子之间的关系,王勃被逐出沛王府。离开王府后,他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几年后,再次供职于朝廷,可还是好景不长,又因杀死一官奴而获罪入狱,父亲也因受株连被贬到偏远的交趾。就在他绝望地等待着死神降临时,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幸遇皇帝大赦天下,王勃逃过一劫。公元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完工大典,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欣然请他也参加宴会。可王勃并不知道,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事先让女婿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各位来宾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都知道他的用意,所以推辞不写。而王勃初生牛犊,年少狂放,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始料未及,大为不满,拂衣而起,转入后帐,教人去看,王勃每写一句都传于他听。当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时,都督不屑一顾,说道: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便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再也坐不住了,起身惊叹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尽管当时王勃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千古名篇才信手拈来,令人读之击节叫绝。我喜欢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更喜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警世名言。我认为这才是全文最富哲理和文采的警语。一千多年来,多少失意文人学士,吟着《滕王阁序》的励志名言,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即使在极其不得志的逆境中也不消沉放弃,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王勃于滕王阁上一挥而就《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
滕王阁雄踞南昌沿江北大道,依城临江。往景区看,首先看到的是仿宋大牌楼,牌坊正中有青石贴金横匾,上书“滕阁秋风”,穿过牌楼背面是“胜友如云”。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进得园内,广场与主阁有一个不大的广场,站在广场偌大的太极图案上仰望滕王阁,它的南北分别是压江亭和挹翠亭,低一层次雄踞左右,与主阁倚天耸立形成巨大的“山”字。初看大“山”的一刹那,我就被这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深深地震撼了!
新建的滕王阁高57.7米,外观是三层带回廊的建筑结构。巍峨挺拔,飞檐画栋,再现当年“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的景致,我完全陶醉其中,随后拾级而上:一层的飞檐下“瑰伟绝特”匾中的四个狂草字,为唐代“草圣”怀素所书,若无讲解员介绍,实难辨认,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草书匾”。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门前的红柱上高悬着毛主席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的对联,行云流水、凤舞龙飞的狂草,给滕王阁增添了绝世霸气。只可惜从年到年的八十多年间,滕王阁正处于历史断档期,毛主席他老人家无缘一览滕王阁真容,这不能不说是滕王阁的遗憾,也是一代历史巨人的遗憾。若要他老人家真能登上滕王阁,那绝对会有一篇旷世奇作留传下来。
步入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整块汉白玉浮雕影壁《时来风送滕王阁》,是根据明人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了青年王勃籍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勃发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原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情景。
二层是一个暗层,正厅的墙壁上是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80多位江西历代名人,有田园诗人陶渊明,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代词人晏殊,智者朱熹,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甚至还有明代奸相严嵩……严嵩“杰”在何处得以入选,我不能理解。我只是想,王勃当年赴宴要是看见陶公在此,不知能否收敛些他的狂放?我不敢肯定。但我能想象得出,毛主席要是登上滕王阁,以他老人家的脾气,“秦皇汉武”尚“略输文采”,小小王勃,一介书生,能让尔等一压群芳、成就千古雄文?!
三层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
四层也是一个暗层,正厅墙壁上是《地灵图》,画面从南往北依次是大庾岭梅关、弋阳圭峰、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井冈山、庐山、鄱阳湖、石钟山……画面严谨,功力深厚,与二层的《人杰图》堪称双壁,尽显江西钟灵毓秀的壮丽河山。
五层与三层相似,也是一个回廊四绕的明层,进入厅堂,正中屏壁上,镶置用黄铜板制作的《滕王阁序》全文,近10平方米,乃东坡居士手书,经复印放大,由工匠手工镌刻而成。背诵着《滕王阁序》,顺着回廊转了一圈,廊檐下四方各一块金匾,匾额题字耐人寻味,均出自《滕王阁序》:南面是“南溟迵深”——遥看南海深不可测;北面是“北辰高远”——仰望北极远远高悬;东面“东引瓯越”、西面“西控蛮荆”取文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意,西面正对赣江,驻足远望,“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往前看美丽的红谷滩尽收眼底,左顾:高楼林立,一派现代都市气息;右盼:八一大桥飞架南北隐约可见。我不禁感慨,一代文豪苏东坡,豪气冲天,竟然没有在滕王阁留下只语片言,只是以书法家的身份恭恭敬敬抄写序文而已。看了这里铜质的苏氏手书,我感佩他的聪慧睿智,历代文人与滕王阁千古于此的也只有他和王勃二人矣!
六层是滕王阁的最高游层,由台坐之下的底层算起,这一层实为第九层,故大厅题匾“九重天”。“九重天”三字为篆书,只有登临其境,才能识得其字、感受其意。中央是一个围井,往下看,五楼的布置历历在目;往上看,螺旋式藻井渐变渐小,五彩缤纷,尽显天圆地方之神秘。这里还有一个小舞台,定时有古装的歌舞表演,遗憾的是,下面几层“耽误”多时,错过了感受当年滕王阁歌舞升平的机会。
游览滕王阁多日了,每每想起,心潮澎湃,文思涌动,可每次提笔,就想起滕王阁三楼门柱上常江老先生的一副对联:
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
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一句“小心掷笔”让我心头一惊,总不敢贸然落笔,我不是才人,不敢“大胆题联”,只能日记一篇,以慰我心……
作者简介
白祖彦,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年5月出生于靖远县平堡乡。白银市作协理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