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宫观是道士修道、祭祀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一般称为观庵、庙、院。长江流域的琳宫洞府比比皆是,历史悠久,气势恢宏,或在闹邑都市,金碧辉煌;或在名山幽林,晨钟暮鼓。
它们点缀在祖国山河大地上,有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钟天地之灵秀,见道教之神奇,给锦绣中华平添了一大人文景观。今天就为大家介绍道教:苏州玄妙观,桃红柳绿清新雅致,享有“地上天堂”之美誉。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殿宇建筑,玄妙神秘、精美生动的雕绘艺术,别具特色、久负盛名的斋醮音乐,桃红柳绿、清新雅致的宫观环境,享有“地上天堂”的美誉。
苏州玄妙观,在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多次更名。其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初名真庆道院。唐代改称开元宫,这时开元宫的规模虽不算大,但是香火很盛。然而,唐末藩镇割据,孙儒攻陷苏州,开元宫建筑大多毁于兵火,北宋初期才得以重建,并改称“太乙宫”。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又改名为“天庆观”,并增建了许多殿宇,招天下画师,绘成了《三天天宫盛景》巨幅壁画,颁敕“金字牌”永镇观内。至宋徽宗时,天庆观已成为江南道观之观。
元成宗元贞元年,诏改“天庆观”为玄妙观”。明洪武年间玄妙观被辟为道教正一派的丛林,更名为“正一丛林”。玄妙观道士均为出家道士,这与其他正一道宫观既有出家道士又有在家道士有所不同。
明嘉靖十六年,复修玄妙观,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扩建,耗银4万两,历时三年乃成,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为“园庙观”。太平天国时期,园庙观再次毁于兵燹,但不少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仍不失为我国长江流域的著名道观。辛亥革命以后,复称“玄妙观”。
玄妙观正山门为一座五开间的殿宇,今存为清乾隆四十年由巡抚萨载重修,为歇山重檐式建筑。门内匾额上“玄妙观”三个大字为清末通州名士沙映所书,笔力雄厚,字态端庄。山门东西两旁是八字形黄照墙,分别开有“吉祥”、“如意”二门。
山门后壁镶嵌有一块石碑上刻元代牟献撰文、赵孟书写的《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不过此碑是近年根据拓本重刻上去的。清殿是玄妙观的主殿,初建于晋代,后毁,南宋淳熙六年提刑赵伯骕重建。是一座九间开的大殿,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殿内正中是个制作精致的万年台,台上供奉着宋代雕塑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像,各高两丈左右,神态庄重和蔼,垂眸微笑,形貌典雅,衣褶自然。
三清神像周围,还供有玉皇大帝、十二天将、六十甲子星宿塑像,造型、神态各异。三清殿中济济一堂的神像,堪称宋代塑像中的精品。
三清殿中还保存有许多文物。大殿檐前高悬的“妙一统元”四字横匾,乃清初太傅金之俊所书,但又一说为金兀术所作。此匾额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因匾额悬挂日久,被风雨剩蚀,上的“一“字已无行迹,难以模仿,遍请了许多名人补写,都不惬意。
某日有一农夫说能写,便来一试果然写的和原字一样。原来,这个农夫,每天挑柴进城叫卖,必到露台上憩息,天天如此,久之已将额上的字深印在脑海中,以致一挥而就。
大殿内高悬的“太初阐教”四字横幅,是乾隆皇帝御赐。而那块镶嵌在西墙上的老子画像石碑,更是传世一千多年的稀有文物。碑上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绘的老子像,貌极苍古;有唐玄宗为此像作的御赞,由颜真卿手书,宋代张允迪摹刻,被誉为“奇踪异状”,可称“四绝”碑。
三清殿外东旁还立有一无字碑,碑上原有明初方孝儒所撰的碑文,记的是洪武四年玄妙观被辟为正一从林,所属香火田等资产悉数充为军饷一事。后来方孝孺因忠于建文帝,被明成祖诛杀十族,碑文亦被铲除,后人为纪念方孝孺,遂称无字碑。
玄妙观的道教音乐十分值得欣赏。其清纯、低沉、缓慢、刚柔适度的道乐风格,闻名遐迩。一方面,它内含宫廷音乐的成分,这是由于南唐、南宋时期,大量的宫廷音乐流散于民间,被苏州道乐吸收融合;另一方面,它又吸收了昆曲、江南丝竹、吴腔、小调等民间音乐素材。
此外,它还受江西龙虎山天师道音乐影响。清代玄妙观著名道士曹希圣集苏州道乐而成的《钧天妙乐》、《古韵成规》、《霓裳雅韵》专辑,已成为研究中国古典乐曲的重要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