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与竹子啥关系?

马上就要过年了,每到岁尾年末过春节,有这么一句诗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到嘴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北宋王安石那首著名的《元日》头两句,它们描写了自古以来过春节的主要习俗——燃放爆竹和更换桃符。

大城市禁止随意燃放烟花爆竹已经好些年了,小朋友们对燃放爆竹的热度大约也没有以往的小朋友们那么高了。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娱乐方式早就多样化了,过年燃放爆竹似已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但春节与爆竹作为民俗却会永远留在民族文化的记忆中。

时代在发展,民俗也在演进,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譬如“爆竹”这个词,也是民俗演进的留痕。喜欢琢磨的小朋友可能会质疑:爆竹,这种用纸裹了硝黄火药制成的东西与竹子有啥关系呢?自然是大有关系,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若往前推究就会发现,在火药发明前,古人最早过年燃爆的本就是一条条竹子。

过年燃爆竹子的习俗是为吓跑那个传说叫“年”的怪兽,还是远古先民为除疫病吓魈(xiāo)鬼这里就不再细说了,这个历史传说每年过年都要讲一遍,小朋友大概耳熟能详了。总之,自古以来,中国人总觉得过年有“动静”则意味着吉祥。有些民俗家认为,爆竹最早的形式是“庭燎”(这个词在《诗经》中就有),也就是在庭院中燃火堆,南方没有太多的柴火,便用竹子做燃料,和普通柴火不一样,竹子焚烧时会发出“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这样一来倒更好,有了大“动静”的“庭燎”不但会更有效地吓退山魈怪兽,还能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从此,过年就专门燃爆竹子了。火药发明后,人们便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因此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国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鞭炮),这就是爆竹的演变过程。

文/广雅

再坚持坚持,等冬瓜熟了……

说起“”,不要以为这是现代人的发明,其实,古人也是要加班的啊!

春秋时期,南方有一个吴国,国王叫余祭。余祭有一个警卫员,以前是越国的俘虏,后来因为改造好,就升任为警卫员。这警卫员白天伺候余祭吃喝拉撒,晚上还要给他值班守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有一天,余祭坐船出行,这警卫员撑了一天船,晚上又要站岗值班,终于受不了了,于是,干脆鱼死网破,准备趁余祭睡着的时候刺杀他。结果却被余祭及时发现,一匕首下去,没有刺中要害,反被其他警卫制服。刺杀虽失败了,但也让余祭受了伤,还得了一个教训:不能让员工长时间加班。

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也是春秋时期,彼时北方有一个齐国,国王是齐襄公,因为边疆经常受到邻国侵扰,于是派连称和管至父两位将军驻守边防,并且许诺他们说:“两位将军辛苦了,明年瓜熟之时,我就会派人来接替你们,到时给你们升职加薪。”

连称和管至父二人满心憧憬地在边疆镇守了一年,到了第二年,甜瓜熟了,两人给齐襄公写信,要求派人来替换,齐襄公回信说,两位将军坚持一下,等丝瓜熟了再说。又过了一段,丝瓜也熟了,两人又向齐襄公写信,齐襄公说,再坚持坚持,等冬瓜熟了。

没办法,冬瓜也是瓜啊,只得等着!结果,两人在边疆等到最后一种瓜都熟了,也没见齐襄公派人来接替他们。实在等不下去了,两人一气之下,边疆也扔一边不守了,直接带兵回国都找齐襄公算账。

而那一刻,齐襄公正在王宫里喝酒享乐呢,他做梦也没想到连称和管至父这两人会从边疆赶回来造反。结果可想而知,齐襄公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就被砍了脑袋。

现在看来,“”说大事也不是啥大事,但绝不是小事!

文/书香遍野

地理那些事崆峒山的名字源于北斗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开篇第一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句话简直是为崆峒山量身打造的。

崆峒山,这座陇上名山,虽然地处海拔一两千米的黄土高原上,但其垂直高度仅为.5米,只有泰山相对高度的一半左右,在中华众多的崇山名岳中算不得多么巍峨峻拔,但崆峒山却是传说中仙人广成子修炼仙游之所在。

山因出了仙家而闻名,所以便有了轩辕黄帝上崆峒山问道。轩辕黄帝问的什么道?问的乃是治国之道与养生之术。无论治国还是养生,都是人间至道,难怪黄帝问道一被拒,二遭斥,却不改初心,第三次终于得到广成子的点化真传修成正果。天下道教名山众多:安徽齐云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却是“中华道家第一山”。不只轩辕黄帝问道,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还有,中华武术五大流派,崆峒武术是其中之一,这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多有演绎。

崆峒山钟灵毓秀,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高岭崆峒,山川险阻,雄视三关,控扼五原。”崆峒山乃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这里植被繁茂,上百年树龄的苍松古柏比比皆是;这里是天然的百花园,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放养蜂群;这里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珍稀野生动物便有70多种……

崆峒山为六盘山之余脉,其丹霞地貌丰富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是至今所发现的时代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丹霞地貌,其黄土高原上独有的石柱峰林等丹霞地貌及地质构造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崆峒之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一书:“北戴斗极为崆峒”。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崆峒山的名字来源于北斗。它也是周时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崆峒崆峒,空空洞洞,正合道家清静自然的追求,再兼地质构造的原因,崆峒山岩穴空洞众多,果然山如其名。

文/陈芊

涨姿势寻找尼罗河的源头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刚果(金),南、北苏丹和埃及等国,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全长约千米。

尼罗河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河谷一直是阡陌纵横、稻花飘香。如果没有尼罗河,埃及就会是一片荒漠,而不是现在这片狭长的绿洲。

古希腊时期,人们并不知道尼罗河的源头在哪里,虽然曾试图寻找,但都没有成功。因此,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图像中,尼罗河总是被显示为一名将头和面用枝叶蒙盖起来的男神。后来,欧洲人来到了埃塞俄比亚,见到了塔纳湖,并且在塔纳湖附近找到了青尼罗河的源头。

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在随同理查德·弗朗西斯·伯顿探查非洲中部时发现了一个大湖,他断定眼前的这个湖就是尼罗河的源头,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这个湖,即维多利亚湖。然而,同伴伯顿却不这样认为,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一场轰动整个科学界的争论,并引起了许多探险家的兴趣。戴维·利文斯通是英国著名的探险家,他听闻斯皮克和伯顿的争论后,很想亲自去探寻尼罗河的源头。年,利文斯通踏上了艰难的探寻之路。在之后的数年里,他经历了千难万险,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虽然这位探险家面临着重重困难,前途一片渺茫,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在寻找尼罗河源头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年,利文斯通前往维多利亚湖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但他一去几年没有消息,所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组织探险队寻找他的下落。当探险队赶到时,利文斯通已经身患重病,返回英国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虽然利文斯通没有找到尼罗河的源头,但他的伟大壮举为全世界所公认,利文斯通成为第一个跨越非洲大陆的人。

文/吕嘉文

知道吗三伏与三九

三伏:

每年夏日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我国独有的“三伏”节气,那么,你知道“三伏”是怎么来的吗?

我国古代一直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把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六十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古代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的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

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按照这种规定,可以算出伏天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三九:

从每年的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一直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其中“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天气就重新暖和了起来。古时候人们会数着这八十一天,盼望着寒冷的冬天早点过去,叫做数九。关于数九有民谣唱道:“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八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又有:“春打六九头”的说法,即六九的第一天(或五九的第九天)为立春,自此天气渐暖。

文/百城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